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建“良田” 产“良果” 守护“放心粮”
文章字数:1,497

□本报记者 李艳 文/图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作为“天府粮仓凉山片区”核心区,近年来全力推进各项耕地保护工作,已连续4年实现耕地净增加,超额完成全县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目标任务,耕地保有量超出目标任务1.44万亩。
建“良田” 筑牢粮食“压舱石”
德昌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措施,将一块块分散的小田整合成连片的大田,极大提升了耕地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据统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粮食产能可提高10%左右,有效保证了粮食产能的提升。同时,德昌县还加强了对耕地的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工作,通过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不断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质量等级,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10月,麻栗镇光辉村粮经复合产业园首次试验种植的粳稻软米品种“螺髻香2号”,经过测产,亩产达到566.05公斤,实现了高海拔地区水稻种植从无到有的突破,让高海拔地区种植水稻的农户也踏上致富新“稻”路。据麻栗镇党委副书记吴少超介绍,这里是2022年的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此外,德昌县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新模式,采用“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每一寸耕地都用于粮食生产。通过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将耕地保护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工作格局。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让耕地保护和产业发展有序推进。
产“良果” 鼓起群众“钱袋子”
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的源头安全,德昌县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与种业公司、院校合作,让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在试验、示范的前提下,不断储备和推广优良新品种。同时,依托项目建设和社会化服务,积极实施惠农补贴政策,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宣传提高保险覆盖率,让农业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产投入得到了有效降低,种植收益不断增加,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
目前,德昌县正在寻求壮大农业产业链的最大“公约数”,深挖种粮潜力,推广“粮经轮作”“粮油轮作”的种植模式,在麻栗镇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内试种独蒜、元胡、藏红花、川红花等多个品种,在时间上实现无缝衔接,可达到一地两用、一年两收,不断释放土地生产潜能。
“德昌的水稻生长周期约180天,育秧时间30天,在合理安排育秧和大田移栽的前提下,能在8月初至中旬及时收割,可实现稻经轮作的有效衔接。通过生产调查,种植一亩水稻,下季轮作草莓,常规年份亩均可达2万-3万元收入。这种轮作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水旱轮作降低了田间病虫基数,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德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欧阳朝晖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种植模式,在创品牌提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通过“水稻+草莓”“水稻+大蒜”“水稻+中药材”轮作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还进一步丰富了农户的种植选择,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这些轮作模式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也为农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种植路径,助力他们实现增收致富。
通过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的实施,德昌县的农户们正信心满满地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勤劳和智慧守护着这片孕育着“放心粮”的土地,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发布日期: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