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数字赋能 智慧乡村新图景扑面而来
文章字数:2,708
□李洋 本报记者 吕婕
可视化电子公示栏、AI餐厨、数字阅览室、5G智慧果园……走进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古朴的村落却满是“科技范儿”,数字元素在田间院落随处可见。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铁炉村依托数字赋能,以智慧党建、数字治理、智慧农业、数字文旅融合,交织出一幅独特的智慧乡村新图景,古朴含蓄的传统村落“铁炉”正嬗变为熠熠生辉的“金炉”。
以“数”治村 乡村有“智”有质
“夏季强降雨增多,要时常清理房前屋后的排水沟,保持通畅,如发现堡坎、山坡裂纹要及时报告……”进入汛期,“数字铁炉”平台每天都会发布类似的防汛应急信息,提醒村民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汛情预警,注意生活和出行安全等。
“以前通知这种重要事项,只能打印出来贴在村口,或者用广播播放,不仅效率低,而且缺乏反馈。”铁炉村党总支书记涂先国感叹道,“现在通过‘数字铁炉’平台,可以把紧要信息、注意事项直接发布到上面,村民们不仅能‘看’见,而且还能以电话呼叫的方式让每一个村民‘听’见!”
“数字铁炉”平台是以新科技、新媒体、新智能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铁炉实践。该村链接电信、广电等运营商技术设备和运营资源,实现了全村覆盖5G、户户通光纤。数字铁炉平台集乡村智慧党建、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治理、乡村便民服务为一体,可统筹调度涉及全村的相关智慧系统和物联网设备数据,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管村治村。在小程序端,村民还可以随时查阅学习资料、村务公开、村落建设等信息,在线参与村级治理与发展。
“除了方便信息传达之外,平台还接入了‘中国电信魔镜监控’,实现了全村重要路口、重点区域以及村民家中民用点位全覆盖,通过魔镜AI实现重点车辆管理、水塘涉水区域告警等,智能识别可全方位守护村民安全。”涂先国介绍,不仅如此,“数字铁炉”还可以通过智能康养设备看到村里重点老人的健康数据等,一旦出现数据异常,会及时向家属、村委预警提醒,为村里重点老人提供安全健康保障。
招工信息、生活缴费、惠民补贴、查快递……各项便民服务“数字铁炉”一键直达。“过去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的日常工作,如今在平台上就能实现,效率提高了不少,而且村民也可运用小程序‘一键报事’功能反馈情况,做到‘上下互通’,真正实现了干群‘零距离’沟通。”
以“数”事农 产品增产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如何以数字化、智能化推进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粗放经营、竞争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等瓶颈?铁炉村“数字果园”应运而生。
走进铁炉村5G智慧果园,鳞次栉比的桃树已然硕果累累。“咱们村的智慧果园占地面积为180亩,其中桃林占地150亩,看上去管理难度比较大,但是今年六月我们刚刚在果园里安装了智慧农业设备,桃子的生长情况几乎了如指掌。”涂先国说。
眼下正值晚秋脆桃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近日,铁炉村村民王成金正在用手机操作水利灌溉专用变频智能控制系统,为果园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保证果树“吃得饱”“喝得好”,有效预防病虫害。
脆桃一直是铁炉村多年的重点产业之一。为实现科学种植、稳步提产,全村在桃园加装了智慧农业物联网设备及AI智能监控,在APP及电脑上就能对果园的整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果园中的温湿度、含氧量、光照等数据以及平时农事作业都能全面掌握,通过精准作业,产品质量和产量将得到有效改善。
“有了这套智慧农业设备,管理上轻松多了,果子也长得比以前好。”王成金说,今年的桃子在品质上普遍比以往的大幅提升,同时产量也预计比去年增长10%左右。
农业增效,规模经营是重要途径。在村支部的引领下,铁炉村成立了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金炉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一流转全村田地、林地60%以上,现已建成1200亩“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3600亩“铁炉·七里种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园”,通过生态有机肥种植脆桃、青梅、大枣、李子等经济作物,产品订单式供应统一、康师傅等企业,年产值达1000万元。
