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老报纸里的新时光
文章字数:1,372
□高林阳 本报记者 黄韬 李艳 文/图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则古训自古以来被众多家族奉为家规家训,承载着长辈对子孙后代的深切教诲与殷切期望。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西水镇檬子桠村,有一位退休干部彭宗坤老人,他一生痴迷藏报、热爱读书,以耕读传家的精神,赢得了当地及周边群众的广泛赞誉。
视报如命 倾心收藏2万余份报纸
当被问及收藏报纸的缘由时,彭宗坤老人打开了记忆的阀门,深情地讲述起来。他回忆道,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那渴求知识的眼神令他终生难忘。从那时起,他就深知书本知识的珍贵。初中毕业后,他在村上工作期间阅读了大量书籍和报刊,并从中尝到了知识带来的甜头。此后,订报、买报成为了他的爱好,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四处搜寻《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南充日报》等各类报纸。就这样,他的集报事业悄然开启。
1959年10月,南部县经济社会亟待发展,急需人才。彭宗坤凭借自身努力,通过考试选拔,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员,先后在乡镇、县档案馆等单位工作。2002年7月退休后,他回到老家安享晚年。无论工作和生活在何处,他始终保持着收集报纸的习惯,至今已收藏200 余种、2万余份报纸。
以报为乐 打造自己的藏报馆
走进彭宗坤的家,几间传统的川北民居小矮房显得朴实无华。尽管房屋不多,他仍专门腾出一间用于藏报。一间10余平方米的小屋,虽然不大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靠窗摆放着一张长方桌和一张老式椅子,一面墙整齐地立着直达房顶的简易木制报架,层层叠叠的报纸摆满其上,每层都贴着标注年代的标签。还有一些未整理入册的报纸,对折着码成摞、堆成垛。
翻阅彭宗坤的藏报,仿佛穿越时空,那一篇篇充满时代特征的报道、一张张承载岁月风云的图文,令人心醉神迷。“每次看到这些报纸,我都感到无比欣慰,它们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快乐。”彭宗坤感慨地说,退休后,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自家的“报库”中,精心整理这些报纸。那些泛黄的纸张散发的墨香,让他深深着迷。
在房间的一侧和中间书柜上,古老的电话机、雕塑、酒瓶等藏品整齐排列。彭宗坤表示,过去工作辗转多地,在收藏报纸的同时,也涉足了古老电话机、古玩雕塑、旧书等领域,但最终还是选择将收藏报纸作为主攻方向。这些爱好丰富了他的晚年生活,成为他快乐的源泉。
彭宗坤视这些报纸为无价之宝,他说:“收藏这些报纸,就是收藏每个时段的历史。我一生就钟情于收藏报纸,我愿以报为友,度过余生。”他还希望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旧报,让世人了解历史,知晓曾经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言传身教 耕读传家久
彭宗坤对藏报、订报和阅读的热爱几乎占据了全部生活,这些报纸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
“家人们支持我这样的爱好。”彭宗坤欣慰地表示,多年来,为了妥善保护和珍藏这些报纸,即便时间久远导致大部分报刊返潮,家人也会一起腾出时间精心打理。
彭宗坤的儿子彭本德坦言:“身教重于言教,父亲是我们永远的老师。从父亲读报、爱书、藏报的举动中,我们受到了启蒙。在父亲的影响下,一家人都爱上了报刊,连周围的人也纷纷受到感染。”
“儿孙们在读书中探索未知,通过实际行动延续好家风。”彭宗坤深有感触地说,他通过与儿孙们互动读报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将这种言传身教的家风化作“传家宝”,带动周边群众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形成良好的民风。
如今,“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理念已深深融入彭宗坤家庭每个成员的血脉,成为他们独特的文化禀赋。
发布日期: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