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修房记
文章字数:5,385
张守伦(四川成都)
老家在大巴山中一个叫油坪的村子,东南北三面有厚阔的山护卫着。之所以叫油坪,大概因为几个东西走向的坝子,其间由几条小的山溪相连,形成了一个“大坪”,坪上的土地肥沃得流油,种什么都有好收成。西边有一条北南走向的河流,从坪的脚坎底下流过,还有一条与河流走向一致的峰峦连绵的山脉。四周的山近乎圈围了起来,油坪又有了些山间盆地的味道。
20世纪四十年代大哥、二哥相继出生,家里的人多起来,生产生活的空间渐显得小了。父亲在油坪置下几十亩田地,当起了农民。不逾几年,迎来了解放。
老家是父母长期居住的地方,兄弟姊妹们长大后,为了生计都离开了这里。父母在世时,过年过节老家是我们一大家人聚会的地方;父母去世后,老家虽然富有丰富的内涵,承载着家族历史和割不断的亲情乡情,但是对我们而言仅仅是人生履历中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理位置。老屋背倚靠着山,坐东朝西,由厢房、堂屋和转角大厦组成,呈L型摆布,转角大厦的正面还有近似吊脚楼的虚楼,全由小青瓦和木头建造。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父母节衣缩食修建的老屋,在村子里算得上屈指可数。我成家后,即便常年不在老家居住,也分了其中的那一间堂屋,还有一块紧邻着的宅基地。政府去年还给我颁了房屋产权证。老屋近八十年了,若是有生命的人,已是耄耋老人。房上的青瓦和木质的墙壁满是沧桑的韵味,那些挺直的梁柱还不乏硬汉般的气概,与相邻的那些用水泥和钢筋修建的楼房比较,面子和里子显露着独有的气度。
看护老屋的事,弟兄们托付给同院子的邻居,我那间堂屋拜托大姐看护。早些时候,邻居家常年在家的人还多,近些年来,仅有些年纪大的老人。大姐已七十多岁,腿脚又有病痛,逢年过节还得去县城和儿女儿们一起过。平时十天半月去看上老屋一眼,还算勉强,要说维护无疑是力不从心。过年的前夕,回老家给父母上坟,老屋就在眼前,却不能进去看一看,坐一坐,歇歇脚。父母在时,在这个点上,早已是饭菜香飘,诱人垂涎欲滴。现在,整座老屋出奇沉寂,老屋相邻的其他院子也少有动静,记忆中的鸡犬相闻也没了踪影,倒是老屋生活时的那些人和事却一个劲在脑子里涌着,那些亲情友情乡情荡漾心田,物是人非,禁不住心生慨叹!要在老屋住上一宿只能是个奢望,夜幕降临,掌灯时分,还得开车上城里找吃和住的地方。
房子得有人住,没人住朽烂得快。钢筋水泥建造的都这样,我那八十岁的木瓦老屋自然没有例外。幸好是木头榫卯结构,比起眼下建筑排架、框架或钢架的柔性要好得多,不少构件虽朽烂与变形但未至于垮塌,不过风烛残年的体态,谁也说不清还能立存在世间多久。父母留给我们的老屋,作为父母留下的精神念想,那定是非一般的宝贵与神圣。仅凭这一点,当一场父母的儿子,谁也不忍心遗弃老屋,得留住老屋的魂,让老屋重新焕发青春。
我们这一辈兄弟姐妹八人,我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弟兄六人,除几岁时生病去世的三哥没能分有老屋外,都或多或少分得有一份。二哥没要老屋的份额,父母给予了他建新房的木料和宅基土地。两个姐姐没能分有老屋的一椽一瓦,不过,两个姐姐没有过怨言。
