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按下未来产业发展“快进键”
文章字数:1,893
□本报记者 何嘉 实习记者 秦智城
当智简6G的创新因子在实验室加速碰撞,脑机接口的突破成果为患者带来健康新希望,量子科技的应用场景从理论走向现实,具身智能“锦江造”品牌声名鹊起……如今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六大未来产业赛道齐头并进,正以清晰的战略布局、扎实的推进举措,勾勒出集聚发展、多点突破的生动图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加快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锦江区主动扛起使命担当,以“1+6+2”未来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抓手,按下未来产业发展“加速键”。
锚定方向 “1+6+2”格局筑牢发展根基
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地方的积极实践者,锦江区深刻把握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构建起“1个先导区引领、6大赛道突破、‘科创+应用’双核驱动”的“1+6+2”未来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未来产业发展锚定清晰路径。
根据规划,到2027年,锦江区将力争建成中小试服务等创新平台10个以上,打造科技新场景100个以上,聚集高成长企业1000家以上,全力打造百亿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力争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目前,这一格局已初见成效: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落地推动智简6G领域10个重点项目孵化转化;“三大研究院+一个行业组织”研发体系让脑机接口领域涌现全球影响力成果;量子科技在虚拟电厂示范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镋钯”打响“锦江造”品牌;无人机主题公园一期投用助力低空经济场景落地;已初步完成的13公里道路智能网联化改造为智慧交通奠定基础……六大赛道多点开花,为未来产业集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维发力 四大举措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如何将蓝图转化为现实?锦江区从先导区建设、赛道突破、双核驱动、政策支持四个维度协同发力,为未来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个先导区引领,打造产业发展“核心引擎”。锦江区以建设百亿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为核心目标,在体制机制、投资路径、载体支撑上持续突破。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园街融合”“园局组团”“园企联动”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凝聚发展合力;投资路径上,构建“基金+直投”“先投后股”多元模式,健全国资创投激励约束与容错纠错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载体建设上,高标准推进智简6G大厦、具身智能大厦、西部脑谷等专业载体,推出“最长5年激励、最少5天入驻”的空间支持政策,为产业规模突破提供保障。
六大赛道突破,构建产业发展“四梁八柱”。聚焦智简6G、脑机接口、量子科技、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六大前沿赛道,锦江区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智简6G领域打造孵化园,推进6G技术在“人—机—物—灵”多领域应用;脑机接口领域建设“西部脑谷”,布局“关键材料零部件+软件算法+整机产品”全产业链发展;量子科技领域构建“量子走廊”,推动“量子+应用”场景落地;具身智能领域打造“机器人大世界”,拓展文旅、工程等应用场景;低空经济领域建设“智飞中心”,促进低空应用与城市发展融合;智能网联领域打造“智联枢纽”,构建“车—路—云—网—图”协同生态,形成各赛道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双核驱动赋能,搭建“研发+应用”闭环体系。“首发春熙路+科创白鹭湾”双核共兴,成为锦江未来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白鹭湾科技生态园作为“创新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强化研究院、实验室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服务平台,打通“实验室技术—产业级产品”转化通道;春熙路时尚活力区作为“应用场”,依托IFS、太古里等商圈流量优势,布局未来产业展示场景,助力企业发布首创产品、获取市场反馈,实现“研发即落地、创新即应用”的良性循环。
政策集成 支持培育产业发展“肥沃土壤”
针对未来产业发展需求,锦江区推出专项扶持“政策工具包”,从孵化、研发、人才、企业成长全链条提供支持。鼓励初创孵化,为企业提供租金减免、快速入驻等空间支持;支持原创研发,通过“揭榜挂帅”助力关键技术攻关,对标准制定、重大专利获得单位给予奖励;集聚优质人才,设立专项资助计划,为领军人才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壮大,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在转型升级、规模提升等环节提供配套帮扶,全方位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生态。
未来已来 锦江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未来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下一步,锦江区将持续发挥“首发春熙路+科创白鹭湾”双核联动优势,以“首发经济”激活市场活力,以“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壁垒,推动未来产业加速集聚、蓬勃生长。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锦江正以坚定的步伐、务实的举措,奋力书写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图片由锦江融媒、锦江经开区提供)
发布日期: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