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深耕破局路 蓄力再出发
—— 绵阳市供销社“十四五”改革发展成效纪实
文章字数:3,072



  从昔日保障物资供应的“生力军”,到如今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扁担”,四川省绵阳市供销社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农民同心。
  “十四五”以来,绵阳市供销社在组织建设、为农服务、流通升级、改革创新等领域攻坚克难、突破发展,先后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金扁担改革贡献奖”“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等殊荣。
  强基固本:
  织密组织网络 激活“联农带农”新动能

  组织体系是供销社系统服务“三农”的根基,只有把基层网络建强、把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拧紧,才能真正发挥供销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此,绵阳市供销社严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扩覆盖、强功能、增活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基层组织体系重塑升级,实现了服务网络从“有覆盖”到“优服务”、从“松散型”到“紧密型”的跨越式发展。
  在基层社建设方面,绵阳市供销社摒弃“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新建、改建、联合等多种方式,推动基层社向乡镇全域延伸、向重点村延伸。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新型基层社196家,实现全市乡镇全覆盖,破解了以往部分偏远乡镇“有农无社”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基层社不再是单一的“农资销售点”,而是升级为集农资供应、农产品代销、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真正把服务送到了农民心坎上。在社员发展与利益联结方面,绵阳市供销社创新推出“社员积分制”“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模式,吸引更多农民加入供销合作社,让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真正实现了“供销搭台、农民唱戏”的良性循环。
  社有企业的“破茧重生”,是绵阳市供销社组织实力增强的另一大亮点。立足实际,绵阳市供销社在巩固升级传统业务的同时,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逐步拓展经营服务新领域,众多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业务涵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农资销售、土地托管、农村会计服务、电商、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市本级社有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各市县供销社全部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平台,构建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正在成为现实。推进社有企业改革,全系统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聚焦主业”的改革思路,通过资产重组、引入社会资本、优化经营模式等方式,让“老供销”焕发新活力。其中,江油市供销社将闲置多年的“金桥大厦”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成为集名特优农产品营销中心、社区惠民服务站、新农人孵化基地于一体的供销“CBD”,不仅让闲置资产“活”了起来,更让供销社的品牌“亮”了起来。
  此外,绵阳市供销社主动向上对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为系统发展注入“强心剂”。“十四五”期间,全市供销社系统共争取到各类项目24个,对上争取资金6286万元。其中,涪城区供销社、梓潼县供销社成功争取2024年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县建设项目。盐亭县获评2024年四川供销流通服务强县。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供销社系统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13家为农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实现农资集采直供、农机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站式”服务。其中,涪城区供销为农服务中心还拓展了工厂化育苗育秧、热泵烘干、农产品初加工、冷链储存等服务。
  精准服务:
  聚焦“三农”需求 打造“为农惠民”新标杆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强乡村经济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绵阳市供销社始终把“满足农民需求、解决农民难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农业生产、农村产权、农产品流通、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等关键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充实服务内容,让供销合作社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贴心人”。
  在农业生产服务领域,绵阳市供销社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多、土地管护难”“农资价格波动大、买假买贵”等痛点,构建市县镇村一体化农资集采直供体系,农资供应向品类多样化、配送现代化、服务系列化加快转变。
  在土地托管服务方面,绵阳市供销社创新推出“保姆式”“菜单式”托管模式,为外出务工农民、无力耕种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流程服务。“十四五”以来,绵阳市供销社系统累计开展土地托管、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服务面积达930万亩次,服务农户超 15 万户,为农民节省生产成本近2亿元。
  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领域,绵阳市供销社率先突破,成为四川省农村产权交易的“先行者”。针对以往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不透明、价格不公平、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绵阳市供销社牵头组建了“绵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在各县(市、区)设立分中心,推动农村集体资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农房等产权全面入市公开交易。“十四五”以来,绵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实现交易鉴证2316宗,交易金额达37.33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绵阳市供销社还在四川省率先探索完成了“三项第一”:全省首宗小型水利使用权公开竞价、全省首个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全省首家闲置农房使用权交易,为全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绵阳经验”。
  此外,绵阳市供销社还积极推行“绵州农房增信贷”“蜀农一卡通”等试点任务,提升联农带农实力。在农村会计服务领域,梓潼县供销社承接了全县镇村(社区)的代理记账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财务不规范问题,让基层财务更透明、农民更放心。
   流通升级:
  畅通产销渠道 构建“城乡融合”新体系

  “十四五”以来,绵阳市供销社把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作为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打通产销堵点、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价值”为目标,创新产销对接方式、建设流通载体、打造区域品牌,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流通新体系,让绵阳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让城市居民“吃得好”。
  在流通载体建设方面,全系统因地制宜打造了“供销超市”“供销惠民食堂”“供销集市”等多元化载体,打通服务城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在盐亭县探索建成了四川省首家“供销惠民大食堂”,以“平价、营养、便民”为定位,为社区老人、上班族提供一日三餐,食堂食材全部来自本地合作社,既解决了居民“吃饭难”的问题,又带动了本地农产品销售;在梓潼县创新建成四川省首个乡镇供销集市,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提供权益维护、交易鉴证、代理记账、电商销售、农资供应、技术咨询等供销便民“一条龙”服务,设置农产品展示区,集中展示了梓潼“文昌贡”系列特色产品及全县各乡镇农特产品,并定期举办集市活动,成为乡镇经济的“新亮点”。目前,全市已建成供销惠民超市8家。
  在智慧流通方面,绵阳市供销社创新建设“无人智慧生鲜微市”,聚焦“多元需求、便捷体验、食品安全”,累计打造“24小时”全天候服务、“15秒”智能便捷化操作的“绵小涪”“绵小供”生鲜微市点位21个,成交订单9万多笔、交易额310余万元。
  在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方面,绵阳市供销社聚焦“绵州珍宝”农业区域公共品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方位提升绵阳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积极组织参与“绵品出川”农产品展销会、年货节等系列活动;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对接外部市场,推动绵阳优质农产品进驻外地大型商超、企业食堂。其中,通过与山东省威海市供销社合作,绵阳农产品成功进入威海大型超市;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合作,绵阳优质农特产品被该院采购。此外,绵阳市供销社还在多个电商平台开设官方账号,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等方式,推广绵阳农产品。2025年川超比赛,“绵州珍宝”礼盒被作为绵阳主场的伴手礼品,赠送给对方球员。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绵阳市供销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农民所望即改革所向”,以“新供销”的体制活力、“心服务”的民生温度,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续写更多“绵阳供销故事”,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让供销社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绵阳市供销社供稿)
发布日期: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