去年春节前后,四哥几次征求我的意见,是否重修老屋。我那间堂屋居于幺弟和大哥房屋的中间,左右两边分别与大哥和幺弟共用一壁板墙,屋后还有一间可修建的空着的地基。且不说重建,单说修护,也受到掣肘。大哥还好说,幺弟一时有些执拗。我想,让时间来统一意见。遂回禀四哥,暂时不考虑修理我那间老屋。四哥回去原本只作培修,岂料房屋构件,钉角瓦片,几乎全坏了。培修不成,四哥只能拆了原址重建。我佩服他的果敢气量,于事,善作善成。
趁暑期公休,让侄儿开车,我和妻子回了趟老家,看看四哥修建新居进展情况,同时也让家里管经济的她受个重修老屋的正能量感染。为这事儿,特拜托平山兄在毛坝五马归槽山中的鱼池坪,找了户叫陈家院子的地道农家,住了一天一宿。这是一幢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川东民居特点的三合院,东西朝向,正房连排三间,堂屋居中,左右两边是呈对称的两间厢房,由木头榫卯构件和小青瓦建成。屋后水井里清冽甘甜的泉水,与东南角的厨房挨邻,饮用和洗涤极为方便。南边厢房的一米开外,是一幢百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青石板铺成的院坝,干净敞亮。陈家老伯说,三合院是他爷爷手上修建的,已有百多年了,木板屋子冬暖夏凉,还不习惯去那楼房里住。
这儿山清水秀,绿色生态不说,乡风民俗还敦厚朴实得原汁原味。陈家大哥讲这幢小楼的来历,我感觉妻子是听上了心的,她接下来的一些言语表现,看来触动不小,对我改造老屋的想法有了积极的兴趣。
从陈家院子回到老家,看到四哥修建的两楼一底的楼房基本完工,说是乡间别墅没有一点夸张。站上二楼顶上的平台,环视四面,游坪这个山中小盆地,青山葱郁,田禾繁茂,空气阳光尤为新鲜活跃,不乏世外桃源的风光。面前的老屋在四周楼房的围困下,佝偻的身体让疲惫的倦意浸蚀得没有了记忆中的精气神,在这青绿山水中有些特别的刺目。一旁的妻子,嘴里不停地絮叨,大意是这么好的环境,咋不像四哥这样,把老屋重修了呢!修房造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想修就能修。有钱有粮不说,诸如堪與选址、设计备材、择选匠人、施工监工等,够得去劳神费时,这还不说,比起获有建房资格,这些都已经不算个啥了。我这山里的老屋要重建也不例外。
拨通大哥电话,望他回来一起议议老屋的事。下午两点左右,居住在县城的大哥一家人都回来了。面对老屋的现状,都有难以名状的内疚。似乎今天、明天或是后天,说不准哪个时辰,老屋就会垮塌。真若这个结果,且不论乡邻如何看待父母节衣缩食、砸锅卖铁都来送我们读书,在远乡近邻留有的好名声。单就作为儿子,让老屋垮塌或是从这个世上无凭无故地消亡,咋对得住九泉之下的父母,哪还有脸在人世上行走。商议结果,原址重新修建,还得要几十年不落伍。
大哥把商议的情况告诉幺弟,幺弟表示赞同。他说自己不懂修建房屋这门活路,一切依从大哥和我的意见,建设费用三兄弟平摊,不会差欠一分一厘。钱固然是一个不小的事,兄弟同心比起钱来更显金贵,随即着手老屋重建的设计和手续申办。
老家乡邻们修建房屋,一般都是自行设计,本该设计师做的事,大多凭自己或匠人的经验就做了。这种做法当然有其便利。不过,设计是件专业性极高的事,专业的事专业的人来做,这个理念,我信到了骨子里。三弟兄共建,大哥和幺弟也得要信服才行。几番沟通,认可了专业设计。地处大巴山区,东南北三个方向都有住房挨傍着,仅有百来平方米的地面用来建造,还得外面看着不大,室内感触不小,外面看着不洋,室内构建不土,确实很考设计手艺。好在平山兄出面相邀,嘱托韩兄接下这单活儿。韩兄家居省外,让把用地平面图、周围环境和具象要求,用微信发去。韩兄不愧设计专家,没来实地勘察,旬日之内即成初稿,送堪與规划师阅校,就室内构架微调,便很中意。
