
本版导读
创新育人体系结硕果 拔尖人才培养谱新篇
文章字数:1,944




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是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引领型学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建校历史的学校,现有191个教学班,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632人。历经百年春秋,而今,学校知行合一,潜移默化,以具有丰厚内涵、创新载体的红旗精神,助力发展党建品牌守正固本,为着力打造内江市重点名校,师生一班人砥砺前行,风鹏正举。
近年来,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在资中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学校抓源头,强体系,聚合力,严督导,各项举措扎实有效。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工作,落实三项措施,把握三个环节,建章立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更优质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
两端协同 健全选拔培养机制
学校从选拔端入手,从学业成绩、学科竞赛表现、创新能力、领导力、影响力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对优尖生进行识别、选拔。在培养端,通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实验操作等课程,进一步发掘、优化学生优秀品质,从源头上引导、维护学生志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积极参与四川省考试院组织的培训会及县上举办的拔尖创新人才工作推进会,及时掌握最新招生政策和高校需求,为教学提供精准指导。持续深化与北京未来教育的合作,通过线上直播教学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小组碰头会集思广益,共同为优生成长制定科学策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培优目标的学生,制定精细化学习管理措施,确保学生离校不离学,离班不离书,随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体推进 优化培养体系
自2022年以来,学校从顶层设计切入,立足体制机制、学科布局、培养模式等,在每个高中年级设两个清北班,学校范围内精选金牌教师,重点突破语文学科,改革授课模式,在大理、大文方向上进行积极尝试,期望能更加敏锐地了解高考前沿动态。为强基项目创造条件,营造特尖生平衡拔尖的态势,让更多优秀学子能通过裸考进入C9联盟高校。2024年高考,学校C9联盟录取2人,985高校录取52人。在高2025届内江市一模考试中,学校学生魏婷婷以710分居物理类全市第二名,彭润以661分居历史类全市第二名。
内外发力 融合创新资源
首先是整合内部资源,营造创新生态。学校统筹师资、课程、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资源,为优尖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培育形成资源共享、科教融合育人的学术氛围,鼓励老师们发挥科研与教学资源优势协同培养人才,加强强基与学科竞赛的培训,拓宽清北培养渠道。2024年,该校学生魏婷婷等5人在数学、物理、化学联赛中获得全国二、三等奖。
汇聚外部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依托四川省教育厅对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深化与成都石室中学达成的结对帮扶关系。从线上线下两条途径,坚持以数字化为杠杆、以教师为关键的理念,不断强化资源输出的优质性与标准化,不断探索以系列教研活动,撬动两端管理团队和学校教师两大核心关键团队,激发了学校内生动力与活力,助力学校提质发展高效驶入快车道。
学校还充分利用“石室祥云网站”资源,一是体验课堂教学视频点播、教学课件下载、同步测评、同步教研、同步培训、同步资源等多项服务。二是共享高三年级周考、月考、半期试题,体验高端资源,先后开展了10余次双向交流活动。
借助内江市教育体育局组织外出跟岗学习交流机会,与衡水泰华中学建立联络机制,邀请该校一线管理干部到校做“高中教学管理和高三复习备考”专题讲座,为高三优尖生专班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同时,邀请高考语文命题专家到校为高三清北班师生做专题讲座,颠覆了以往师生对语文教与学的认知。争取一切机会派语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力争实现语文科突破。
学校与多家知名教育机构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加油站”。与北京未来教育开展线上合作,邀请专家名师为学校高三优尖生专班学生独立授课,一生一策制定提升计划。与学生共同设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确保计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与北京相阳教育合作,先后派出7人次高三优尖生参加清北特训营,学生反映良好。
精准督导 加强定点指导
学校成立专班定期对优尖生的学习进展、能力提升等持续跟踪与反馈,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经常性组织清北班师生交流,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自我反思,总结得失,不断优化培优体系;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效果反馈,虚心接受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性投入,创立创建长效机制稳固发展。
沱江岸边春潮涌,勇立潮头唱大歌。万里鹏程勤作翼,三千云路志为梯。教育的激情在于燃烧,人才拔尖培养在于拓展和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用自身的体悟和实践抛砖引玉,激发广大同仁的思考和创造,共同进步提档升级。全校师生一班人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正踏着时代教育的鼓点锐意进取、阔步向前。
曾久琴 何雅丽 文/图
发布日期: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