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乡村匠人(组诗)
文章字数:702
罗鸿勇(四川遂宁)
题记:曾几何时,盛行一时的乡村刀儿匠、石匠、铁匠、弹花匠等一批乡村匠人,为农耕时代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成为乡村离不开的匠人,但随着时代变迁,乡村匠人逐步被现代工具替代,一代乡村匠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乡村匠人的岁月痕迹还深嵌在记忆深处。
刀儿匠
在乡村
刀儿匠是年事的象征
每到过年
刀儿匠就游走在田野乡村
挨家挨户杀年猪
成了季节邀约对象
不管猪儿愿不愿意
连拉带推上了木板凳
刀起猪嚎,整个院落沸腾了
一年的糟糠,一年的希冀
在刀儿匠的一番捯饬下
下水是刀儿匠的专利
为这一口
刀儿匠起早贪黑
乐此不疲
为了乡村的年味
也沸腾了整个乡村
弹花匠
弹花匠
蒙蒙亮
棰棰别在屁股上
这首童谣
一直流传至今
每到冬天
弹花匠就会走街串巷
木棰敲打花弦
优雅的弹花声传遍田野山乡
在冬天,听到弹花声
冻僵的心开始发热
整个身体暖和起来
整个乡村暖和起来
待嫁的姑娘
依在暖暖的棉被
等待花轿早日来临
家里的兄弟姊妹
兴奋地拥在一起
有了温暖的棉被
就有了香甜的梦呓
在冬天
弹花匠就是火炉
送来了寒冬的太阳
石匠
下地基
垒猪圈
修房造屋离不开石匠
离不开石条和屋基
屋基需要石头打夯
需要石匠粗糙的细活
把沉睡千年的石头
用二锤和凿子
凿成五线谱
辟成立业成家的希冀
石匠如炬的眼神
顺着铁器灌入石头
粗犷的号子唱醒沉睡的大山
肋骨怒张着岁月的凿痕
石匠用粗糙的手或肩
把日子打磨成脊梁
冰冷的石头
是房屋的主心骨
没有石头的支撑
就没有房屋的挺立
没有石匠的拓荒
就没有拔地而起的新房
铁匠
风箱
火炉
铁砧
锤子
是铁匠的行头
风箱一拉
火炉就亮堂起来
一块块生铁
在铁匠的敲打下
如柔软的面团
或伸或直或方或圆
或生米煮成熟饭
铁匠催生的
是乡村的斧子、锄头、镰刀……
火炉是襁褓
铁砧是产床
锤子是工具
铁匠遗传的密码
植入黑土地
深深地刻在火红的年代
题记:曾几何时,盛行一时的乡村刀儿匠、石匠、铁匠、弹花匠等一批乡村匠人,为农耕时代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成为乡村离不开的匠人,但随着时代变迁,乡村匠人逐步被现代工具替代,一代乡村匠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乡村匠人的岁月痕迹还深嵌在记忆深处。
刀儿匠
在乡村
刀儿匠是年事的象征
每到过年
刀儿匠就游走在田野乡村
挨家挨户杀年猪
成了季节邀约对象
不管猪儿愿不愿意
连拉带推上了木板凳
刀起猪嚎,整个院落沸腾了
一年的糟糠,一年的希冀
在刀儿匠的一番捯饬下
下水是刀儿匠的专利
为这一口
刀儿匠起早贪黑
乐此不疲
为了乡村的年味
也沸腾了整个乡村
弹花匠
弹花匠
蒙蒙亮
棰棰别在屁股上
这首童谣
一直流传至今
每到冬天
弹花匠就会走街串巷
木棰敲打花弦
优雅的弹花声传遍田野山乡
在冬天,听到弹花声
冻僵的心开始发热
整个身体暖和起来
整个乡村暖和起来
待嫁的姑娘
依在暖暖的棉被
等待花轿早日来临
家里的兄弟姊妹
兴奋地拥在一起
有了温暖的棉被
就有了香甜的梦呓
在冬天
弹花匠就是火炉
送来了寒冬的太阳
石匠
下地基
垒猪圈
修房造屋离不开石匠
离不开石条和屋基
屋基需要石头打夯
需要石匠粗糙的细活
把沉睡千年的石头
用二锤和凿子
凿成五线谱
辟成立业成家的希冀
石匠如炬的眼神
顺着铁器灌入石头
粗犷的号子唱醒沉睡的大山
肋骨怒张着岁月的凿痕
石匠用粗糙的手或肩
把日子打磨成脊梁
冰冷的石头
是房屋的主心骨
没有石头的支撑
就没有房屋的挺立
没有石匠的拓荒
就没有拔地而起的新房
铁匠
风箱
火炉
铁砧
锤子
是铁匠的行头
风箱一拉
火炉就亮堂起来
一块块生铁
在铁匠的敲打下
如柔软的面团
或伸或直或方或圆
或生米煮成熟饭
铁匠催生的
是乡村的斧子、锄头、镰刀……
火炉是襁褓
铁砧是产床
锤子是工具
铁匠遗传的密码
植入黑土地
深深地刻在火红的年代
发布日期: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