山区农村建房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需有本村组户籍、无房或房困户、人均面积限定、不能占用耕地以及危房拆建等等。符合条件还得经过村民小组、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层层审批,有一个环节或条件不过,只能作罢。由幺弟统一申请,申请写明幺弟占用大哥与我的老屋,修成之后其产权分割三弟兄协商解决,不给政府添麻烦。虽然我们弟兄并无要争占谁之份额的心思,重修老屋为的是念想父母和故土的那割不断的乡愁情结,但是我们还是依照乡俗“亲兄弟明算账”“先小人后君子”“丑话说到前面”,给后辈们理清个界限,也许后辈们忘怀祖屋的概率特大。事实上,老屋重修的建筑用地,大哥和我的房地面积就相差不多了。申请送到镇政府,管理国土的同志到村组来实地走访调查,实情比申请的还要切实,遂准许兴建。其间,幺弟一度动摇,设计图纸不得不几经变更,好在韩兄宽容理解。当幺弟决心下定时,因些小事大哥心有不快,又不参与同建了。我和幺弟多次恳请,仍未能让他心有改变。倒是他慷慨大义,把他那间老屋立字赠予我和幺弟,以方便我们修建。我和幺弟私下无尽慨叹,“弟兄之间打断骨头,还是连着筋”这话的精彩。何况我们弟兄本是血浓于水、手足情深。
图纸设计要落地施工,我和幺弟来说虽不陌生,却也不是内行。大哥在老家县城,又有这方面经历,恳请他多次,并言明支付相应酬劳,依然婉拒。没有了多余选择,幺弟说,时下生意也难做,耽误几个月损失不大,他可以回去管理,把房子建起来。幺弟的这个举动,我对他有了不一样的新看法,内心叹服。随即,着手选招施工队伍和选购建材。
老家农村能够干修建活路的人不少,专门承包修房的经理人也多。一般都是包工包料,价格也很便宜。不过,材料和施工质量,自然折扣不少。我和幺弟想的是,材料自己采购,购买劳务。按图施工,安全、质量、工价、工期和双方的权责利等,合同固定下来。寻择施工方时,前来谈价的多家,当一看设计图纸,大都打起退堂鼓,不是看不懂图纸,就是缺少修框架结构的相关器具,还有就是要求包供材料。个中究理,我和幺弟是明白的,不仅要熬高单价,更看重的是材料供货上可揩的油水。我一直以为,做工的不可能背上金砖上门来做事,人家得有钱赚。但漫天要价也不能,我和幺弟用来建房的钱,说得上口攒肚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承包费用,合理才是。多个回合下来,选定一家,签约承建房屋主体合同。
二月初三早晨八点,幺弟在老家请工人动拆老屋,算是正式开工了。老屋拆了,场平出来,地基放线太着难了。东南北都紧邻着的房屋,不是弟兄的,便就是异性邻居的。父母在世时常说,“这辈子是弟兄,下辈子不一定是了”“远亲不如近邻”。从和为贵出发,宁肯做些退让,自个儿吃亏,也不能伤及弟兄和邻里关系。如此一来,地面积缩减,已不能全照设计图纸摆布,好在勘與策划先生精明睿智的应变,结果都很如意。只是修建基础得全部打桩,钢筋、混凝土和工时多用了不少。
