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本版导读

回望陈子昂
文章字数:1,536
  石维明(四川)
  阳光倾泻在金华山上,斜射向那些滋长了300多年的柏树、樟树、桤树,也给古读书台、拾遗亭、感遇厅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1300多年前,一个在金华山上诵读的射洪本土人在盛唐繁星灿烂之前点亮了诗歌的星空。他主张肃清绮靡纤弱的习气,发扬刚健、清峻、雄浑、苍劲的“汉魏风骨”“风雅兴寄”诗风,由此触发了盛唐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李商隐、孟郊、孟浩然、岑参、刘禹锡的激情,唐诗的波澜壮阔景象因他而起……
  我们眼前的“古读书台”初名“读书堂”,复称“陈公学堂”。康熙五十一年,射洪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处重建,始称读书台。读书台是“海内文宗”陈子昂少时读书的地方,山脚下的虹飞桥,出自陈子昂诗《登金华》:“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
  金华山读书台上1000个日夜的苦读,使陈子昂蜕变为雄姿英发的戎装诗人。唐中宗嗣圣元年,陈子昂进士及第,以一篇《谏灵驾入京书》受武则天召见,任麟台正字。
  周万岁通天二年,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举目四望,写下了苍劲、孤寂、悲凉、惆怅的《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其实,陈子昂是期盼“来者”的!清代诗人黄周星编著的唐诗选本《唐诗快》这样评价:“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周圣历元年,陈子昂辞官回乡,归隐武东山。周久视元年,惊雷来临,陈子昂猝不及防,坠入知县段简构陷的“天罗地网”,入狱,42岁英年早逝。
  与陈子昂同时代的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卢藏用,是陈子昂诗文革新的同盟军,他收集整理陈子昂遗文,编成《陈子昂集》十卷,在序中赞其“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这一年为周长安元年,陈子昂离世一年。
  唐代宗宝应元年,也就是陈子昂离世62年后的冬月,诗圣杜甫游历蜀中,从梓州至射洪,拜谒陈子昂遗迹,他在《陈拾遗故宅》一诗中写道:“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陈子昂离世72年后,唐代宗大历七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唐宪宗元和三年白居易任左拾遗,在感怀诗《初授拾遗》中称:“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这是“白拾遗”对“陈拾遗”的致敬!
  伫立陈子昂读书台,东南望,视线穿过金华镇子昂路,跨过“两江画廊”,直线距离9千米外,风光秀丽的涪江与梓潼江怀抱中,是唐代风格木质结构建筑群“文宗苑”。那儿的3D动画片足以使人近距离触摸“海内文宗”的盛世风骨,1300多年前,那个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射洪后生活灵活现。如果登上状元阁,俯瞰西北不远处,可以看到陈子昂的衣冠冢,东南不远处可以看到涪江与梓江交汇处。
  《元和郡县图志》卷33曰:“(射洪)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的涪江,因流域内有汉高祖时涪县而得名,涪江向南奔流进入射洪地界,行至龙宝山下陈子昂衣冠冢旁的思君渡,发源于龙门山东南麓鹰咀崖的梓江匆匆前来相会。如遇汛期,梓潼江水如箭直奔涪江而来,所以梓江又名射江。
  昔日,杜甫写下《野望》:“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诗与酒融入了骨髓的诗圣杜甫,除了缅怀陈子昂,还赞美了射洪春酒。
  伫立陈子昂读书台,视线越过“文宗苑”继续往东南远眺8千米,穿越摆出宏大的S型造型的涪江,便是射洪城区,昨晚我们徒步丈量过的地方。
  夕阳西下,陈子昂读书台巍峨肃穆。踩着金华山的石梯下山的时候,回望,戎装的陈子昂骑在古铜色的骏马上,那马扬起左蹄,张嘴嘶叫,陈子昂脚踩马鞍,手执缰绳,目光如炬……
  回望金华山,回望陈子昂,千年已逝,千帆已过,涪江、梓江依旧浩浩荡荡。
  我忽然想到,昔日雄姿英发的青年才俊子昂兄在读书台上徜徉,是看到了这一幕的;他归隐故土武东山,回望大唐的时候,也会有深情的一瞥;这一望、一瞥,深深地定格在了射洪。
发布日期: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