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本版导读

“小时候跟着爷爷来乘凉,现在带孙子来。”
四川广安这个被马路“劈开”的山谷 凭什么夜夜人潮汹涌?
文章字数:1,084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枣山街道“猫儿沟”铜锣山路上,人流摩肩接踵:孩子举着荧光棒追逐嬉戏,老人摇着蒲扇闲话家常,烧烤摊的炭火噼啪作响,冰粉摊前排起长队……自2025年7月以来,每晚超5000名市民涌入“猫儿沟”避暑纳凉,让这片曾因城市开发而被遗忘的“城中凉谷”,一跃成为广安夜经济新地标。缘何这处“城市孤岛”能焕发新机?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地理环境:城市缝隙中的“自然空调”
  8月6日晚,百米外的广安城区热浪翻滚,气温高达41益,而这条狭长的山谷“猫儿沟”却如天然空调房,气温稳定在25益左右。
  几乎天天在“猫儿沟”纳凉的老人李长英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猫儿沟”之所以点燃夜经济,其不可复制的微气候环境功不可没。
  据了解,“猫儿沟”地处铜锣山脉余脉,位于中梁西溪首府一期和二期中间的山谷地带,呈东西走向的狭长深谷地形,植被覆盖率超80%。茂密的松林与西溪河支流形成天然湿度调节系统,白天地表热量被林木吸收,夜间释放冷空气,与百米外主城区形成15℃温差。
  城市建设时期,“猫儿沟”被拦腰截断,使其成为被道路分割的“城市孤岛”。未经过商业开发的原始状态,反而让“猫儿沟”保留了自然山谷风貌。2024年市民谢歌在社交平台疾呼“保护最后的凉谷”,引发公众对生态价值的重新关注。
  据悉,“猫儿沟”距离广安主城区仅3公里。
   避暑刚需:高温催生的“夜间迁徙”
  在广安今夏持续 40益高温的“烤验”下,“猫儿沟”成为市民的“刚需”。与商场空调房、付费水上乐园相比,猫儿沟“零门票”开放模式更受工薪阶层青睐。市民张先生坦言:“全家去商场一晚消费至少200元,这里带张野餐垫就能待三个小时。”
  年轻人组局露天玩狼人杀,广场舞队伍占据平整空地,摄影爱好者架起设备拍摄星空。自发形成的“消夏夜市”现已聚集50余家摊位,涵盖手搓冰粉、现切西瓜、卤味小吃等品类。
  对老广安人而言,“猫儿沟”承载着集体记忆。“小时候跟着爷爷来乘凉,现在带孙子来。”72岁的市民李素芬感慨道。
  商贩聚集:轻量化创业的“黄金试验场”
  “猫儿沟”的低成本、高流量特性,使其成为小微商户创业首选。
  2023年广安经开区推出“夜经济扶持”政策,允许划定区域规范摆摊、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流动摊贩王建军原在工厂打工,如今卖烧烤收入颇丰:“下午5点出摊,凌晨1点收工,城管还提供垃圾分类指导。”
  摊贩自发形成消费链,入口处冰饮摊解渴,中段游戏摊(套圈、射击)吸引家庭客群,深处安静区设茶座满足社交需求。
  没有政府重金打造,没有商业地产加持,猫儿沟的走红印证了“民生需求才是夜经济本源”这一观点。当城市学会珍视那些偶然留存的地理馈赠,以精细化治理取代大拆大建,“烟火气”自会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升腾而起。 
  廖小兵 高慧敏
发布日期: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