地基的事情刚办好,承包主体工程方又来事了,言说总的平方少,按预定的工价做,划算不过来,不加价不做。合同上虽约定了平方单价,但考虑到修房造屋尽量少些争执与不快,在能接受范围内,加价息事宁人了事。把价加了,接下又来一着,说框架结构,打板全现浇,人工搅拌混凝土,满足不了每一层浇筑的速度和质量,买成品的商砼,道路有个别地方又承载不住运输它的车辆。解决的办法是租赁搅拌车,连车带浇筑人员工时,每层另加费用五千元。合同没有这项约定,理应不予接受。幺弟又和我商量,这年份干活挣钱,都不容易,还是依从算了。争得额外加得的价钱,当应该精细施工以保证质量。然而,又生些小插曲,一楼门厅擅自给多挑出一根梁来;二楼厕所少建了一个,好在发现及时,得以加上。浇筑三楼顶板,天热温高,现浇好的部分应及时用薄膜覆盖,涵养水分,防止开裂。临近傍晚现浇的,师傅们却没有覆膜,幺弟提醒,得到的回答是气温下降了,用不着盖膜。第二天一早,幺弟浇水保养时发现,没盖膜的部分多处开裂。承包的老总,不好有多少说辞了,我和幺弟心里虽有些火气,但仍没有难为他,让他向设计师寻求办法,解决好开裂的问题就行。当然,另外的材料花费得他自理。
预埋水电管线发生的事,也见人心不古。幺弟和我不知道浇筑地圈梁时就得预埋管线,所以没有预先请水电师傅。见状,做现浇模子的木工师傅热情举荐了他的一位做水电活的朋友,说朋友手艺不错,收费也公道。这位朋友赶来,报价是每平方米收费十六元,安装管线、厕所和打墙凿槽另算费用,每一层还要再收五千元安装费。幺弟电话上火急火燎地告诉我这个情况,并让立马决定下来。我让幺弟不急,让把电话给这个师傅,我与他沟通。每平方米十六元之外咋还有这么多收费呢?回我的是都这个价,底气足得骄人。既然人家都这样说了,我出不了这价,只好说声对不起,我们再想想办法。我立马拨通四哥电话,把预埋水电管线遇到的这事说了一遍。他说,这明摆着在蒙你们,这价高得太离谱了。他便把家在邻村、去年给他做水电活路的师傅的电话发来,让与其联系。在老家的幺弟立马对接,很快这位师傅到达施工现场。价格是每平方米十六元,包括预埋管线和安装器具,厕所内的安装另收费,每一间收费三百元。这样的结果,那木工师傅尴尬了好几天。承包修建的老总无疑是生意人,具体干活的不是他的亲戚就是熟人,跟谁学谁,耳濡目染,也想当生意人。幺弟多年来一直在与生意人打交道,自是明了这些生意人的心思和为人行事的章法。俗话说,做生意,得讲天地良心;赚钱得有个度,大不过一尺的帽子,太过了,谁也不会干的。
图上精美设计,要落地成为现实,施工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用料质和量,监理得及时跟上,放不得半点的水。同时,门窗选择、立面装饰和院坝、围栏、绿化与排污管道等附属设施,要与主体建筑相称,整个环境还得呈现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来。这个过程,幺弟黑脸唱得不少,发脾气和说过激的话,做活的有些师傅也许心里不乐。于此,幺弟不止一次对我说过。我理解幺弟的用心,也感激幺弟的务实。只是我每次劝他不要急,好好给他们说。常言“响鼓不用重锤敲”。不过,这年头是“响鼓”的人多,愿做“响鼓”的人却少,装得憨吃得饱,不用“重锤”还真不行。
历经半年多时间,老屋原址上长出了一幢三层小楼,小楼在人们的嘴里还多出了一层荣誉的光彩来。当然,也许像一些朋友对我说的那样,那么远又那么偏僻,一年里能回去住上几天呢?从这个角度上看,是划算不过来,甚或有些一根筋的傻瓜样。可是,这幢小楼却存续了我那老屋的根脉,留住了我乡恋故园的灵魂。同时,还历经了一次修心的淬炼。这个价值,能简单用金钱和物质的东西来衡量与结算吗?