为进一步打开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量,铁炉村还借助天府云商、抖音等平台进行电商直播,将村子里的鸡蛋、腊肉、桃、李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打通了农副产品出村新通道,村民年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
以“数”观光 旅游有品有味
铁炉村,因三面环山、状似铁炉而得名。因为村里的土坯房建筑数量庞大,古树、古井资源丰富,这里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着绵阳市最大规模的夯土建筑群落。
清晨,走进铁炉村,秀丽的村庄被晨雾笼罩,独具特色的夯土建筑映入眼帘——黄墙灰瓦,四周青梅树、桃树环绕……俨然一幅梦境般的田园画卷。
“我之前来过铁炉村,觉得这里既有故事,又有特色,尤其是夯土建筑和农耕文化,非常有趣!”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铁炉村总会成为游客乡村体验打卡的热门之地。前不久,绵阳市涪城区游客王晓英带着家人来此休闲游玩时高兴地说:“因为喜欢这里,所以也想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里惬意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
发展旅游既要“慢”也要“快”,“慢”的是慢节奏、慢生活,“快”的是快手续、快服务。铁炉村充分利用本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活动,同时还开展了5G慢直播,在网络平台上进行24小时全村风貌直播,提高村里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的曝光量,吸引游客,促进农文旅的深度融合。此外,该村还建立了“印象铁炉”小程序,在里面可以通过VR技术,俯瞰全村的农旅资源分布,可以在“铁炉优选”板块预订民宿、餐饮,购买铁炉商城内的特色农产品等,“数字旅游”提升了游客的游览舒适性。
“来到铁炉村才发现这里并不是只有夯土建筑,还有‘智慧书院’,能够让我在旅途的闲暇时刻借阅书籍,十分方便!”来自山东的孙芳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的他对夯土建筑非常感兴趣,因此也成了铁炉村的“回头客”。
孙芳华口中的“智慧书院”便是铁炉村的铁炉书院,共有图书5000多册,也是区图书馆的分馆之一,目前书院已实现了管理智慧化、数据可视化。全村2700多位村民已录入书院系统成为会员,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进行借阅。现在,书院已经成为全村的文化服务中心,书画创作、手绘脸谱、摄影摄像等活动也时常在这里开展。今年,铁炉书院荣获绵阳市“最美农家书屋”称号。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数字铁炉”是游仙区数字乡村建设的缩影。目前,游仙区已构建起“一云、一网、多平台、N应用”发展架构,建成集态势感知、事件预警、决策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城乡一体化平台,归集各类政务数据1.1亿条;建成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实景三维建模60余平方公里。
智慧住建、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水利……数字化脚步遍及游仙各个场景角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正乘着“数字羽翼”翩然飞翔。
可视化电子公示栏、AI餐厨、数字阅览室、5G智慧果园……走进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古朴的村落却满是“科技范儿”,数字元素在田间院落随处可见。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铁炉村依托数字赋能,以智慧党建、数字治理、智慧农业、数字文旅融合,交织出一幅独特的智慧乡村新图景,古朴含蓄的传统村落“铁炉”正嬗变为熠熠生辉的“金炉”。
以“数”治村 乡村有“智”有质
“夏季强降雨增多,要时常清理房前屋后的排水沟,保持通畅,如发现堡坎、山坡裂纹要及时报告……”进入汛期,“数字铁炉”平台每天都会发布类似的防汛应急信息,提醒村民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汛情预警,注意生活和出行安全等。
“以前通知这种重要事项,只能打印出来贴在村口,或者用广播播放,不仅效率低,而且缺乏反馈。”铁炉村党总支书记涂先国感叹道,“现在通过‘数字铁炉’平台,可以把紧要信息、注意事项直接发布到上面,村民们不仅能‘看’见,而且还能以电话呼叫的方式让每一个村民‘听’见!”
