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城乡之间摆渡的诗行
—— 詹义君组诗《旧爱》印象
文章字数:886
  杨维松(山东)
  詹义君,是一个游走于乡村与城市边缘的农民诗人。他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着城乡摆渡的生存体验——乡村的温情与振兴、城市的喧嚣与疏离,都在他的文字中交织碰撞,最终沉淀为对现实生活的叩问和对心灵净土的守望。这种独特的边缘视角,让他的诗歌既带着泥土的芬芳,又浸着都市的迷茫,成为记录当代城乡迁徙心灵史的独特文本。
  他诗中的“乡村”,始终是精神的原点与情感的根系。《沿着艾草的香气还乡》是精神根源的回溯,向着心底的根脉深处探寻。诗人将自身和“生于草莽长在民间的艾草”并置,而“草命还须草药来滋养”,既点明了出身的卑微与坚韧,也凸显了乡村文化对个体精神的滋养。紧接着,母亲“调雄黄酒为我点额”的场景跃然纸上,这既是亲情的写照,更是乡村文化代代相传的生动缩影。“每年这天,我总会沿着艾草的香气/回返家家门楣悬艾的村庄”,寥寥数语,道尽了游子对故乡的精神依恋。
  詹义君善用日常意象传递深刻情感。《山地笔记》中,写少年“骑鹅远行,望见屋瓦鎏金的县城”,敢“与去过雅州的贩夫坐而论道”,以折纸人、纸车辇、纸宫殿为“一生的功业”,却能与刻墓碑的匠人“同等身名”,字字勾勒出少年的意气风发与乡村的宁静质朴。而“后来,他不再折纸飞机、纸船。他害怕远山发高烧,烫伤自己的目光”,又暗合了乡村少年面对外部世界的挣扎与坚守、失落与希望,为日后的城乡游走埋下伏笔。
  当诗人的脚步迈向城市,他始终在“现实”和“诗意”之间寻找平衡。在他笔下,城乡是彼此映照的存在。
  《旧爱》组诗,既承载着乡村的记忆与温情,也容纳着城市的迷茫与思索。“我喜欢,从一口古井里/打捞月亮”,诗人把抽象情感转化为具象画面,以虚写实的笔法毫无掉书袋的滞涩之感,让古典意境与现代诗句浑然相融,透着一份孩子气的天真。
  《我对这个世界打扰不多》则写他在城乡之间穿梭的生存姿态。“回想起来,我在诗歌中/一再写到的大海、沙漠,甚至草原/我至今未曾去过——/其实,我对这个世界打扰不多”,这份“不打扰”是谦逊的生活态度。诗人游走于城乡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的观察姿态。即便是“惊动了杂草间做梦的水鸟”都会心生歉疚,这种对世界的温柔与谦卑,正是他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发布日期: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