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总投资2018.7亿元 成都高新西区今年推进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29个
文章字数:1,014
□本报记者 李祥
蓉城春意正浓,在刚刚开放的综保区文化长廊(二期),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几位晨跑者沿着新拓宽的河道步道轻盈跑过,远处传来孩童在运动广场嬉戏的欢笑声……
综保区文化长廊(二期)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科新路,项目以“蓝绿织锦·产城共生”为设计理念,在拓宽红光右支渠河道提升防洪能力的同时,打造了运动广场、滨水餐厅等核心场景,新增慢行桥贯通两岸产业园区,强化蓝绿体系与产业空间的交织互融,形成集科技互动、大众休闲、文化艺术、亲子娱乐为一体的滨河廊道,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在产业项目建设方面,成都奕斯伟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项目(二阶段)外电配套工程近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项目于3月底顺利完工,建成后,将为奕斯伟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项目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助力成都高新西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西区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承载地,是城市高端制造业实力的体现,也是推动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2022年3月,成都高新区正式成立高新西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大力推动成都高新西区转型提质。
三年来,成都高新西区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项目的推进,也是成都高新西区项目建设满弓劲发、浪潮迭起的缩影。据悉,2025年,成都高新西区将推进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共计129个,总投资201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9.9亿元,持续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成都高新西区以清水河、环城生态区等生态资源为基底,加快推进“两廊+四带+六轴+N点”的多层次城市蓝绿空间体系建设。近三年,已完成绿芯公园、综保区文化长廊等10余个公共空间项目建设,累计激活约20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共空间,显著提升了区域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
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们将通过‘织绿成网、引绿入城、织补更新’等创新策略,持续推进社区公园建设,优化街道空间品质,激活城市金角银边,为居民打造更多富有活力、品质卓越、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
此外,成都高新西区通过制定《建筑立面色彩导则》和《专业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引》等规范性文件,强化规划管控和项目全过程品质管理。以“以人为本、功能融合”为核心理念,将公园城市风貌管控与产业园区发展需求有机结合,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生产、生活与生态和谐共融的特色产业园区。未来三年内,将系统规划并建设9个专业化产业园区,新增超过百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蓉城春意正浓,在刚刚开放的综保区文化长廊(二期),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几位晨跑者沿着新拓宽的河道步道轻盈跑过,远处传来孩童在运动广场嬉戏的欢笑声……
综保区文化长廊(二期)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科新路,项目以“蓝绿织锦·产城共生”为设计理念,在拓宽红光右支渠河道提升防洪能力的同时,打造了运动广场、滨水餐厅等核心场景,新增慢行桥贯通两岸产业园区,强化蓝绿体系与产业空间的交织互融,形成集科技互动、大众休闲、文化艺术、亲子娱乐为一体的滨河廊道,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在产业项目建设方面,成都奕斯伟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项目(二阶段)外电配套工程近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项目于3月底顺利完工,建成后,将为奕斯伟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项目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助力成都高新西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西区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承载地,是城市高端制造业实力的体现,也是推动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2022年3月,成都高新区正式成立高新西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大力推动成都高新西区转型提质。
三年来,成都高新西区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项目的推进,也是成都高新西区项目建设满弓劲发、浪潮迭起的缩影。据悉,2025年,成都高新西区将推进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共计129个,总投资201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9.9亿元,持续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成都高新西区以清水河、环城生态区等生态资源为基底,加快推进“两廊+四带+六轴+N点”的多层次城市蓝绿空间体系建设。近三年,已完成绿芯公园、综保区文化长廊等10余个公共空间项目建设,累计激活约20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共空间,显著提升了区域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
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们将通过‘织绿成网、引绿入城、织补更新’等创新策略,持续推进社区公园建设,优化街道空间品质,激活城市金角银边,为居民打造更多富有活力、品质卓越、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
此外,成都高新西区通过制定《建筑立面色彩导则》和《专业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导引》等规范性文件,强化规划管控和项目全过程品质管理。以“以人为本、功能融合”为核心理念,将公园城市风貌管控与产业园区发展需求有机结合,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生产、生活与生态和谐共融的特色产业园区。未来三年内,将系统规划并建设9个专业化产业园区,新增超过百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发布日期: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