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本版导读

贵州省岑巩县:
延伸产业链条 村集体增收有“稻”
文章字数:1,157

  稻“熟”千重浪,金黄映秋光。近日,贵州省岑巩县天马镇天马村罗家寨水稻制种基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将一茬茬饱满紧实的稻穗“吃”入“腹中”,切碎的秸秆从机器尾部排出,一颗颗金黄的稻粒顺着出粮口倾泻而下,进入运输车被送到村里的产地种子生产加工服务分中心,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除去各项成本,今年村合作社种植的240亩制种水稻,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天马村文书、村委委员杨志江介绍,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村合作社通过集中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合作社”模式分两批次种植的240亩制种水稻,目前已有120亩全部进入收割期,现在3台收割机同步作业一天就能收完,余下部分将在一个星期后开始收割。为有效保障产量和质量,在“耕、种、管、收”各环节,公司派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水稻收割后,村里的产地种子生产加工服务分中心有效解决了稻谷烘干、筛选和包装的难题,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档加速”。
  制种水稻是挺起岑巩县域经济发展脊梁的“金牌产业”,通过持续优化配套设施强基、强化科研攻关提能、全程技术指导提质、“订单式”种植稳产、打造“育繁推”全产业链增效,目前,岑巩县已跻身全国水稻制种产业第一梯队,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
  过去,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选择不精准、技术保障不到位、产销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天马村村级产业发展乏力、后劲不足、集体经济薄弱。
  村级集体经济如何破题破局?今年来,天马村立足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找准发展路径,以强化村集体与农户利益联结为纽带,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引领,将用好坝区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任务,着力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和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村合作社统一规划流转土地,将村里“一户一块田”分散的土地资源“化零为整”,按照“宜稻则稻、宜烟则烟、应种尽种”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规模化布局产业用地,统筹抓好农资供给、技术指导、生产用水、配套优化等要素服务保障,着力让农田成为村集体的“增收田”,引领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今年,村合作社发展的水稻制种产业共需付出的土地租金和人工成本就有40多万元。”天马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子林介绍,村合作社以订单生产、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模式发展水稻制种产业,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助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向增收。下一步,将继续因地制宜提升水稻制种产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级各项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夯实底气。
  聚焦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天马村以发展壮大水稻制种主导产业、培育多元特色产业为抓手,综合运用土地流转、资产租赁、项目驱动、合作经营等方式,推动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质减损增效,让全村“资源变资产、资产生效益”,持续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通讯员 周燕 陈昆 文/图
发布日期: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