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阆中市供销社:
多措并举抓好县域流通服务强县工作
文章字数:1,558
  □丁明海 本报记者 黄韬
  四川省阆中市供销社牢牢把握深化供销合作综合改革主线,以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巩固为农服务阵地为目标,夯基固本,强基赋能,扎根农村一线,紧紧围绕“三农”,深耕主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全市供销社系统县域流通体系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
   扎根农村建体系
  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2024年,阆中市供销社深深扎根农村持续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并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各类服务主体不断增加,经营结构、管理和服务水平发生较大变化。全市供销社系统共建有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3个,基层中心供销社11个,基层供销分社39个,村级供销社6个(参股、控股基层社占所有基层社100%);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8个,建有农村综合服务社69个,拥有各类农村流通服务网点989个,建各类行业协会5个(供销流通服务网点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服务带动近10万人。
  聚焦主业强服务
  2024年,阆中市供销社持续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推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在江南成立了阆中市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营中心,建立农资调度和储备机制,实现县域农资统一调度,发挥好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确保农资供应稳定。同时,协同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强化农资质量监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力度,维护农民利益。阆中市供销社系统全年保障农资约4万吨,供应覆盖全市65%左右。
  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在千佛、江南新建为农服务中心2个,改造提升老观为农服务中心,增设榨菜籽油的服务功能,延长产业链;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动二龙、千佛、老观、水观片区实施油菜统防统治、水稻集中育秧、水稻机插秧等农化服务,全年服务面积达2.8万亩次以上,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强化志愿农技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种植水平,为产业基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
  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根据2024年上级关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安排,在江南荷花村指导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回收站,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消费帮扶出实招
  阆中市供销社积极开展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项目,聚焦“实效”“质效”和“成效”,坚持服务“三农”宗旨,把始终服务农民,坚持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以专合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前端,联合南充市茂供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南充市上二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四川中义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产品流通企业,促进阆中柑橘、生猪、橄榄、菜籽、大米、生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充分发挥流通企业农产品市场流通主渠道作用,助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创新短链流通模式,推进产地市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超市、社区、学校等消费端对接,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销高效对接。
  加强产地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对现有流通网点进行现代化改造,在千佛、老观、二龙、柏垭重点发展便民超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通过改造提升的方式,建设具有商品销售、便民服务等多功能的消费网点,改造提升了一批村级综合服务社。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意识,指导系统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阆中特色品牌。一是积极组织阆中市奉禄大米专业合作社、四川中义油橄榄科技开发公司申报农特优产品,“奉禄大米”“中义橄榄油”于2024年1月被省供销社推选为第一批“供销优选”产品。二是持续推动本市农产品做大做强。组织申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好充实”南充区域品牌,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三是广泛参与浙川展示展销,促进“奉禄大米”“中义橄榄油”“保宁醋”“半亩三分地土猪肉腊香肠”“上水大米”“阆中柑橘”等销售成绩稳步上升。
发布日期: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