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链上赋能 点“药”成金 从“制药”到“智药”
—— 重庆玮益制药有限公司构筑中医药现代化加工新范式
文章字数:4,172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药炮制技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玮益制药总设计师胡昌江与玮益制药企业高管座谈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药炮制技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玮益制药总设计师胡昌江察看煎药中心

    GAP基地产枳壳正在被初加工

    渝西中药智慧代煎配送中心,正在按照处方抓配中药

    玮益枳壳种植基地

   核心提示:
  在重庆市潼南区梓潼街道办事处立业路3号,重庆玮益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玮益制药)的厂区内,一种与传统中药厂印象截然不同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没有弥漫的尘粉与古老的碾槽,取而代之的是洁净整齐的厂房、锃光瓦亮的不锈钢设备以及屏幕上跳跃的数据流。空气中隐约飘散的不再是单一的苦涩药味,而是经过精准炮制后多种药材交织的复合醇香。这里,正是玮益制药将潼南大地孕育的道地药材通过现代化加工手段,转化为优质中药产品的核心枢纽。
   基石:高标准饮片生产 锻造质量生命线
  七月的潼南区双江镇高石村,漫山遍野的枳壳迎来采摘期。工人们背着背篓,在枳壳树间穿梭摘果。这些新鲜采摘的绿色果实,很快被运往加工厂区。为了保证药材的新鲜度,玮益制药建立了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从枳壳采摘下到进入加工车间不超过4小时,最大限度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
  当我们追随药材的走向,走进玮益制药占地98亩的GMP中药饮片厂区,映入眼帘的是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车间与科研楼错落有致。这里是玮益制药加工体系的起点,也是其立足制药本业的坚实根基。
  车间内部,环境整洁得近乎苛刻。地面光可鉴人,生产区域划分清晰,人流、物流通道分离,有效避免了交叉污染的风险。工人们身着统一的洁净工作服,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或操作设备,或记录数据,神情专注。车间内保持着恒定的温湿度,这是保障中药材原料和饮片成品稳定性的基本要求。
  “我们于2023年8月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2024年7月正式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玮益制药质量负责人介绍道,“这标志着我们的生产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全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玮益制药的饮片生产,绝非简单地切片、晾晒。其核心产品线聚焦于以道地“渝十味”之一的枳壳、枳实为基础的一系列饮片。得益于通过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有机认证双认证的优质原料,玮益制药的起点就占据了品质高地。
  在生产线上,来自高石村GAP基地的枳壳、枳实,经过严格的拣选、清洗后,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被送入不同的加工流程。有的经过传统的麸炒工艺,炒至表面呈深黄色,散发出焦香气味,成为临床最常用的“麸炒枳壳”和“麸炒枳实”;有的则采用公司技术总顾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昌江教授传承的特殊发酵工艺,转化为具有独特疗效的“发酵枳壳”“清宁片”;此外,“六神曲”“建曲”“沉香曲”“百药煎”等曲类特色饮片也是其重点发展的“利润款”产品线,工艺技术独特,旨在构建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
  在这里,每一批饮片的生产都伴随着详实的记录。从原料入库检验、生产指令下发、工艺参数控制到成品放行审核,全过程均有据可查。电子秤定期校验,包装材料符合食品级要求,药渣分类进行生物技术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细节之处,无不体现着一家正规制药企业对质量的坚守和对环境的责任。
  目前,该公司中药饮片年设计产能近万吨,并且已有数百个中药饮片品种在重庆市药交所(阳光平台)成功挂网,意味着这些产品具备了进入重庆市公立医疗机构销售的资格。
  升华:智慧煎配服务 延伸产业价值链
  如果说饮片生产是玮益制药的“第一次加工”,那么其投资建设的“潼南中药智慧代煎配送中心”(亦称“渝西智慧煎配药中心”),则是对中药服务的“深度加工”与价值延伸。
  该中心位于公司的4号厂房,面积达1600平方米,与饮片车间及库房相邻,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内部供应链。走进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一排排现代化智能煎药设备,数量高达210台。此外,还配备了30个砂锅,以满足对传统煎煮方式有特殊需求的高端客户。
  这里更像一个高度组织化的“中药厨房”和物流中枢。整个流程被精确分解为“接方—审方—配方—复核—煎药—包装—配送”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独立的功能区和工作标准。
  接方—审方室:执业药师和中药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已全面打通的潼南区所有公立医院HIS系统接口,接收电子处方,并进行专业审核,确保用药安全。
  配方调剂室:分为“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区”和“大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区”,调剂人员根据审方后下达的指令,使用校验合格的电子秤精准称量,并进行复核,确保每味药、每克量都准确无误。全程录像监控,记录存档。
  煎药室:巨大的空间里,智能煎药机整齐排列,之间设有有效隔断。审方药师会为每张处方确定并下达详细的《煎药指令》,包括浸泡时间、煎煮次数、时间、加水量及特殊处理(先煎、后下等)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SOP(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并填写《煎药原始记录》。采用反向渗透工艺制备的纯水进行煎煮,杜绝使用自来水。整个煎药过程同样处于全程监控之下。
  包装与留样:煎煮好的药液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内进行自动包装,最大限度减少外源性污染。包装好的汤剂会立即贴上标签,注明患者信息、用法用量等。中心配备冰箱用于留样冷藏,配置冰柜用于冻制配送所需的冰袋。
