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四川“氢”力冲刺 力争氢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文章字数:1,705
  □本报记者 李艳
  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要求,依托四川可再生能源优势和氢能高端装备产业基础,重点围绕对比国际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一步完善氢能全链条布局,丰富应用场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立氢能综合管理体系。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高端氢能装备性能及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自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更加完备,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综合应用成本大幅降低,产业综合实力和应用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初步形成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行动方案》明确4项重点任务,包括完善全链条布局,优化氢能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引领,提速规模化应用进程;聚焦原始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立氢能综合管理体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同时明确4条支持措施,包括完善机制保障、支持原始创新、扩大推广应用、加强金融赋能。
  《行动方案》强调,要通过强化工作协同、夯实安全责任来保障行动实施。《行动方案》自2024年11月6日起施行,有效期4年。
  为实现这个目标,以3年为期,四川如何“氢”力冲刺?
  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
  四川是全国极少数既有丰富绿氢资源,又有全产业链布局的省份。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早在2010年就开始前瞻研发布局氢能产业,并于2017年启动产业化应用,先后出台氢能发展规划和相关支持政策。
  如今,四川在氢源支撑上,形成初期以工业副产氢为主、绿氢加速发展的多渠道氢源保障体系;关键核心技术上,解决了海水制氢等“卡脖子”问题,下线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建成国家级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产业链布局上,现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8户,科研院所16家,覆盖氢气“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应用场景上,联合重庆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推动10余个市(州)开展氢车示范,现已投入氢车706辆,建成加氢站18座。
  分批打造“绿色氢路”
《行动方案》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调研、借鉴全国各省(区、市)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形成。
  “突出优势特色,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处室负责人指出两大思路。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固态和液态氢储运、长寿命燃料电池、氢能轨道交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行动方案》中,列出完善全链条布局、丰富应用场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立氢能综合管理体系等4方面13项重点工作任务。
  为提速规模化应用进程,扩大氢能交通应用,《行动方案》提出,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分批打造“川藏线”“成德眉资都市圈”“攀西雅成”“成德绵广”“成资自泸”“成遂南达”等“绿色氢路”。
  原始创新方面,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依托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氢储运加注装备)、天府实验室、长寿命燃料电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加强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等。
  而对于四川氢能产业的主要短板,也有具体措施,主要针对政策机制突破、创新研发、推广应用、金融支持等关键环节。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参照国家标准给予奖励,降低用户终端购置成本;对加氢站建设给予奖励,省市联动降低氢气价格;免收氢能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支持制氢企业与电网企业通过协商电价、配置新能源资源等手段,降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
  破除政策机制障碍上,《行动方案》则以更灵活的机制推动产业加快发展。比如,明确氢能关键环节主管部门,由燃气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加氢站(含制氢加氢一体站)进行管理,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电解水耦合制氢项目,充分利用化工园区外工业副产氢资源。
  针对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行动方案》则明确支持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研发攻关和标准制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氢能创新平台,加速提高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
  同时,四川将在省新能源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下设氢能产业推进专班,明确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市(州)作为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能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发布日期: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