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三代从教育桃李 薪火相传写芬芳
—— 记德阳市首批教育世家米文欣家庭
文章字数:1,385
  □王虹 蒋丽萍 本报记者 李鹏飞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育桃李;一颗丹心,传承秉烛铸师魂。在四川省绵竹市的教师队伍中,城东(第四)幼儿园教师米文欣一家十分特别,他们一家三代为师,薪火相传,为绵竹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的挚爱和热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近日,米文欣家庭被命名为德阳市首批教育世家。
  外祖母杨登会:绵竹基础教育发展的先行者
  1961年,米文欣的外祖母杨登会从绵竹中学毕业,后进入绵阳市军分区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当她得知家乡绵竹的师资紧缺,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当时的绵竹县东北乡玉马村小学任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
  那些年的办学条件极其艰苦,没有专门的校舍,学生缺桌子、少凳子,挤在借来的农家院子里上课,杨登会带着申请报告四处奔走,修缮破教室,建设新教室,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当时实行包班制教学,杨登会一直在村小担任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工作和村小主任教师管理工作。有的家庭在读书问题上重男轻女,她便挨家挨户上门劝说;有的家庭子女多负担不起学费,她便用自己的工资为他们垫付课本费。
  杨登会辛勤拓荒,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敬重,被评为“绵竹县教育局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光荣在党50年”荣誉纪念章。杨登会把光和热融进了对乡村孩子的教育里,映射出老一辈绵竹教育人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的时代画像。
   母亲张兴会:用教育情怀温润了一代又一代农村娃
  在外婆的影响下,米文欣的母亲张兴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孝泉师范学校,开启了她作为家庭第二代教育人的征程。
  有一次开学报名时,张兴会发现班里有一个学生迟迟没有来报到,经过了解得知,原来那位学生家里实在太困难而放弃读书。那时,张兴会家并不富裕,却拿出微薄的工资帮那名学生交了学费。在多年的从教经历中,张兴会多次向贫困学生捐钱捐物,鼓励他们再苦也要坚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张兴会也曾多次放弃到城里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一直扎根乡村,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绵竹市清道学校,所带班级成绩多年位居全市前茅,她用自己的教学技艺和教育情怀温润了一代又一代农村娃。
  三十四载坚守,创造出不平凡的佳绩。张兴会曾先后获评“德阳市优秀教师”“绵竹市骨干教师”“绵竹市优秀教师”“绵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绵竹市未成年人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米文欣:为绵竹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深受家族教育精神的熏陶与感染,米文欣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这是一条传承之路,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路的一头是坚守,另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2017年,在绵竹市城东(第四)幼儿园建园时,米文欣便来到该园任职。建园初,幼儿园人员流动性大,米文欣需要到多个岗位历练,那时候的她也很迷茫,但在外婆和母亲的鼓励下,还有幼儿园前辈们的指导下,米文欣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渐成长为一名孩子和家长都信赖的老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米文欣潜心钻研,勤练教育教学基本功,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呵护幼儿,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主动到甘洛县参加对口帮扶交流活动,为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先后荣获“绵竹市优秀青年教师”“绵竹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我将继续把外婆和母亲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精神延续到工作中,走好自己教育教学路上的每一步,为绵竹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米文欣说。
发布日期: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