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本版导读

重庆专家来了 “永福生姜”增产了
文章字数:861
  8月,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永福镇连片的姜田里,姜农们正忙着采收今夏的仔姜。
  “多亏黄教授的新技术,今年姜瘟病几乎绝迹,亩产收益突破2万元!”种植大户胡华全捧着饱满的姜块,脸上笑意盈盈。
  胡华全口中的黄教授,是重庆文理学院智慧农业学院教师、学校果蔬高产栽培与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黄科,同时他还是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四川省内江市科技特派员。
  永福生姜曾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金疙瘩”,但连年肆虐的姜瘟病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与东兴区签订合作协议,对当地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同年11月,黄科来到永福镇,眼前的景象刺痛了他:本该青绿的姜苗一片枯黄,叶子萎蔫卷曲,姜苗毫无生机。随后,黄科带着团队自主研发的《竹根姜仔姜生产技术规程》重返永福,掀起了一场传统种植模式的技术革命。
  永福镇世代种姜,方法却老旧单一,主要是用钻洞器打洞深栽。此法既费人力,又因洞子深、开厢大,导致排水不畅,暴雨一来,生姜不是淹死就是“窒息”。“咱们这次要破土开沟!”黄科向围拢的姜农介绍,他们推广的这项边起垄边播种技术,能让劳动成本直降千元每亩。
  不仅如此,黄科团队还带来自主选育的“渝姜2号”良种,配合种姜包衣、覆膜栽培等12项技术,生姜种植时间从四五月份提前到二月,采收期提前1个月,抢占市场价格高地。
  黄科团队还有另外一项核心技术:土壤厌氧处理加微生态处理改良土壤。“就像给土壤‘调理肠胃’,提高有机质,生态平衡了,姜瘟病发病率从30%骤降至5%以下。”黄科介绍,他的这套技术体系已在当地建成200亩核心示范区,带动周边种植2000余亩,这也让“永福生姜”地标品牌更加响亮,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作的典范。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构建“平台共建—技术赋能—人才共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川渝建成41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站(实践教学站),组建生姜、无刺花椒、智能农机、乡村景观设计、农村电商、农村水环境治理等10余个专家团队,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超1000人次,党建共建活动促成20余名专家双向聘任,让高校创新资源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真正实现“创新要素跨省流动”。
  渝文
发布日期: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