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党建带社建 蹚出乡村致富路
文章字数:1,305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嘉明镇供销社成立于2018年12月,经过多年“三社”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基层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资产总额达3000余万元,累计向社员分红76.7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56万元、农民增收624万元,实现了“农民得实惠、集体得效益、供销得发展”的多方共赢。
聚力改革任务 三社融合促发展
“党建+”建强基层社。坚持以党建带社建,在泸州市率先成立新型基层社党支部,由党性强、有经验的镇中层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聘请有经营管理经验的退休干部担任总经理;通过民主推荐等法定程序,选举村党总支书记担任镇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推荐镇财政所所长担任监事会主任。
“固收+”引入联合社。创新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积极发动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入股,建立“保底收益+利润分红”模式,充分保障村集体收益,激发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目前,全镇10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共入股资金 40 万元,占25.05%。
“产业+”培育合作社。根据业务需要,成立清媛柑橘专业合作社,由供销合作社理事兼任合作社理事长,供销合作社委派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管护资金,带动农户800余户,建成柑橘产业园1个,种植优质柑橘10万余株。
聚焦主责主业 示范引领强根基
强化农资供应。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统计农户农资需求,按需统一组织采购,联采成本降低5%。推广“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技物结合等新业态,将农用物资“送到家门”,把技术指导“带到田间”。2023年农资市场份额扩大到65%,配送各类农资400余吨,服务耕地3000余亩。
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供销合作社+村集体资产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柑橘、柠檬、藤椒等特色产业,建有示范园区、生产基地3处,总面积达2500亩,年总产值约2000万元。创新“订单农业”模式,建设酿酒红粱生产基地9000亩,按7.5元/公斤实行保护价收购,年产值达1350万元。
助力绿色农业。在全市率先开展纯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联合村集体以0.2元/斤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秸秆9650吨,通过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等途径加工后使用,实现产业循环可持续发展。
聚合优势资源 多方共赢促振兴
整合资金资源。按照相关使用管理规定和政策要求,镇政府整合扶贫资金、产业周转金等专项资金,帮助解决流动资金1000余万元,补贴扶持资金20余万元。帮助收购破产企业资产,建设社本级工业园,引进投资1.5亿元,入驻环保、页岩气附属企业5户,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3000万元。积极承接企事业单位广告装饰、后勤物资供应等工作,拓展城乡垃圾清运、河道清理等业务,供销合作社可实现年收益50余万元。
吸纳社会资本。供销合作社股金按每股1000元划分成等额股,共1597股,引导农民、涉农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书面申请入社,以现金方式认缴股金后,发给股金证。目前,供销合作社共有股东103名,泸县供销合作社持股560股,占总股本的35.06%;其他社员持股1037股,占总股本的64.94%。
共享发展收益。在农业产业园,建立“镇供销合作社(40%)+村集体资产公司(30%)+农户(30%)”的利益联结机制,按“挂果前无偿、挂果后分红”的方式,村民以土地入股,在保障基本收益的同时,享受股权分红,同时可以优先在园区务工,享受多重收益。截至目前,带动村集体资产公司创收256万元、农民增收624万元。
张小停
发布日期: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