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本版导读

成都市郫都区:
项目建设“加速跑” 招商引智“结硕果”
文章字数:1,706
    郫都区特殊教育学校项目效果图

  □邓虹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深秋的郫都,寒意渐浓,但各大重点项目现场却热潮涌动。焊花飞溅的厂房工地、紧锣密鼓的装修现场、接连敲定的合作意向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冲刺年度目标的奋进轨迹。
  民生提质 医院扩建完工 特教学校全速推进
  在北部新城望丛北段一路,由西盛集团建设的郫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纵横交错的脚手架间,工人们正在铺设墙面瓷砖,地下车库不时传来电钻的嗡鸣与管钳的敲击声。这座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的民生工程,自今年4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目前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
  该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该校将新建13个小学班级、提供156个学位,配备食堂、地下车库等完善设施,计划明年4月正式投用,届时将显著改善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供给。
  与此同时,医疗民生保障传来捷报——10月31日,由菁弘集团负责实施的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工程正式完工。在唐昌镇的项目现场,崭新的第二住院楼、医技楼依次排列,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和建筑垃圾清运。
  “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的240张床位,能极大缓解目前医院住院紧张的状况。”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此次扩建配套了先进医疗设备,项目投用后,将为周边患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产业集聚 芯云智谷冲刺年底竣工 高企意向占比超五成
  在南北大道旁的郫都·芯云智谷项目现场,全新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人们正系着安全绳进行外立面收边作业,升降平台往来穿梭,室内不时传出电锤的敲击声与切割机的轰鸣声。
  “目前主体结构与二次结构已全部完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的97%,正全力冲刺12月竣工目标。”项目现场负责人指着已成型的6栋建筑介绍道。这个总投资约10亿元、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的科创园区,将重点聚焦超高清视频显示、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通讯设备、智能传感器等前沿领域,构建“芯片设计、云计算、智能智造”产业生态链。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正同步转化为招商引智的“强磁场”。据悉,截至10月底,该项目已对接企业250余家,其中20余家表达强烈意向,意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值得关注的是,意向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50%。
  作为意向入驻企业代表,四川荣达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游表示,作为一家兼具“高新技术”与“专精特新”资质的企业,他们看中的是芯云智谷在“高端智能装备”与“智能传感器”领域的产业定位,这与公司主营的车辆配件研发生产等业务高度契合。“园区完善的配套让我们下定决心将总部迁至郫都,这既满足了当前需求,也为未来的规模扩张与产品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周游说。
  数字赋能 科创产业园竣工在即 小米基地落地大数据中心
  在德源街道成渝数字科创产业园内,工人们正进行着绿化种植与地面铺装等收尾工作,这座由菁弘集团建设的产业园区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7%,即将正式交付。园区定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链协同需求。目前,园区已与8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招商成果初显。
  更令人瞩目的是,小米产教融合基地已确定落地郫都区大数据中心——这是小米集团在四川设立的首个省级技术服务与培训基地。基地建成后,将面向西南地区开展AIoT、工业互联、机器人等技术培训与认证,为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定向输送研发、生产、销售等岗位专业人才,助力郫都数字产业人才培育。
  “选择落户郫都,不仅因为这里有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和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更打动我们的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产教融合总经理、小米共同体执行秘书长雍德钰表示,“从项目签约到推进,管委会与菁弘集团主动服务,响应迅速,这种实干精神让我们充满信心。”
  据介绍,该基地将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6年3月投入运营,重点开展AIoT、工业互联与机器人培训;二期计划于2027年9月启动,业务将拓展至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前沿方向。为了给基地的启动预热并搭建产业人才对接平台,明年4月,2026小米产教融合大会计划在成都科幻馆举行。届时,预计将邀请600余家高校和米链企业代表,吸引超千名参会者。
  从民生工程的提质增速到产业载体的加速建设再到数字基地的成功落地,郫都区正以“冲刺”姿态跑出四季度“加速度”,在项目建设与招商引智双线发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