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开展农村老年人公益助餐的实践探索
文章字数:2,010
康友才 余敏慧
在现行的养老方式中,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而吃饭问题直接影响着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据统计,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全区老年人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其中农村地区老年人超过7万,占比超过70%,且99%的农村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同时,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很多平时都处于“空巢”“独居”或“留守”状态,解决好他们的吃饭问题,对提升全区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推动全区农村老年人 公益助餐的背景意义
去年以来,青白江区在农村地区建设的老年助餐机构,部分点位日均供餐达100多份,很多高龄、空巢独居留守和残疾老人,不用花钱或者花1至2元,就能在家门口吃到放心舒心的餐食,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实践证明,在农村地区设置助餐服务点虽然是“民生小事”,但解决的却是老年人吃饭的“头等大事”,也是养老大事。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行动方案,青白江区积极谋划,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力争2026年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适度普惠、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形成一批优质老年助餐服务品牌。
目前,全区共建成老年助餐机构35个,其中在农村地区的老年助餐机构16个。去年以来,这16个助餐机构发挥了老年助餐作用的仅7个,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2175人次,而在发挥作用的7个农村老年人助餐机构中,仅有3个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老年助餐机构作用发挥较为明显,服务人次超过服务总人次的90%。因此,大力推动以公益为主导的农村助餐模式,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他们晚年生活品质的有力保障。
开展农村老年人 公益助餐的实践探索
去年以来,为引导农村老年人主动到农村助餐机构吃饭,提升吃饭品质,通过引导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主动降餐标、提补贴的方式,积极探索农村老年人公益助餐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益助餐已初步形成了两种模式。
养老机构主导的公益助餐模式。弥牟镇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的运营方为吸引老年人选择到其机构入住,或者开展居家上门服务,机构在其运营的两个农村地区老年餐桌,从去年9月开始,主动开展公益助餐服务,每天为老年人提供一顿公益性助餐,对高龄、经济困难、失能、空巢独居留守等符合助餐补贴条件的老年人,每人仅需花1元钱便可吃一餐,普通的社会老年人,每人仅需花6元钱便可吃一餐。
政府主导的公益助餐模式。去年6月,为解决福洪镇陈家湾社区集中安置区部分困难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青白江区在福洪镇陈家湾社区试点政府公益助餐,由1家专业的社会组织与当地一家餐饮企业合作,共同打造陈家湾老年餐桌,通过政府每人每天补贴10元、老人自筹5元的方式,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
农村老年人 公益助餐的异地做法和经验借鉴
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爸妈食堂”的经验做法。彭州市通济镇自2021年以来,当地政府引导1家社会组织开设“爸妈食堂”,每天为老年人提供一顿两荤两素一汤的公益午餐。政府通过“政策补贴+社区基金”的方式,每年购买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为社会组织提供20万元的资金支持。两年多以来,该助餐机构服务老年人近5万人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集“爱心超市”“爸妈菜园”“公益民宿”等于一体的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的共享空间,助力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宁国市“慈善之家”老年食堂的经验做法。2023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拉动社会慈善力量积极参与,在全省率先建设“慈善之家”老年食堂,实现了老年助餐服务中志愿服务、商业慈善与运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全力保障老人“舌尖上的幸福”。该食堂自投入运营以来,共服务400余名老年人,保障7万余人次就餐。
推动全区农村老年人 公益助餐的对策建议
加大支持力度,逐步拓宽农村公益助餐覆盖面。目前全区已建立的2个农村公益助餐点,逐步探索出了可持续运营的模式,并得到了农村老年人的高度认可,值得全面推广。未来,可逐步在每个镇(街道)的集中安置区,设置农村公益助餐机构,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出一点、机构让一点”的方式,从政策层面,支持更多的爱心机构开设农村公益助餐机构,逐步拓宽农村公益助餐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低价优质的助餐服务。
拓展服务内涵,积极延伸公益助餐的“关爱链”。彭州通济镇“爸妈食堂”等异地先进的经验,既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的难题。在青白江区推动农村老年人公益助餐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借鉴这些异地先进经验,结合全区关爱援助中心建设,引导社工机构,在农村公益助餐平台的基础上,打造更多关心关爱老年人的服务平台,延伸公益助餐的“关爱链”。
健全筹资模式,建强农村公益助餐的“资源链”。要推动农村老年人公益助餐可持续发展,必须健全农村公益助餐的筹资模式,坚持政府主导、慈善助力、社会参与的方针,通过“政府补贴一点、村集体经济自筹一点、老年人出一点、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一点、助餐机构让一点”的方式,充分整合政府、社会、慈善等各种资源,共同保障农村公益助餐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民政局)
