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蒋大妈的“医”靠
—— 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公立中心卫生院关爱特殊患者点亮残障生活新光
文章字数:828
  □曾桂花 本报记者 康立维
  家庭医生,宛如破晓时分穿透阴霾的那束光,为特殊患者黯淡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公立中心卫生院的家庭医生陈黎,便是这束光的执守者之一。她带领团队,不辞辛劳地穿梭于乡村小道和农家院落,将康复的希望送进每一位残疾患者的家门。
  67岁的蒋大妈,是弥牟镇的一位居民,生活似乎对她格外严苛。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多重疾病折磨,加上肢体二级残疾带来的行动不便,一次脑出血更是将她推向了黑暗的边缘。绝望的蒋大妈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交流,甚至萌生出轻生的念头,认为自己是家人的累赘。
  陈黎听闻蒋大妈的情况后,主动担起关怀的责任。每次上门,她都会仔细检查蒋大妈的身体,耐心疏导她的情绪,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她重拾生活的勇气。在陈黎的不懈努力下,蒋大妈终于被打动,签约了“失能老人健康敲门行动”服务包。陈黎为她精心规划了长期的康复方案,四处奔走为她申请到合适的轮椅,让她能够重新“走”出家门;又与残联积极沟通,为蒋大妈的家打造了无障碍通道,让她生活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便利。
  签约后的日子里,陈黎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为蒋大妈送去专业的康复指导,从用药规范到康复训练,从护理技巧到饮食搭配,事无巨细,皆倾囊相授。半年的时光如细沙般悄然流逝,蒋大妈却在这日复一日的关怀中发生了惊人的蜕变。曾经消极抗拒的她,如今积极配合治疗,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康复心得。在坚持康复锻炼和规律服药的双重作用下,蒋大妈的血压、血糖逐渐稳定,肢体功能也日益恢复。如今,她已经能够在家属的陪伴下,坐着轮椅出门,重新拥抱外面的世界。
  在弥牟镇辖区,像蒋大妈这样的患者,均得到陈黎家庭医生团队周到、细心、热情的护理与治疗,他们用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驱散了患者病痛的阴霾,为更多的残疾患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站在新起点,他们将按照医院家庭医生团队优质服务总体要求,继续秉承医者仁心,用爱心、细心、责任心,开展残疾人群体关爱行动,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医”靠,在温暖与关怀中走向新的生活。
发布日期: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