  配送:公司组建了专业的配送车队,由执业药师等专业人员押运,确保配送及时、准确。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心已获得国家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支持,可提供潼南区内的无人机配送服务,为传统的中药配送增添了浓郁的现代科技色彩。
  “整个中心日均可处理、配送2500张处方,实现了从医院开方到汤药送达患者手中的全过程可追溯、可监控。”玮益制药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不仅极大方便了患者,保证了煎药服务的专业性和一致性,也成为玮益制药连接医疗机构与终端用户、提升品牌服务体验的重要窗口。
  探索:研发与未来布局 驱动高附加值加工
  加工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当下,更源于对未来的投入与探索。玮益制药的加工板块,同样蕴含着强大的研发驱动和创新布局。
  在玮益制药的发展蓝图中,正在建设中的“潼南中药院内制剂中心”(GPP标准)是加工板块迈向更高附加值的关键一步。未来,这里将能够生产中药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合剂、糖浆剂、膏剂、酒剂、搽剂、涂剂、贴膏剂等多种剂型。这意味着玮益制药将从生产原料(中药材)、初级产品(饮片)、服务(代煎)进一步延伸到终端产品(制剂)的研发与生产,完成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研发是支撑这种升级的核心动力。玮益制药依托胡昌江教授团队、仝小林院士团队等顶级科研力量,联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共建“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发酵中药重点实验室”。这些研发平台并非虚设,其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加工增值:
  —— 推进高品质发酵中药饮片、陈化枳壳质量标准及陈化工艺研究:这是在传统炮制技艺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科学化提升,为生产高质量、特色化产品提供技术依据。
  —— 研发中药新药:集中攻关“中药戒毒新药——人生再造丹”(已列入重庆市药监局专班项目)、治疗老年痴呆症中药新药、治疗肿瘤放化疗后免疫系统康复新药等。
  —— 开发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针对减肥降脂、护肝解酒等需求,研发系列大健康产品,拓宽中药材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这些研发活动,旨在将传统的经验性加工,转变为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精准化、标准化、高值化加工,不断挖掘中药材的潜在价值,打造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玮益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玮益制药还计划以中药特色饮片为基础,以中药衍生快速消费品为发展引擎,积极探索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计划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开展中医药研学旅行项目,让消费者亲身参与药材种植、加工等环节,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公司还将加强数字化建设,建立中
  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提升产业效率和透明度。
  突破:政策协同与产业升级 助力“渝十味”迈向全国
  纵观玮益制药的加工板块,其核心优势清晰可见:全链条质量控制、规模化与智能化产能、技术研发驱动、资源协同效应。其核心产品主要聚焦以道地“渝十味”之一的枳壳、枳实为基础的一系列饮片。
  然而,玮益制药在发展中也遇到了现实的挑战。虽然公司拥有全国领先的枳壳、枳实智慧化GAP基地,但包括枳壳在内的“渝十味”在国家级政策平台与采购机制中的能见度、占有率仍有不足。
  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指导、山东省医保局牵头的全国中药饮片联采启动,覆盖45个临床常用品种,但在此次集采目录中,“渝十味”仅党参、山银花2种入选,黄连、枳壳等优势品种均未进入,直接制约重庆中药材产业规模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的发挥,影响药农收入与企业发展积极性。
  以枳壳为例,其作为临床常用药,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心血管疾病治疗,全国年需求量逐年增长,市场前景广阔。结合其临床价值与重庆的GAP种植基础,枳壳已具备纳入下一轮全国集采的条件,若能成功入选,将大幅提升市场份额,带动产业链增收与产业良性循环。
  当前,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文件,明确聚力打造“渝十味”,从品种培优、种质资源圃建设、百万亩级战略储备基地打造、产地加工能力提升等方面发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基于此,作为“渝十味”之一的枳壳能够在有关部门支持下通过组建、集采攻坚、企业扶持与质量溯源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渝十味”产业竞争力,从而推动重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与中医药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后记:
  从田间地头到智能工厂,从传统加工到现代智造,玮益制药通过加工环节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探索出了一条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公司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产业融合为方向,正在成为西部地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在潼南这片热土上,玮益制药正以“守正、传承、创新”为理念,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为追求,通过加工环节的价值创造,推动潼南中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公司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未来,玮益制药将继续深化产业链整合,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买枳壳,到潼南”的品牌IP注入实实在在的内涵与价值,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特约记者 何军林
发布日期: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