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从万卷楼到成都聚知斋
文章字数:1,760
王忠明(四川成都)
年少的时候,没有什么大的梦想,整天吃饱穿暖就无所事事。读书后,认识了几个字,发现读书还能了解很多不知道的事,就觉得读书还有点意思。早年家贫,加之周围邻居都穷,每家都没有几本书,想读书而不得,那时候没有电脑、手机等消遣物,连电视机、收音机也是奢侈之物,于是乡村的夜晚,显得如此漫长。漫漫长夜,如果有一本书来打发,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于是,给自己藏一点书,就成为我儿时最初的梦想。书读到一定的时候,觉得还有很多书需要读,认为古人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是美好的人生目标,也有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梦想。但要自己买一万册书籍藏起来读,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不仅因为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当时跑遍整个乡村都没有看到过有万册藏书的地方。
读中学后,第一次看到了万册藏书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学校里面有一个叫“万卷楼”的藏书楼,据说早期里面就有了上万卷藏书,所以被命名为“万卷楼”,但后来由于诸多原因,里面很多书籍被毁于一旦。
遇上我读中学那几年,万卷楼里只剩下一些蒙满灰尘的书籍,和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书刊。由于那几年开始推崇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学生们每天的功课和作业都忙不过来,便没有时间去万卷楼阅读课外书籍了。
在我那时的理想里,也希望自己能有万卷藏书,想啥时候读书就读,最好也弄这样一个万卷藏书楼就好了。
进入社会以后,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开一家书店。这个想法得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赞同,便一起在镇上开了一个小书店。大家都没有什么本钱,僧多粥少,小书店买不起更多书籍,只能凑合着开张。书店里不到三千册书籍,店小书少,加之镇上喜欢读书的人不多,生意一直惨淡,坚持了不到两年,最后关张了事。
后来去市里的报馆谋了一份临时工,但开书店的理想一直不曾泯灭。那几年,自己突然萌发了一个想在市里弄个万卷楼、开家茶书吧的想法。我的计划是弄一个有一万册藏书的茶咖馆,搞会员制和读书会。
由于没钱买书,便产生书籍众筹的想法。当时想,自己有几百册藏书,如果找一百人,一人出一百册书籍,不是有了万册藏书的万卷楼了吗?
我为这个想法激动不已,开始列出自己朋友圈中喜欢读书的人,不够100人咋办?就把以前的同学、同事以及采访过的对象一一列出。我本来也想用万卷楼这个名字,可早年读书的中学已经有了万卷楼,在南充也有一处万卷楼,就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万卷楼,其他很多地方也有了万卷楼,于是只好放弃。于是,有了“聚知斋”这个书斋名,当时想的就是把很多知识聚起来,这是在我开聚知斋书店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记得第一个支持我的,是报社一女同事,她听说了我的计划后,当即表示赞助我300册书籍,并从大挎包里拿出一套四卷本的明清小说《株林野史》给我,说这套书她刚看完,还不错,先送给我。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万卷聚知斋的计划没有实施起来,但这个梦想一直藏在心底。自己也因工作变动,前往省城打工。2011年,我在孔夫子旧书网注册了一家网上书店,店名毫不犹豫写上了“成都聚知斋”。抱着以书交友、以店养藏目的开书店,聚知斋也成为一个聚知识、聚知己、聚知音的地方。
因为有了书店,我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四处搜寻旧书了,不再担心家人对我大肆花钱买书而没有饭吃的担忧了。于是,从几千册藏书开始,我的藏书量不断增长,很快就有了万卷藏书了,实现了儿时就有的“万卷楼”理想。2017年,我乡里的老家因为有近3万册藏书,被老家的市图书馆、市教育局联合评为“书香之家”。这更激励了我藏够十万册书回老家办书院的梦想。我很喜欢成都这座城市,不仅因为这里是省城,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主要是这里有很多旧书市场和旧书店,可以淘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旧书。开店几年以后,成都聚知斋已有了四五万册的藏书量,我依然每天还省吃俭用到处淘书,去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时间很快就到了2024年的深秋,成都聚知斋实体店不知不觉已经开了10余年,网店也成了13年老店。店址从最初的新华公园到武侯祠大街,再到如今的清水河公园的蜀街,书斋三易其址。虽然折腾,但最令自己欣慰的是,藏书已达到了十万册规模,尽管在一些书友看来,聚知斋收藏的书籍大多数很一般,但这些书却陪伴了自己一段段美好的书缘时光。
