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四川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 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文章字数:1,442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11月4日,“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举行,会上系统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四川在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进程中取得的多项标志性成就,立体展现了四川这片西部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的跨越之路。
  重大活动搭台 主场外交彰显担当
  “十四五”期间,四川以高水平服务保障元首外交和重大开放活动为抓手,持续提升在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中的参与度与贡献度。其中,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的成功举办吸引全球目光,这场体育盛会也成为中外人文交流与主场外交的重要载体。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的顺利落地,更让“天府之国”成为中国与中亚五国深化友谊的见证者。
  从第12届世界运动会到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从西博会、科博会到“金熊猫奖”、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一系列重大活动密集落地,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期间,吸引约1500名中外嘉宾参会,发布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等8项重要成果,推动400余项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成为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桥梁。四川通过这些平台,让“四川时间”不断吸引世界目光。
  高层互访引领 务实合作提质增效
  高层往来的密度与深度,成为四川开放能级提升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期间,四川实现了从一般性友好往来向深度战略合作的跨越,仅今年以来,来访的外国副国级以上政要就达28批次,创历年之最。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等国际政要先后访川,为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过去5年间,四川锚定“一高地一基地”目标,秉持“西拓、南进、东接、北融”方针,组建多批次政企代表团出访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重点区域,在经贸、科技、能源等关键领域签署一系列重磅合作协议,推动四川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从意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友城网络 扩容内外联动成果丰硕
  五年间,四川的“国际朋友圈”实现量质齐升,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138对,总量突破543对,覆盖全球主要区域,友城数量稳居全国第四位。这些友城不仅是友谊的纽带,更是合作的桥梁——目前四川已与25个国际友城开辟定期航线,与30余个友城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推动大批外企落户、川企“出海”。
  2024年举办的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吸引全球30个国家的43个友城代表团及300余名嘉宾参会,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并达成经贸、科技、人文领域合作计划。从德国巴伐利亚州企业集群入驻到法国空客全球首个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投运,友城合作正成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开放平台升级 服务格局持续优化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四川不断夯实开放载体,外国获批在川设立的领事机构已达24家,尼泊尔、智利、巴西等多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陆续开馆,阿根廷、印度尼西亚也已获批设领,使四川保持内地第三、中西部第一的领事机构数量优势。
  依托这些平台,四川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外国人来川便利化举措,通过外国驻华使节四川行、外国媒体四川行等品牌活动,全方位展示发展机遇。开放通道的升级更让“四川速度”惊艳世界——如今南美洲的车厘子36小时、东南亚的水果3小时即可抵达成都并销往全国,2024年成都航空口岸进口三文鱼量同比增长超3倍,彰显出四川作为进出口集散中心的强劲活力。
  港澳合作深化 区域协同形成合力
  “十四五”期间,四川强化川港、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建设,巩固拓展与港澳在经贸、科技、教育、文旅、青少年等多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形成了“政府规划、机制牵引、各方参与、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这种紧密合作不仅丰富了区域交流的内涵,更为四川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添了重要支撑。
发布日期: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