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日子有“靠山”“养山”又“富山”
文章字数:1,684
盛夏之夜,雨后清晨。6月25日,天刚亮,53岁的陈艾辉就来到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龙山镇的广元市生林海农业有限公司厂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说起来也是缘分,我名字里有‘艾’,我的工作也和艾草叶有关。”陈艾辉笑着说。她每天都要和散乱松软的艾草叶“亲密接触”。只见她和同事唐先进熟练地梳理艾草叶、运入压缩机,不一会儿,一大堆散乱松软的艾草叶就被压紧压实,然后运到仓库等待客商前来收货。
素有“大山里的小温州”美称的龙山镇,是特产众多的物产富饶之地。地里的药材、山间绿油油的苗木,还有挂满枝头金灿灿的梨子,是龙山人的骄傲和“钱袋子”,更是龙山镇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跑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加速度”。
土里刨出“金疙瘩” 药香飘出振兴路
巍巍青山藏瑰宝,悠悠药香富万家。
“我在公司务工两年多了。”陈艾辉罗列着公司的待遇,“月收入3000多元,中午有专门的休息室,可休息两个小时,还要管饭。”
正在往药材压缩机里运入艾草叶的唐先进接过话茬:“我62岁了,在公司已经干了3年了,收入很满意,忙得也乐呵!”
近年来,龙山镇利用优质山林资源,立足本地特色,大力发展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成功打造出一条从“林间地头”到“市场车间”的完整产业链。
轰轰轰……随着机器传来的阵阵声响,一堆一堆的艾草叶被机器压成一块块整齐的正方体,艾叶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厂房。厂房里面堆满了黄精、野生麦冬等60余种中药材,这些“土疙瘩”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疙瘩”。“中药材是龙山的主打产业,我们作为初加工工厂,主要对接全国电销平台,为他们供货,一年收益好的时候有几十万元。”广元市生林海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以药兴产、以药促收”,这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中药材,在龙山镇的精心培育下,已然开出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良方”。
枝头挂满“黄金果” 甜了舌尖美了民
“房前屋后栽果树,遇到馋嘴保不住。”龙山镇发展雪梨产业的一大特色就是房屋坐落在果园里。在宝宁村梨子种植户蒙长均的果园,伸手可摘的果子青翠可人。
“这个青翠的果子品名是‘酥脆’,是雪梨的一种,两年前引进,我种植了五六亩,约有五六百株。”蒙长均介绍,除了“酥脆”,该村还种植有两个品种的雪梨: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的老品种雪梨和五年前引进的“脆冠”。
放眼望去,满山树头上挂着沉甸甸的“黄金果”,作为远近闻名的梨乡,梨园就是天然的甜蜜工厂。据了解,宝宁村现有150余户参与庭院雪梨及苗木种植,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等发展“微果园”,总面积达400余亩。多品种的雪梨在不同时段上市,6月至10月,天天有鲜果,订单销售,不愁收入。
“镇上有农技员,经常入村到户指导我们,所以雪梨产业才会越来越兴旺,我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甜蜜!”蒙长均高兴地说。
从一家一户到联户托管、土地流转,村社提供种苗、育果技术培训,农户负责种植;村集体联系冷链仓储销售,实现“小庭院对接大市场”。宝宁村利用“村社集体+庭院”模式,实行联农代管,整合土地资源,实现庭院经济提质增收,而这正是龙山镇以产业为核心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荒山披锦绣 “绿色银行”富农家
走到董永村一个岔路口,路边高高立着一个指示牌“苍溪县国超苗木专业合作社特色苗木示范片”,顺着指示牌的箭头,前行500米,就到达了一望无际的苗木基地。
走进苗木基地,粉嫩嫩的桃子,挂着清晨露水的李子……各类苗木长得那叫一个精神抖擞!“这个基地有110亩,有七八种苗木。”村党支部书记赵成猛介绍,2012年开始建立基地,后来成立专合社,目前有7000多名社员。
谁说青山只能“望”?龙山镇依托深丘地貌自然条件,把连绵的丘陵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聚宝盆”。国超苗木专业合作社种植各类苗木近300万株,通过手机直播、淘宝等平台打开销路,订单排着队来,树苗坐着货车,从龙山一路走到全国。
这一抹抹新绿,不仅染绿了昔日的荒坡,更鼓起了乡亲们的腰包,绿意里流淌着真金白银的希望。苗木织锦,为生态增绿,为家园添富;药材生金,于泥土深耕,在产业链上增值;雪梨飘香,以品质立足,借融合发力。绿潮奔涌,药香馥郁,梨韵悠长,下一步,龙山镇将驾好产业的“三驾马车”,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蹄疾步稳。
邓薇
“说起来也是缘分,我名字里有‘艾’,我的工作也和艾草叶有关。”陈艾辉笑着说。她每天都要和散乱松软的艾草叶“亲密接触”。只见她和同事唐先进熟练地梳理艾草叶、运入压缩机,不一会儿,一大堆散乱松软的艾草叶就被压紧压实,然后运到仓库等待客商前来收货。
素有“大山里的小温州”美称的龙山镇,是特产众多的物产富饶之地。地里的药材、山间绿油油的苗木,还有挂满枝头金灿灿的梨子,是龙山人的骄傲和“钱袋子”,更是龙山镇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跑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加速度”。
土里刨出“金疙瘩” 药香飘出振兴路
巍巍青山藏瑰宝,悠悠药香富万家。
“我在公司务工两年多了。”陈艾辉罗列着公司的待遇,“月收入3000多元,中午有专门的休息室,可休息两个小时,还要管饭。”
正在往药材压缩机里运入艾草叶的唐先进接过话茬:“我62岁了,在公司已经干了3年了,收入很满意,忙得也乐呵!”
