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打通川南门户“任督二脉”
宜泸高速元水互通式立交项目通车,宜宾收费站同步启用
文章字数:1,027

  □蔡高富 本报记者 胡斌
  10月18日,由蜀道集团设计建设的G93成渝环线高速宜泸段新增元水互通式立交项目正式建成通车,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岷江新区的G93成渝环线高速宜泸段宜宾站同步启用。项目建成通车后,标志着宜宾北部区域交通承载能力与辐射能级实现重大跨越,为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注入新动力。
  元水互通式立交项目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岷江新区元水片区,是《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期调整重点项目清单》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6.19亿元,采用B型单喇叭型互通式立交设计,包含主线及5条匝道,全长约4.58公里。
  宜宾收费站共设16个出入口(6进10出),出口无缝衔接岷江新区交通动脉——酒都大道(双向8车道),配套路网同步完善,极大提高区域交通集散效率,有效分流并长期缓解G85银昆高速宜宾北互通的拥堵压力,实现车流“上得去、下得来、走得顺”。同时,宜宾收费站在运营管理上率先迈入智慧化新阶段。收费系统全面引入新一代智能收费解决方案,通过高清车牌识别、ETC无感支付、AI智能稽核等先进技术,构建起快速通行、精准计费、智能管理的现代化收费体系,显著提升收费站通行效率,有效应对高峰时段车流压力。收费棚立柱创新采用代表宜宾特色的材料——竹钢,该材料不仅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在展现现代交通建筑美感的同时,深度融入宜宾深厚的“竹文化”底蕴,更以绿色低碳特质呼应宜宾“长江首城,生态典范”的城市发展理念。
  项目启动以来,面临着工期紧张、任务繁重、技术环节复杂及跨线施工安全风险高等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在桥梁架设和交通管制的关键阶段,项目团队反复优化方案,采用分幅、分段等灵活机动的施工方式,成功攻克多项施工难点,最大限度减少了对G93成渝环线高速及省道206既有车流的影响,为这条民生通道、发展通道的如期贯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宜宾市环保“铁规”。建设现场采取“一人一机一炮”降尘,对进出场的车辆进行清洗、管控,对项目区内暂未施工的裸露土地全部采用防尘绿网无缝覆盖或播撒速生草籽进行临时复绿,有效抑制扬尘和水土流失,构筑生态屏障,降低施工影响。项目团队高度重视水土保持与“永临结合”工作,在邻近水域施工时预先设置挡土埂、沉淀池,严防施工废弃物流入河道,并将部分施工便道与未来地方规划道路统一建设,减少重复投资与土地扰动,真正将“修一条路,塑一片景,惠一方民”的理念贯穿始终,绘就了一幅交通建设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绿色画卷。
  (图由蜀道集团提供)
发布日期: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