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成都高新区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托起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
文章字数:2,904






  为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重点,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智慧赋能,抓好养老综合体建设,让老年人群体共享成都高新区改革发展成果、实现“老有颐养”。
   持续完善“多元一体”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
  成都高新区以老年人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一体”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体系不断健全,发展形成了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龙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为老服务站(老年助餐点)为补充的社区养老服务三级网络,为提供科学、有效、精细的养老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截至2023年10月底,成都高新区共有208个养老服务设施,在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7个、养老机构13个、日间照料中心52个、老年助餐点72个、为老服务站13个、老年大学7个、老年活动中心15个、公服配套PPP项目含养老业态点位20个,其中已建成待运营17个,在建3个。全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区域科学,各个点位之间联结形成服务网络,与人口分布保持基本一致,让专业的养老服务便利、可及、出行成本趋近于零。
  “多元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在功能上实现了互补得当。养老服务综合体统筹服务资源,提供居家、日托、全托、短期托养等“一站式”服务,要素集成度高,规模效应明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相对集中的日托照料服务,并可满足轻、中度失能老年人就近照护的需求;为老服务站(点)在家门口整合了生活照料、助餐、精神慰藉等功能,形成功能互补的良性格局。
  渐进开展了医养康养结合。民政、卫健、街道等积极联动,开展了医养融合试点,统筹社区卫生、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养老服务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相互支撑、互促互补的成效明显。
  坚持“公益优先、市场运营”原则。在公建配套养老设施运营方式上,高新区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有效提升公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同时通过减免租金的方式,切实降低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按照普惠性原则核定服务机构收费价格,保证公建配套养老设施的公益性。
  创新探索长护保险和居家养老融合
  2023年,成都高新区在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按照“标准共定、评估共认、项目共策、数据共享、效果共考”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体系试点工作。2023年4月开展试点工作至今,成都高新区共计融合受理708人次,396人已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212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待遇,其中有100人同时享受“两项服务”待遇。
  在试点工作中,成都高新区实行了“一窗受理”机制,实现了长期护理保险、居家养老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各街道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融合受理窗口,提取“两项服务”申请资料最大公约数,形成“一张表单”,实现受理流程和申请资料的“双融合”,真正将“方便”带给“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
  同时,民政、卫健等部门对“两项服务”评估队伍进行了深度整合,开展了“一次评估”。依托高新医学会,选拔了29名评估储备人员参加评估能力培训,进一步充实评估力量。统一评估结果,对同时申请“两项服务”的对象,仅需开展一次长期护理保险评估,评估结果同时运用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申请中,实现了由“分部门评估”到“共享评估结果”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服务对象获得感。
  此外,“长护融合”工作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智慧蓉城建设的大背景下,依托“高新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服务对象、评估人员、服务项目”三大数据库建设,整合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壁垒,赋能多场景运用,“长护融合”工作全过程实现了“一库统揽”。
  成都高新区创新探索了服务机构共管机制。按照“部门组织实施、分类指导培训、共建共治共管”原则,民政、卫健等部门强化对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辅具租赁机构、居家上门机构和入住类机构三类机构的管理。试点以来,三部门从“新增遴选、日常管理、季度考核”全链条加强对定点机构的指导,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费用结算、服务监管等方面全面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定点机构服务行为,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确保长护险基金及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资金的安全运行。
  首创开展实施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服务
  2023年,为破解高龄津贴发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部分老年人不知晓或者不方便申领、逐级审批导致流程繁琐、发放周期长、极少数老年人去世后仍领取”等问题,成都高新区牢牢依托“智慧蓉城”建设成果和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机制,创新深入推进智慧养老建设,联动成都高新区公安分局、卫健局、街道、殡葬等部门,于7月1日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服务,实现精准匹配,高龄津贴申请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实现“免申报、零跑腿、快兑现”,有效推进了成都高新区养老服务智慧化、便利化,让高龄老人更方便快捷地享受普惠性福利,切实提高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至2023年10月底,全区享受高龄津贴老年人总人数达到17320人,通过高龄津贴“免申即享”自动纳入机制,新增1150名政策受惠老年人,主动发现机制效果显著。同时,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服务工作在10月份举行的全市“八项民生实事、九大专项行动”现场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介绍,得到了市民政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多家媒体进行深度报道。
  为做好首创工作,成都高新区社治保障局聚焦建设养老服务场景智慧化,依托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机制,着力做好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服务改革的整套制度设
  计,制订并印发《成都高新区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改革实施方案》《成都高新区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发放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出台6条措施,明确改革步骤及时间,规范工作流程,为推进高龄津贴“免申即享”试点工作奠定全方位制度保障。
  在成都高新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下,建立部门间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机制。线上打通公安、卫健、殡葬等部门数据信息壁垒,定时开展户籍人口数据、死亡人口数据等信息比对,及时共享户籍和死亡人口信息。线下通过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机制,通过巡访和上门服务等手段,持续采集和完善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信息,建立基础数据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老年人数据的精准动态实时调整。
  依托大数据技术,平台重点设计了三大功能:一是智慧发布提醒,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在户籍老人年满80岁前三个月,系统自动向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脑和手机终端发布提醒信息,将老年人的户籍、年龄、居住网格等信息精准推送,由社区工作人员对老年人健在情况、社保卡开户行及账号、联系电话等情况进行核查,完善申报信息,并将核对后的信息及时录入平台,助力老年人足不出户,到龄即享高龄补贴福利。二是自动生成名单,实现精准匹配。以社区为单位,按月自动生成符合补贴条件的发放名单,经社区核实、街道和区级线上审核后发放到老人“一卡通”银行账户中。此举措大大优化了传统的“提交纸质材料申报、分级审核审批”的业
  务流程,高龄老人无需到社区提交申请、身份证等纸质证明材料。三是实现补发功能,释放政策善意。新政策规定从“免审即享”实施当月起,对首次享受高龄津贴的老年人符合发放条件的跨年未发津贴进行全额补发,大大提升了老年居民的满意度。 
  云兮 文/图
发布日期: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