有时候,坐拥书城,泡一杯茶,看着时光静静流逝,感慨着“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人生现状,回头便想,其实,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我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年少的时候,没有什么大的梦想,整天吃饱穿暖就无所事事。读书后,认识了几个字,发现读书还能了解很多不知道的事,就觉得读书还有点意思。早年家贫,加之周围邻居都穷,每家都没有几本书,想读书而不得,那时候没有电脑、手机等消遣物,连电视机、收音机也是奢侈之物,于是乡村的夜晚,显得如此漫长。漫漫长夜,如果有一本书来打发,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于是,给自己藏一点书,就成为我儿时最初的梦想。书读到一定的时候,觉得还有很多书需要读,认为古人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是美好的人生目标,也有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梦想。但要自己买一万册书籍藏起来读,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不仅因为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当时跑遍整个乡村都没有看到过有万册藏书的地方。
读中学后,第一次看到了万册藏书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学校里面有一个叫“万卷楼”的藏书楼,据说早期里面就有了上万卷藏书,所以被命名为“万卷楼”,但后来由于诸多原因,里面很多书籍被毁于一旦。
遇上我读中学那几年,万卷楼里只剩下一些蒙满灰尘的书籍,和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书刊。由于那几年开始推崇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学生们每天的功课和作业都忙不过来,便没有时间去万卷楼阅读课外书籍了。
在我那时的理想里,也希望自己能有万卷藏书,想啥时候读书就读,最好也弄这样一个万卷藏书楼就好了。
进入社会以后,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开一家书店。这个想法得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赞同,便一起在镇上开了一个小书店。大家都没有什么本钱,僧多粥少,小书店买不起更多书籍,只能凑合着开张。书店里不到三千册书籍,店小书少,加之镇上喜欢读书的人不多,生意一直惨淡,坚持了不到两年,最后关张了事。
后来去市里的报馆谋了一份临时工,但开书店的理想一直不曾泯灭。那几年,自己突然萌发了一个想在市里弄个万卷楼、开家茶书吧的想法。我的计划是弄一个有一万册藏书的茶咖馆,搞会员制和读书会。
由于没钱买书,便产生书籍众筹的想法。当时想,自己有几百册藏书,如果找一百人,一人出一百册书籍,不是有了万册藏书的万卷楼了吗?
我为这个想法激动不已,开始列出自己朋友圈中喜欢读书的人,不够100人咋办?就把以前的同学、同事以及采访过的对象一一列出。我本来也想用万卷楼这个名字,可早年读书的中学已经有了万卷楼,在南充也有一处万卷楼,就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万卷楼,其他很多地方也有了万卷楼,于是只好放弃。于是,有了“聚知斋”这个书斋名,当时想的就是把很多知识聚起来,这是在我开聚知斋书店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记得第一个支持我的,是报社一女同事,她听说了我的计划后,当即表示赞助我300册书籍,并从大挎包里拿出一套四卷本的明清小说《株林野史》给我,说这套书她刚看完,还不错,先送给我。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万卷聚知斋的计划没有实施起来,但这个梦想一直藏在心底。自己也因工作变动,前往省城打工。2011年,我在孔夫子旧书网注册了一家网上书店,店名毫不犹豫写上了“成都聚知斋”。抱着以书交友、以店养藏目的开书店,聚知斋也成为一个聚知识、聚知己、聚知音的地方。
因为有了书店,我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四处搜寻旧书了,不再担心家人对我大肆花钱买书而没有饭吃的担忧了。于是,从几千册藏书开始,我的藏书量不断增长,很快就有了万卷藏书了,实现了儿时就有的“万卷楼”理想。2017年,我乡里的老家因为有近3万册藏书,被老家的市图书馆、市教育局联合评为“书香之家”。这更激励了我藏够十万册书回老家办书院的梦想。我很喜欢成都这座城市,不仅因为这里是省城,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主要是这里有很多旧书市场和旧书店,可以淘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旧书。开店几年以后,成都聚知斋已有了四五万册的藏书量,我依然每天还省吃俭用到处淘书,去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时间很快就到了2024年的深秋,成都聚知斋实体店不知不觉已经开了10余年,网店也成了13年老店。店址从最初的新华公园到武侯祠大街,再到如今的清水河公园的蜀街,书斋三易其址。虽然折腾,但最令自己欣慰的是,藏书已达到了十万册规模,尽管在一些书友看来,聚知斋收藏的书籍大多数很一般,但这些书却陪伴了自己一段段美好的书缘时光。
有时候,坐拥书城,泡一杯茶,看着时光静静流逝,感慨着“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人生现状,回头便想,其实,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我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发布日期: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