老家在大巴山中一个叫油坪的村子,东南北三面有厚阔的山护卫着。之所以叫油坪,大概因为几个东西走向的坝子,其间由几条小的山溪相连,形成了一个“大坪”,坪上的土地肥沃得流油,种什么都有好收成。西边有一条北南走向的河流,从坪的脚坎底下流过,还有一条与河流走向一致的峰峦连绵的山脉。四周的山近乎圈围了起来,油坪又有了些山间盆地的味道。
20世纪四十年代大哥、二哥相继出生,家里的人多起来,生产生活的空间渐显得小了。父亲在油坪置下几十亩田地,当起了农民。不逾几年,迎来了解放。
老家是父母长期居住的地方,兄弟姊妹们长大后,为了生计都离开了这里。父母在世时,过年过节老家是我们一大家人聚会的地方;父母去世后,老家虽然富有丰富的内涵,承载着家族历史和割不断的亲情乡情,但是对我们而言仅仅是人生履历中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理位置。老屋背倚靠着山,坐东朝西,由厢房、堂屋和转角大厦组成,呈L型摆布,转角大厦的正面还有近似吊脚楼的虚楼,全由小青瓦和木头建造。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父母节衣缩食修建的老屋,在村子里算得上屈指可数。我成家后,即便常年不在老家居住,也分了其中的那一间堂屋,还有一块紧邻着的宅基地。政府去年还给我颁了房屋产权证。老屋近八十年了,若是有生命的人,已是耄耋老人。房上的青瓦和木质的墙壁满是沧桑的韵味,那些挺直的梁柱还不乏硬汉般的气概,与相邻的那些用水泥和钢筋修建的楼房比较,面子和里子显露着独有的气度。
看护老屋的事,弟兄们托付给同院子的邻居,我那间堂屋拜托大姐看护。早些时候,邻居家常年在家的人还多,近些年来,仅有些年纪大的老人。大姐已七十多岁,腿脚又有病痛,逢年过节还得去县城和儿女儿们一起过。平时十天半月去看上老屋一眼,还算勉强,要说维护无疑是力不从心。过年的前夕,回老家给父母上坟,老屋就在眼前,却不能进去看一看,坐一坐,歇歇脚。父母在时,在这个点上,早已是饭菜香飘,诱人垂涎欲滴。现在,整座老屋出奇沉寂,老屋相邻的其他院子也少有动静,记忆中的鸡犬相闻也没了踪影,倒是老屋生活时的那些人和事却一个劲在脑子里涌着,那些亲情友情乡情荡漾心田,物是人非,禁不住心生慨叹!要在老屋住上一宿只能是个奢望,夜幕降临,掌灯时分,还得开车上城里找吃和住的地方。
房子得有人住,没人住朽烂得快。钢筋水泥建造的都这样,我那八十岁的木瓦老屋自然没有例外。幸好是木头榫卯结构,比起眼下建筑排架、框架或钢架的柔性要好得多,不少构件虽朽烂与变形但未至于垮塌,不过风烛残年的体态,谁也说不清还能立存在世间多久。父母留给我们的老屋,作为父母留下的精神念想,那定是非一般的宝贵与神圣。仅凭这一点,当一场父母的儿子,谁也不忍心遗弃老屋,得留住老屋的魂,让老屋重新焕发青春。
我们这一辈兄弟姐妹八人,我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弟兄六人,除几岁时生病去世的三哥没能分有老屋外,都或多或少分得有一份。二哥没要老屋的份额,父母给予了他建新房的木料和宅基土地。两个姐姐没能分有老屋的一椽一瓦,不过,两个姐姐没有过怨言。
去年春节前后,四哥几次征求我的意见,是否重修老屋。我那间堂屋居于幺弟和大哥房屋的中间,左右两边分别与大哥和幺弟共用一壁板墙,屋后还有一间可修建的空着的地基。且不说重建,单说修护,也受到掣肘。大哥还好说,幺弟一时有些执拗。我想,让时间来统一意见。遂回禀四哥,暂时不考虑修理我那间老屋。四哥回去原本只作培修,岂料房屋构件,钉角瓦片,几乎全坏了。培修不成,四哥只能拆了原址重建。我佩服他的果敢气量,于事,善作善成。
