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树影溪声里的“清凉经济学”
文章字数:1,321

□谢晨曦 赵通宇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午后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长江村,一条蜿蜒的小溪穿林而过,溪水清澈见底,岸边的天幕下散落着几张桌椅,不时传来杯盏碰撞的轻响和孩童的欢笑声。这方由树林改造而成的休闲地“林夏有溪”,正成为周边游客避暑的热门之选。
8月24日,来自德阳市区的游客阿勇坐在天幕下,目光追随着溪水里嬉戏的孩子。“朋友推荐我来这儿,果然没让人失望。”阿勇笑着说,“这里确实惬意,林间小溪旁凉意十足,既能品尝美食,又能戏水玩乐。午餐后,老板还会往溪里放些小鱼,孩子们追着捕捉,我们这些大人也忍不住凑个热闹,找回了几分童年乐趣。”
这片清幽的树林,曾是周边村民散步的去处,林木茂密,地势平缓。“初次来这儿时,我就被这片绿意吸引,心生向往。”“林夏有溪”主理人易尚明回忆道,当时他便萌生了打造集戏水与餐饮于一体的休闲项目的想法。随后,他带着团队在树林中开凿出一条百余米的小溪,保留原有林木的同时,在溪边搭建起天幕区,配套了烧烤台、茶桌、棋牌等设施,形成了“戏水+休闲+餐饮”的复合场景。
独特的模式很快就聚拢起了人气。“运营初期就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后来考虑到天气炎热,我们加装了喷雾降温系统,让林间温度比外界低了五六度。”易尚明说。舒适的环境让客流稳步增长,如今每逢周末,天幕区座无虚席,溪水边更是挤满了嬉闹的家庭。而易尚明的规划不止于此,他告诉记者,等天气转凉,他们计划在林间增设围炉煮茶区,让游客在秋冬时节围坐取暖、品茶聊天,让这片树林四季都有专属的乐趣。
如果说“林夏有溪”是将自然野趣与休闲体验巧妙融合,那么几公里外的“花飘金楼”,则是在十年老农庄的基础上,用“水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
走进位于德新镇胜利村的“花飘金楼”,青石板路蜿蜒通向溪边,几个孩子正蹲在浅水区,小手在水里摸索着什么,旁边的儿童池里,魔幻泡泡机不断吐出五彩泡泡,引得孩子们追逐打闹;凉棚下的餐桌上,烧烤、凉面、凉粉……各类美食散发着扑鼻的香味。
“我们在这儿经营十年了,过去一直以传统乡村宴席为主。”创始人龙利军坦言,随着游客需求日渐多元,老模式渐渐显得单一。
去年起,他带着团队走访多地进行考察,最终决定以“水”为核心升级农庄,将原有沟渠改造成浅滩嬉水区,增设捉泥鳅、捞螃蟹等亲子项目,同时配套了儿童泳池和魔幻泡泡机,推出通票制,让游客花一份钱就能畅玩所有项目。针对宴席客户,还推出“订中餐送泳票”的福利,吸引更多家庭前来。
升级后的变化立竿见影。如今的“花飘金楼”,客流已是过去的三四倍,溪畔与泳池边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自从这儿改造后,孩子天天念叨着要来。”游客唐诗文看着水里嬉闹的孩子笑道,“浅滩能捉鱼虾,泳池有泡泡机,周边绿树环绕,十分凉爽。孩子玩饿了,旁边餐厅里就能吃饭,玩得尽兴,吃得也舒心。”
从树林间“造”出溪水,到老农庄用“水”焕新,德新镇正以“水元素”为钥匙,打开乡村文旅的新场景,让“水经济”串联起休闲、餐饮、亲子等多元体验,让清凉的溪水里,流淌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动能。未来,随着四川省文旅深度融合的持续推进,德新镇将以特色资源为支点,以创新模式为杠杆,让绿水青山不仅成为生态屏障,更化作富民强村的“金山银山”。
发布日期: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