近年来,龙山镇利用优质山林资源,立足本地特色,大力发展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成功打造出一条从“林间地头”到“市场车间”的完整产业链。
轰轰轰……随着机器传来的阵阵声响,一堆一堆的艾草叶被机器压成一块块整齐的正方体,艾叶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厂房。厂房里面堆满了黄精、野生麦冬等60余种中药材,这些“土疙瘩”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疙瘩”。“中药材是龙山的主打产业,我们作为初加工工厂,主要对接全国电销平台,为他们供货,一年收益好的时候有几十万元。”广元市生林海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以药兴产、以药促收”,这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中药材,在龙山镇的精心培育下,已然开出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良方”。
枝头挂满“黄金果” 甜了舌尖美了民
“房前屋后栽果树,遇到馋嘴保不住。”龙山镇发展雪梨产业的一大特色就是房屋坐落在果园里。在宝宁村梨子种植户蒙长均的果园,伸手可摘的果子青翠可人。
“这个青翠的果子品名是‘酥脆’,是雪梨的一种,两年前引进,我种植了五六亩,约有五六百株。”蒙长均介绍,除了“酥脆”,该村还种植有两个品种的雪梨: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的老品种雪梨和五年前引进的“脆冠”。
放眼望去,满山树头上挂着沉甸甸的“黄金果”,作为远近闻名的梨乡,梨园就是天然的甜蜜工厂。据了解,宝宁村现有150余户参与庭院雪梨及苗木种植,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等发展“微果园”,总面积达400余亩。多品种的雪梨在不同时段上市,6月至10月,天天有鲜果,订单销售,不愁收入。
“镇上有农技员,经常入村到户指导我们,所以雪梨产业才会越来越兴旺,我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甜蜜!”蒙长均高兴地说。
从一家一户到联户托管、土地流转,村社提供种苗、育果技术培训,农户负责种植;村集体联系冷链仓储销售,实现“小庭院对接大市场”。宝宁村利用“村社集体+庭院”模式,实行联农代管,整合土地资源,实现庭院经济提质增收,而这正是龙山镇以产业为核心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荒山披锦绣 “绿色银行”富农家
走到董永村一个岔路口,路边高高立着一个指示牌“苍溪县国超苗木专业合作社特色苗木示范片”,顺着指示牌的箭头,前行500米,就到达了一望无际的苗木基地。
走进苗木基地,粉嫩嫩的桃子,挂着清晨露水的李子……各类苗木长得那叫一个精神抖擞!“这个基地有110亩,有七八种苗木。”村党支部书记赵成猛介绍,2012年开始建立基地,后来成立专合社,目前有7000多名社员。
谁说青山只能“望”?龙山镇依托深丘地貌自然条件,把连绵的丘陵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聚宝盆”。国超苗木专业合作社种植各类苗木近300万株,通过手机直播、淘宝等平台打开销路,订单排着队来,树苗坐着货车,从龙山一路走到全国。
这一抹抹新绿,不仅染绿了昔日的荒坡,更鼓起了乡亲们的腰包,绿意里流淌着真金白银的希望。苗木织锦,为生态增绿,为家园添富;药材生金,于泥土深耕,在产业链上增值;雪梨飘香,以品质立足,借融合发力。绿潮奔涌,药香馥郁,梨韵悠长,下一步,龙山镇将驾好产业的“三驾马车”,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蹄疾步稳。
邓薇
发布日期: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