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唱好“双城记”,川渝两省市今年以来取得哪些成果、接下来又将如何共同发力——
成果发布会上“晒成绩”“话未来”
文章字数:2,011
  当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相互赋能、深度融合、量质齐升的新阶段。今年以来,四川在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成效几何?下一步有哪些谋划?
  近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座谈会在广安召开。川渝两省市举行成果发布会通报了本次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也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看成果四个方面成绩,见证“重要阶段性成果”
  “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发布会用这样一句话对川渝两省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今年以来的成绩进行了概括。
  第一,经济实现量质齐升——
  锚定“增长极”和“动力源”目标定位,四川在高质量发展上快马加鞭。今年以来,四川打出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18条”等政策组合拳,以超常举措稳住经济大盘。借助实施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省域经济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省区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与重庆共建的300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开梁高速等标志性工程全面建成投用。目前,川渝两省市已共同打造了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第二,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建设扎实推进——
  聚焦加速集聚战略科技力量,川渝两省市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开展219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项目。目前,川渝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2800亿元。借助实施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49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就地就近转化,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持续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今年以来,四川超常规大力度精准支持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大力发展绿氢、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全省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均超过万亿元。
  第三,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
  改革方面,四川联手重庆继续稳步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推广。今年以来,3批次、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日均办理超2万件次。
  开放方面,借助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514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进出川大通道达48条。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性活动成功举办,四川区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能力持续增强——
  聚焦打造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点承载区,今年以来,四川进一步发挥在农业、清洁能源、矿产资源方面的独特禀赋。其中,借助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全省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保持增产态势。目前,四川水电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装机规模和年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打造。钒钛、稀土、锂、钾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
   谋未来四个方面重点发力,共同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接下来,川渝两省市如何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继续唱好“双城记”?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的主题——“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透露出鲜明信号,也指明了下一步着力方向和重点。
  发布会透露,川渝两省市将聚焦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具体来说,将在四个方面重点发力:共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联动,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共同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更多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共同打造具有川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共同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适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环境。
  共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联动方面,将着重抓好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和民生领域改革等,特别是聚焦在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形成更加浓厚的改革氛围,川渝两省市将优先安排平台承担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任务,共同策划实施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加快平台形成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转变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
  共同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将重点指向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协同攻关、创新成果共享、创新开放合作四个具体方面——
  创新平台建设上,川渝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依托西部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持续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一批参与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矩阵;
  技术协同攻关上,川渝将共同实施58项关于科技创新年度合作任务,推动四川6个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庆“5+8”技术创新体系深度对接,共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创新成果共享上,川渝将重点协同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更好发挥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西部中试中心的辐射功能,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共享共用和跨区域数据互通,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开放合作上,川渝将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协同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集聚更多科研人才创新团队和合作项目。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发布日期: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