在现行的养老方式中,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而吃饭问题直接影响着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据统计,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全区老年人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其中农村地区老年人超过7万,占比超过70%,且99%的农村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同时,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很多平时都处于“空巢”“独居”或“留守”状态,解决好他们的吃饭问题,对提升全区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推动全区农村老年人 公益助餐的背景意义
去年以来,青白江区在农村地区建设的老年助餐机构,部分点位日均供餐达100多份,很多高龄、空巢独居留守和残疾老人,不用花钱或者花1至2元,就能在家门口吃到放心舒心的餐食,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实践证明,在农村地区设置助餐服务点虽然是“民生小事”,但解决的却是老年人吃饭的“头等大事”,也是养老大事。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行动方案,青白江区积极谋划,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力争2026年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适度普惠、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形成一批优质老年助餐服务品牌。
目前,全区共建成老年助餐机构35个,其中在农村地区的老年助餐机构16个。去年以来,这16个助餐机构发挥了老年助餐作用的仅7个,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2175人次,而在发挥作用的7个农村老年人助餐机构中,仅有3个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老年助餐机构作用发挥较为明显,服务人次超过服务总人次的90%。因此,大力推动以公益为主导的农村助餐模式,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他们晚年生活品质的有力保障。
开展农村老年人 公益助餐的实践探索
去年以来,为引导农村老年人主动到农村助餐机构吃饭,提升吃饭品质,通过引导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主动降餐标、提补贴的方式,积极探索农村老年人公益助餐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益助餐已初步形成了两种模式。
养老机构主导的公益助餐模式。弥牟镇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的运营方为吸引老年人选择到其机构入住,或者开展居家上门服务,机构在其运营的两个农村地区老年餐桌,从去年9月开始,主动开展公益助餐服务,每天为老年人提供一顿公益性助餐,对高龄、经济困难、失能、空巢独居留守等符合助餐补贴条件的老年人,每人仅需花1元钱便可吃一餐,普通的社会老年人,每人仅需花6元钱便可吃一餐。
政府主导的公益助餐模式。去年6月,为解决福洪镇陈家湾社区集中安置区部分困难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青白江区在福洪镇陈家湾社区试点政府公益助餐,由1家专业的社会组织与当地一家餐饮企业合作,共同打造陈家湾老年餐桌,通过政府每人每天补贴10元、老人自筹5元的方式,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
农村老年人 公益助餐的异地做法和经验借鉴
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爸妈食堂”的经验做法。彭州市通济镇自2021年以来,当地政府引导1家社会组织开设“爸妈食堂”,每天为老年人提供一顿两荤两素一汤的公益午餐。政府通过“政策补贴+社区基金”的方式,每年购买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为社会组织提供20万元的资金支持。两年多以来,该助餐机构服务老年人近5万人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集“爱心超市”“爸妈菜园”“公益民宿”等于一体的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的共享空间,助力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宁国市“慈善之家”老年食堂的经验做法。2023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拉动社会慈善力量积极参与,在全省率先建设“慈善之家”老年食堂,实现了老年助餐服务中志愿服务、商业慈善与运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全力保障老人“舌尖上的幸福”。该食堂自投入运营以来,共服务400余名老年人,保障7万余人次就餐。
推动全区农村老年人 公益助餐的对策建议
加大支持力度,逐步拓宽农村公益助餐覆盖面。目前全区已建立的2个农村公益助餐点,逐步探索出了可持续运营的模式,并得到了农村老年人的高度认可,值得全面推广。未来,可逐步在每个镇(街道)的集中安置区,设置农村公益助餐机构,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出一点、机构让一点”的方式,从政策层面,支持更多的爱心机构开设农村公益助餐机构,逐步拓宽农村公益助餐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低价优质的助餐服务。
拓展服务内涵,积极延伸公益助餐的“关爱链”。彭州通济镇“爸妈食堂”等异地先进的经验,既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的难题。在青白江区推动农村老年人公益助餐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借鉴这些异地先进经验,结合全区关爱援助中心建设,引导社工机构,在农村公益助餐平台的基础上,打造更多关心关爱老年人的服务平台,延伸公益助餐的“关爱链”。
健全筹资模式,建强农村公益助餐的“资源链”。要推动农村老年人公益助餐可持续发展,必须健全农村公益助餐的筹资模式,坚持政府主导、慈善助力、社会参与的方针,通过“政府补贴一点、村集体经济自筹一点、老年人出一点、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一点、助餐机构让一点”的方式,充分整合政府、社会、慈善等各种资源,共同保障农村公益助餐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