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探寻中子铺遗址 领略细石器文化魅力
文章字数:1,190

  □冉金鹭 本报记者 魏彪 文/图
  人类出现在什么年代?他们用的什么玩的什么吃的什么?崇山峻岭中如何与野兽搏斗与自然抗争如何顽强求生?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探寻石器时期人类文化文明的演进历程。
  “经专家考证,中子铺遗址距今7000到6000年,是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之一。”朝天区文管所工作人员罗彬介绍,中子铺遗址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营盘梁,地处川陕交通要道,是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之一。经1990年、1991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细石器标本1万余件,以黑色燧石居多,主要有细石核、细石叶、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等,是目前西南地区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已发现的文化特征最突出、遗物最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细石器制作场所遗址。
  中子铺细石器遗址是石器时期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实物见证。近年来,朝天区高度重视中子铺细石器遗址文化的保护、发掘工作,加快推进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建设,擦亮中子铺细石器文化名片,更好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和文化效益。
  踏入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大厅,浓烈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石刀、细石叶、石球、石核等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石器展品一一呈现在眼前,每一件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这种细石叶非常坚硬,有非常锋利的一面;经过捶打,这块石核变得上宽下窄有凹槽;这些小石片都有锋利的刃缘,有的带有明显的二次加工痕迹……先民们会用这些打磨好的细石器进行狩猎、击杀、搏斗、采集等,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所需。”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讲解员谢新怡介绍,细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石器加工工艺,一般是指采用间接打击法制成的小型细石核、细石叶和用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多数是为装备骨、木等复合工具的石刃而专门制作的,与其他石器制作技术相比,细石器工艺要求制作者具有清晰严谨的技术设计以及娴熟精湛的操作技能,反映出石器打制技术前所未有的进步性与复杂性。
  博物馆展厅总面积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整个博物馆分为惊鸿一现、先民足迹、地球家园和传承保护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子铺细石器的发现、细石器的主人、细石器的全球化以及细石器的遗址与传承的守护。
  据了解,作为全国唯一的细石器考古博物馆,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近期将开馆展陈,通过声光电手法、实物展陈与互动体验相结合、文物展示与场景再现相结合、传统展陈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等方式,为广大群众呈现出细石器时代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不仅是一处集研学、参观、游览的好去处,也将成为蜀道旅游和曾家山旅游线路上的亮点和重要节点。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朝天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六个坚持为总体构想,全面保护中子铺遗址及其所处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阐释其核心价值特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发挥中子铺遗址的文化影响力,实现遗产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发布日期: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