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国画大师与成都再续前缘
—— 《画道革新——关山月1940年代西南写生专题展》亮相成都市美术馆
文章字数:851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近日,由成都市美术馆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画道革新——关山月1940年代西南写生专题展》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始预展。本次展览将于12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4月。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是20世纪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大师。1938年,26岁的关山月决意践行“行万里路”计划,辗转粤、桂、黔、云,于1942年抵达川、渝。
  成都与关山月缘分深厚。在他的画道漫旅中,关山月曾住在成都督院街,广交各界友人,与老舍、徐悲鸿、郭沫若、张大千等人均交往颇深。
  入蜀期间的关山月以成都为据点,不仅写生创作了大量表现成都风土人情的作品,还勤恳奔走于中国的西部,前往敦煌等地“取经”,写生民族生活。他在这段西行的经历中不断深入民间、体验人情、思索创作,以现实为根基,探索出国画写生的新机。其西行的诸多大尺幅作品都是在成都寓所成型,深刻影响了新中国以来国画写生的观念。正是这段经历,锻造了一个艺术家开阔的胸襟与敏锐的感知,关山月从一位富有理想的艺术青年逐渐蜕变为有国家影响力的时代大家。
  本次展览展出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藏的70余件关山月国画真迹,其中包括他描绘桂林山水的28米壮丽长卷《漓江百里图》《今日教授之生活》以及以都江堰、武侯祠等为题材的多件表现成都历史、人文景观的作品。另外,关山月与赵望云合作的《松崖山市图》,原作虽已佚失,但依托AI技术,届时观众可在展厅体验与大师互动,重创经典。展览还运用数字媒介将文献、交游、画作、历史影像作综合展示,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历史考据还原了关山月在西南写生的历史细节,力图重现以关山月为代表的那一代美术家的艰难写生探索,让观众了解中国画家们在抗日战争的民族危机下如何秉妙笔续文脉,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不断守正创新的探索。
  本次展览是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项目,也是成都市美术馆推行馆际互动、深化本土美术史研究展示的重要举措。两馆合力以《画道革新》带着关山月的70余件国画作品回到这片启迪他的土地,将关山月与成都深远的缘分继续下去。
发布日期: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