趁暑期公休,让侄儿开车,我和妻子回了趟老家,看看四哥修建新居进展情况,同时也让家里管经济的她受个重修老屋的正能量感染。为这事儿,特拜托平山兄在毛坝五马归槽山中的鱼池坪,找了户叫陈家院子的地道农家,住了一天一宿。这是一幢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川东民居特点的三合院,东西朝向,正房连排三间,堂屋居中,左右两边是呈对称的两间厢房,由木头榫卯构件和小青瓦建成。屋后水井里清冽甘甜的泉水,与东南角的厨房挨邻,饮用和洗涤极为方便。南边厢房的一米开外,是一幢百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青石板铺成的院坝,干净敞亮。陈家老伯说,三合院是他爷爷手上修建的,已有百多年了,木板屋子冬暖夏凉,还不习惯去那楼房里住。
这儿山清水秀,绿色生态不说,乡风民俗还敦厚朴实得原汁原味。陈家大哥讲这幢小楼的来历,我感觉妻子是听上了心的,她接下来的一些言语表现,看来触动不小,对我改造老屋的想法有了积极的兴趣。
从陈家院子回到老家,看到四哥修建的两楼一底的楼房基本完工,说是乡间别墅没有一点夸张。站上二楼顶上的平台,环视四面,游坪这个山中小盆地,青山葱郁,田禾繁茂,空气阳光尤为新鲜活跃,不乏世外桃源的风光。面前的老屋在四周楼房的围困下,佝偻的身体让疲惫的倦意浸蚀得没有了记忆中的精气神,在这青绿山水中有些特别的刺目。一旁的妻子,嘴里不停地絮叨,大意是这么好的环境,咋不像四哥这样,把老屋重修了呢!修房造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想修就能修。有钱有粮不说,诸如堪與选址、设计备材、择选匠人、施工监工等,够得去劳神费时,这还不说,比起获有建房资格,这些都已经不算个啥了。我这山里的老屋要重建也不例外。
拨通大哥电话,望他回来一起议议老屋的事。下午两点左右,居住在县城的大哥一家人都回来了。面对老屋的现状,都有难以名状的内疚。似乎今天、明天或是后天,说不准哪个时辰,老屋就会垮塌。真若这个结果,且不论乡邻如何看待父母节衣缩食、砸锅卖铁都来送我们读书,在远乡近邻留有的好名声。单就作为儿子,让老屋垮塌或是从这个世上无凭无故地消亡,咋对得住九泉之下的父母,哪还有脸在人世上行走。商议结果,原址重新修建,还得要几十年不落伍。
大哥把商议的情况告诉幺弟,幺弟表示赞同。他说自己不懂修建房屋这门活路,一切依从大哥和我的意见,建设费用三兄弟平摊,不会差欠一分一厘。钱固然是一个不小的事,兄弟同心比起钱来更显金贵,随即着手老屋重建的设计和手续申办。
老家乡邻们修建房屋,一般都是自行设计,本该设计师做的事,大多凭自己或匠人的经验就做了。这种做法当然有其便利。不过,设计是件专业性极高的事,专业的事专业的人来做,这个理念,我信到了骨子里。三弟兄共建,大哥和幺弟也得要信服才行。几番沟通,认可了专业设计。地处大巴山区,东南北三个方向都有住房挨傍着,仅有百来平方米的地面用来建造,还得外面看着不大,室内感触不小,外面看着不洋,室内构建不土,确实很考设计手艺。好在平山兄出面相邀,嘱托韩兄接下这单活儿。韩兄家居省外,让把用地平面图、周围环境和具象要求,用微信发去。韩兄不愧设计专家,没来实地勘察,旬日之内即成初稿,送堪與规划师阅校,就室内构架微调,便很中意。
