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白沙场的春天
文章字数:1,599
  周小平(四川泸州)
  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
  白沙场镇,地处古蔺西南、赤水河北岸,原名双沙,古称“白撒”,系黔北入川第一镇。清代诗《白撒》赞曰:“白撒原名旧锁城,平田十亩水盈盈。青青柳色来朝气,几阵渔歌夕照明。”
  崇山峻岭之中,蜿蜒流淌的白沙河——赤水河一级支流,自西向东穿过,串起三个葫芦形历经河水多年冲刷形成的平坝,构成“九弯十八拐”的秀美画卷。乙巳年三月,我应邀参与四川省文促会承办的“‘诗意白沙·多彩四川’四川省第三届画里乡村诗会”活动,第三次在桃红李白的时节踏上这片神奇土地,走进油菜花海,心潮依然澎湃。
  我驾车,在应槐、啸波、志明等老师的谈笑风生里,驶入白沙的地界,隐约飘来花香,那熟悉而特别的气息来自何处?公路两边不时闪现出金黄地块,即使这几天陡然降温,暖阳隐遁,依旧怒放,仿佛把积蓄了几个月的生命能量迸发,一株株,一丛丛,一块块,给山脚绣缀裙边,抑或给田野铺上金毯。
  周六清晨,推开宾馆的窗户,扑面而来的是新鲜的菜花香,令人精神一振。牛毛似的雨里,文朋诗友们满怀好心情,信步于宽逾一米的景观小道。平坝两侧的喀斯特峰丛,一改往日高耸、冷峻的模样——或许因了灿烂的油菜花,或者是山间自由徜徉的牛奶似的雾带。路边是几块水田,咕咚咕咚地冒着水泡,处于“C位”的自然是油菜花。大家纷纷驻足,或单人,或并肩,或几人,以油菜花、远山为背景,将春天的倩影定格。
  清风里,春的气息,将我与自国、国平、逸西等几位文友初见的陌生感悄然吹散。
  小桥下的溪水吟唱着欢快的歌谣,将岸边柳树的倩影——那长长的、绿绿的辫子在水里浸洗,那泠泠的活泼的声响飞入我的耳朵,清水里的青草、柳绿、油菜花映入眼帘。
  春雨润湿万亩油菜花海,晶莹的雨滴一一擦亮了油菜花仙子们的美眸。主会场周围的几块油菜地,更显蓬勃生机。我近前欣赏那青的杆、绿的叶、黄的花。多数已绽开,那金黄好似上天的调色盘被打翻,将最纯粹、最饱满的色彩献给白沙场。
  上午,“追忆四渡赤水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025年白沙场镇第十六届菜花文化旅游开放月”开幕,迎来独属自己的碧玉年华。人们涌过来,身着五色装扮:孩子们拿着风车,撒开脚丫,给春天的声影添了活力与想象;姑娘们花枝招展,摆着心仪的姿势拍照;小伙子们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健步向前;老年人在家人的陪伴下,边走边慨叹白沙的巨变。主会场附近的头顶那起降、轰鸣的直升机,我以为是在暖场,不想是当地创新的旅游项目——“直升机低空游花海”,正吸引游客们观光打卡。春日里的白沙场,俨然成为赏美景、尝美食、玩游戏的佳处,升腾起浓郁的人间烟火气。
  晚餐后,我陪着几位文友饶有兴致地去参加主会场附近的篝火晚会。今宵,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大家心手相牵,在光、声、舞的海洋里,尽情地唱、酣畅地跳、肆意地笑。柴火燃烧的声音、动感的音乐、笑声、欢呼声,一起涌入耳朵。这里,已然成为春潮涌动的欢乐海洋。白沙场之所以声名远播,更在于“红色”。
  开幕式前,大家观赏专题片——古蔺县为纪念90年前红军长征迈过这片山水、留下红色印记、撒播革命火种而精心制作的。四渡赤水,有两次就在古蔺县境内。
  四川省第三届画里乡村诗会座谈会在白沙场镇会议室举行,著名红色文化研究专家李蓉老师中肯地指出白沙场应继续扩大调查范围、丰富文化内涵、深挖红色遗址遗迹,将红色基因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同样来自北京的叶成林老师欣然写就:“白沙会议决,胜利奔向前。油菜金色花,璀璨数千年。”
  “四渡赤水红军小学”分校——白沙镇中心校,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历史镌刻在墙壁,长征精神在师生们心中扎根。该校组织、编写的红色文化教育读本——《善润校园》,展示长征四渡赤水在白沙留下的革命遗址、红色故事和“白沙会议”的重要意义。听着白沙场镇党委负责人精心描绘的发展蓝图——“康养+ 旅游 +有机农业”,我望向窗外,明亮、温暖的春光抚摸生机盎然的草木,洒照万亩油菜花海,映着乡亲们淳朴的笑颜……
  画里乡村,红色白沙,春景正好,再迈新程……
发布日期: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