“数字铁炉”平台是以新科技、新媒体、新智能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铁炉实践。该村链接电信、广电等运营商技术设备和运营资源,实现了全村覆盖5G、户户通光纤。数字铁炉平台集乡村智慧党建、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治理、乡村便民服务为一体,可统筹调度涉及全村的相关智慧系统和物联网设备数据,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管村治村。在小程序端,村民还可以随时查阅学习资料、村务公开、村落建设等信息,在线参与村级治理与发展。
“除了方便信息传达之外,平台还接入了‘中国电信魔镜监控’,实现了全村重要路口、重点区域以及村民家中民用点位全覆盖,通过魔镜AI实现重点车辆管理、水塘涉水区域告警等,智能识别可全方位守护村民安全。”涂先国介绍,不仅如此,“数字铁炉”还可以通过智能康养设备看到村里重点老人的健康数据等,一旦出现数据异常,会及时向家属、村委预警提醒,为村里重点老人提供安全健康保障。
招工信息、生活缴费、惠民补贴、查快递……各项便民服务“数字铁炉”一键直达。“过去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的日常工作,如今在平台上就能实现,效率提高了不少,而且村民也可运用小程序‘一键报事’功能反馈情况,做到‘上下互通’,真正实现了干群‘零距离’沟通。”
以“数”事农 产品增产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如何以数字化、智能化推进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粗放经营、竞争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等瓶颈?铁炉村“数字果园”应运而生。
走进铁炉村5G智慧果园,鳞次栉比的桃树已然硕果累累。“咱们村的智慧果园占地面积为180亩,其中桃林占地150亩,看上去管理难度比较大,但是今年六月我们刚刚在果园里安装了智慧农业设备,桃子的生长情况几乎了如指掌。”涂先国说。
眼下正值晚秋脆桃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近日,铁炉村村民王成金正在用手机操作水利灌溉专用变频智能控制系统,为果园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保证果树“吃得饱”“喝得好”,有效预防病虫害。
脆桃一直是铁炉村多年的重点产业之一。为实现科学种植、稳步提产,全村在桃园加装了智慧农业物联网设备及AI智能监控,在APP及电脑上就能对果园的整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果园中的温湿度、含氧量、光照等数据以及平时农事作业都能全面掌握,通过精准作业,产品质量和产量将得到有效改善。
“有了这套智慧农业设备,管理上轻松多了,果子也长得比以前好。”王成金说,今年的桃子在品质上普遍比以往的大幅提升,同时产量也预计比去年增长10%左右。
农业增效,规模经营是重要途径。在村支部的引领下,铁炉村成立了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金炉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一流转全村田地、林地60%以上,现已建成1200亩“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3600亩“铁炉·七里种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园”,通过生态有机肥种植脆桃、青梅、大枣、李子等经济作物,产品订单式供应统一、康师傅等企业,年产值达1000万元。
为进一步打开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量,铁炉村还借助天府云商、抖音等平台进行电商直播,将村子里的鸡蛋、腊肉、桃、李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打通了农副产品出村新通道,村民年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
以“数”观光 旅游有品有味
铁炉村,因三面环山、状似铁炉而得名。因为村里的土坯房建筑数量庞大,古树、古井资源丰富,这里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着绵阳市最大规模的夯土建筑群落。
清晨,走进铁炉村,秀丽的村庄被晨雾笼罩,独具特色的夯土建筑映入眼帘——黄墙灰瓦,四周青梅树、桃树环绕……俨然一幅梦境般的田园画卷。
“我之前来过铁炉村,觉得这里既有故事,又有特色,尤其是夯土建筑和农耕文化,非常有趣!”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铁炉村总会成为游客乡村体验打卡的热门之地。前不久,绵阳市涪城区游客王晓英带着家人来此休闲游玩时高兴地说:“因为喜欢这里,所以也想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里惬意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
发展旅游既要“慢”也要“快”,“慢”的是慢节奏、慢生活,“快”的是快手续、快服务。铁炉村充分利用本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活动,同时还开展了5G慢直播,在网络平台上进行24小时全村风貌直播,提高村里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的曝光量,吸引游客,促进农文旅的深度融合。此外,该村还建立了“印象铁炉”小程序,在里面可以通过VR技术,俯瞰全村的农旅资源分布,可以在“铁炉优选”板块预订民宿、餐饮,购买铁炉商城内的特色农产品等,“数字旅游”提升了游客的游览舒适性。
“来到铁炉村才发现这里并不是只有夯土建筑,还有‘智慧书院’,能够让我在旅途的闲暇时刻借阅书籍,十分方便!”来自山东的孙芳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的他对夯土建筑非常感兴趣,因此也成了铁炉村的“回头客”。
孙芳华口中的“智慧书院”便是铁炉村的铁炉书院,共有图书5000多册,也是区图书馆的分馆之一,目前书院已实现了管理智慧化、数据可视化。全村2700多位村民已录入书院系统成为会员,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进行借阅。现在,书院已经成为全村的文化服务中心,书画创作、手绘脸谱、摄影摄像等活动也时常在这里开展。今年,铁炉书院荣获绵阳市“最美农家书屋”称号。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数字铁炉”是游仙区数字乡村建设的缩影。目前,游仙区已构建起“一云、一网、多平台、N应用”发展架构,建成集态势感知、事件预警、决策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城乡一体化平台,归集各类政务数据1.1亿条;建成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实景三维建模60余平方公里。
智慧住建、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水利……数字化脚步遍及游仙各个场景角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正乘着“数字羽翼”翩然飞翔。
发布日期: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