山区农村建房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需有本村组户籍、无房或房困户、人均面积限定、不能占用耕地以及危房拆建等等。符合条件还得经过村民小组、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层层审批,有一个环节或条件不过,只能作罢。由幺弟统一申请,申请写明幺弟占用大哥与我的老屋,修成之后其产权分割三弟兄协商解决,不给政府添麻烦。虽然我们弟兄并无要争占谁之份额的心思,重修老屋为的是念想父母和故土的那割不断的乡愁情结,但是我们还是依照乡俗“亲兄弟明算账”“先小人后君子”“丑话说到前面”,给后辈们理清个界限,也许后辈们忘怀祖屋的概率特大。事实上,老屋重修的建筑用地,大哥和我的房地面积就相差不多了。申请送到镇政府,管理国土的同志到村组来实地走访调查,实情比申请的还要切实,遂准许兴建。其间,幺弟一度动摇,设计图纸不得不几经变更,好在韩兄宽容理解。当幺弟决心下定时,因些小事大哥心有不快,又不参与同建了。我和幺弟多次恳请,仍未能让他心有改变。倒是他慷慨大义,把他那间老屋立字赠予我和幺弟,以方便我们修建。我和幺弟私下无尽慨叹,“弟兄之间打断骨头,还是连着筋”这话的精彩。何况我们弟兄本是血浓于水、手足情深。
图纸设计要落地施工,我和幺弟来说虽不陌生,却也不是内行。大哥在老家县城,又有这方面经历,恳请他多次,并言明支付相应酬劳,依然婉拒。没有了多余选择,幺弟说,时下生意也难做,耽误几个月损失不大,他可以回去管理,把房子建起来。幺弟的这个举动,我对他有了不一样的新看法,内心叹服。随即,着手选招施工队伍和选购建材。
老家农村能够干修建活路的人不少,专门承包修房的经理人也多。一般都是包工包料,价格也很便宜。不过,材料和施工质量,自然折扣不少。我和幺弟想的是,材料自己采购,购买劳务。按图施工,安全、质量、工价、工期和双方的权责利等,合同固定下来。寻择施工方时,前来谈价的多家,当一看设计图纸,大都打起退堂鼓,不是看不懂图纸,就是缺少修框架结构的相关器具,还有就是要求包供材料。个中究理,我和幺弟是明白的,不仅要熬高单价,更看重的是材料供货上可揩的油水。我一直以为,做工的不可能背上金砖上门来做事,人家得有钱赚。但漫天要价也不能,我和幺弟用来建房的钱,说得上口攒肚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承包费用,合理才是。多个回合下来,选定一家,签约承建房屋主体合同。
二月初三早晨八点,幺弟在老家请工人动拆老屋,算是正式开工了。老屋拆了,场平出来,地基放线太着难了。东南北都紧邻着的房屋,不是弟兄的,便就是异性邻居的。父母在世时常说,“这辈子是弟兄,下辈子不一定是了”“远亲不如近邻”。从和为贵出发,宁肯做些退让,自个儿吃亏,也不能伤及弟兄和邻里关系。如此一来,地面积缩减,已不能全照设计图纸摆布,好在勘與策划先生精明睿智的应变,结果都很如意。只是修建基础得全部打桩,钢筋、混凝土和工时多用了不少。
地基的事情刚办好,承包主体工程方又来事了,言说总的平方少,按预定的工价做,划算不过来,不加价不做。合同上虽约定了平方单价,但考虑到修房造屋尽量少些争执与不快,在能接受范围内,加价息事宁人了事。把价加了,接下又来一着,说框架结构,打板全现浇,人工搅拌混凝土,满足不了每一层浇筑的速度和质量,买成品的商砼,道路有个别地方又承载不住运输它的车辆。解决的办法是租赁搅拌车,连车带浇筑人员工时,每层另加费用五千元。合同没有这项约定,理应不予接受。幺弟又和我商量,这年份干活挣钱,都不容易,还是依从算了。争得额外加得的价钱,当应该精细施工以保证质量。然而,又生些小插曲,一楼门厅擅自给多挑出一根梁来;二楼厕所少建了一个,好在发现及时,得以加上。浇筑三楼顶板,天热温高,现浇好的部分应及时用薄膜覆盖,涵养水分,防止开裂。临近傍晚现浇的,师傅们却没有覆膜,幺弟提醒,得到的回答是气温下降了,用不着盖膜。第二天一早,幺弟浇水保养时发现,没盖膜的部分多处开裂。承包的老总,不好有多少说辞了,我和幺弟心里虽有些火气,但仍没有难为他,让他向设计师寻求办法,解决好开裂的问题就行。当然,另外的材料花费得他自理。
预埋水电管线发生的事,也见人心不古。幺弟和我不知道浇筑地圈梁时就得预埋管线,所以没有预先请水电师傅。见状,做现浇模子的木工师傅热情举荐了他的一位做水电活的朋友,说朋友手艺不错,收费也公道。这位朋友赶来,报价是每平方米收费十六元,安装管线、厕所和打墙凿槽另算费用,每一层还要再收五千元安装费。幺弟电话上火急火燎地告诉我这个情况,并让立马决定下来。我让幺弟不急,让把电话给这个师傅,我与他沟通。每平方米十六元之外咋还有这么多收费呢?回我的是都这个价,底气足得骄人。既然人家都这样说了,我出不了这价,只好说声对不起,我们再想想办法。我立马拨通四哥电话,把预埋水电管线遇到的这事说了一遍。他说,这明摆着在蒙你们,这价高得太离谱了。他便把家在邻村、去年给他做水电活路的师傅的电话发来,让与其联系。在老家的幺弟立马对接,很快这位师傅到达施工现场。价格是每平方米十六元,包括预埋管线和安装器具,厕所内的安装另收费,每一间收费三百元。这样的结果,那木工师傅尴尬了好几天。承包修建的老总无疑是生意人,具体干活的不是他的亲戚就是熟人,跟谁学谁,耳濡目染,也想当生意人。幺弟多年来一直在与生意人打交道,自是明了这些生意人的心思和为人行事的章法。俗话说,做生意,得讲天地良心;赚钱得有个度,大不过一尺的帽子,太过了,谁也不会干的。
图上精美设计,要落地成为现实,施工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用料质和量,监理得及时跟上,放不得半点的水。同时,门窗选择、立面装饰和院坝、围栏、绿化与排污管道等附属设施,要与主体建筑相称,整个环境还得呈现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来。这个过程,幺弟黑脸唱得不少,发脾气和说过激的话,做活的有些师傅也许心里不乐。于此,幺弟不止一次对我说过。我理解幺弟的用心,也感激幺弟的务实。只是我每次劝他不要急,好好给他们说。常言“响鼓不用重锤敲”。不过,这年头是“响鼓”的人多,愿做“响鼓”的人却少,装得憨吃得饱,不用“重锤”还真不行。
历经半年多时间,老屋原址上长出了一幢三层小楼,小楼在人们的嘴里还多出了一层荣誉的光彩来。当然,也许像一些朋友对我说的那样,那么远又那么偏僻,一年里能回去住上几天呢?从这个角度上看,是划算不过来,甚或有些一根筋的傻瓜样。可是,这幢小楼却存续了我那老屋的根脉,留住了我乡恋故园的灵魂。同时,还历经了一次修心的淬炼。这个价值,能简单用金钱和物质的东西来衡量与结算吗?
发布日期: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