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乡村振兴路上的青春之歌
文章字数:2,182
江洪流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交流
核心提示:
江洪流,一名90后“村官”,扎根乡村十年。他身上的标签很多:重庆市北碚区政协委员、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党总支书记、北碚区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重庆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回顾这十年乡村历程,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江洪流觉得:“千难万难,走进群众的心里最难。”
不怕“冷板凳” 算好乡村发展明白账
四年前江洪流从永兴村到东升村开展工作,时值东升村刚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他满怀雄心壮志决定干出一番事业。可事与愿违,虽然已积累了六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江洪流在东升村却是零起点,老百姓对这个年轻而陌生的村支书一点儿也不买账,甚至有人毫不留情地说“你说的事情不得行,没条件可讲”。
房屋风貌连片整治、特色院落打造、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这些事情明明最终受益的都是老百姓。面对老百姓的诸多质疑和阻挠,这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书记挨家挨户去拜访、做宣讲政策解释工作。
“第一次去不理睬就再去第二次第三次,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再去。”坐够了“冷板凳”的江洪流毫不气馁,“做群众工作,要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江洪流给老百姓算了笔账:“土地、农房一直闲置产生不了任何收益,但把这些闲置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东升村特色旅游景点,大家不仅能收到租金,还能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等,收入更多了,家乡更美了,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让大家相信他不是在“画大饼”,江洪流创下了一个月组织召开32场院坝会的纪录,逐一解答大家的疑问,为大家展示乡村发展的前景规划、具体措施、目标任务,群众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由抗拒、怀疑转变为信任、支持。“柳门竹巷”艺术院落全面落成、“稻香故园”“闻柳观渠”特色景观打造成功……村民积极响应,踊跃参与,900余户1650亩闲置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昔日凋敝的乡村实现了华丽变身,雄伟渡渠、绿树繁花掩映下的民居错落有致,700亩黄金香柳散发出迷人气息,整个村子美得像一幅画。
去年至今,全村接待游客超15万人,接待各类交流学习团队200余批次,东升村仿佛开启了流量密码,一跃成为休闲娱乐学习“长红地”。
磨砺真韧性 当好美丽乡村“服务员”
“我们村外出学习工作的中青年,一到周末、节假日都跑回来耍,还要带很多朋友来,他们觉得特别有面子。”说到这里,江洪流有些自豪。这个越来越美的村子带给村民们越来越深的眷念,是发展给了大家以乡村为荣的面子和底气。
人多了,配套服务也要跟上。“可是那时候,村集体经济还是一个亏损状态,政府拨的钱都是用来搞建设的,也没有企业入驻经营。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流量,我们连服务员、清洁工都请不起。”
“请不起人,我们村8个村干部全部顶上,端盘子、刷碗,给游客讲解,什么活都干。”全年无休的工作,江洪流根本顾不上家里,可是这些都没有让他放弃或者退缩。江洪流咬着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好了,不能给东升村好不容易取得的“国家美丽休闲乡村”牌子抹黑。
百折不挠的韧性是江洪流不怕吃苦、刻苦磨炼的结果,正是由于这几年的磨砺,才有了今天江洪流超越年龄的成熟与从容。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村民齐心协力,东升村进一步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唱响青春歌 探索乡村持续发展路
乡村要发展,不是光靠吃苦就可以的。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江洪流深谙这个道理。或许是仗着自己年轻,江洪流身上有着一腔孤勇。各种场合、各种偶然机会接触到的企业,都成为他“拉拢”的对象。“要找人来我们村发展,最开始肯定是四处碰壁的。”想起自己也曾在深夜里骑着摩托车跑到山里大哭,这个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当他终于拉来了第一家企业,再去跟人谈的时候就踏实多了。东升村有什么、可以给予什么样的优惠政策、企业来了能做什么、如何实现良性持续经营等,这些思考在江洪流的心中逐渐变得成熟和完整。
“至少也接触了上百家单位吧,像新华集团、华润集团、竹马初年、好农汇等。”经过无数次莽撞“突围”,总算是拨开了“产业发展”的迷雾,如今东升村已有注册企业20余家,高粱油菜基地、四季果园、文创产品等特色产业捷报频传。2022年,全村农业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真正实现了企业与村集体的合作共赢,东升村也构建起了自己特有的“农+旅+艺+学”的产业发展链。
“鲜花盛开,蝴蝶自来”可以说是东升村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今年我们的黄金香柳卖火了,被花艺企业用作鲜切花装饰,受到市场广泛追捧。”当被问及怎么想到插花这么棒的点子的时候,江洪流连连摆手:“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啊,这是企业自己找上门来的。”
发展的道路永无止境,江洪流并不满足于阶段性成果,他要扛起“乡村振兴”的旗帜坚定地走下去。
9月24日,在村里一所废弃小学改建的集农耕、科普、美食、民俗、美学等元素于一体的儿童成长空间——“小丰年”,刚刚完成了火爆内测。100组家长和孩子各有所得,大家赞不绝口。江洪流说:“我们的理念是让乡村成为没有天花板和墙壁的教室,‘全城儿童放养村’将成为东升村的新名片。”
“旭日东升照我家,我家住在东山下;稻田鸭叫白鹭飞,晨观日出晚看霞……”这是江洪流集思广益,组织村民共同谱写的村歌《旭日东升》,那轻快的旋律曾唱响在中央电视台。每当歌声响起的时候,江洪流感慨万千,这首歌里有东升村的未来——如日东升;这首歌里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展示着村民奋斗的姿态,也倾注了江洪流不悔的青春。
通讯员 殷艳妮
核心提示:
江洪流,一名90后“村官”,扎根乡村十年。他身上的标签很多:重庆市北碚区政协委员、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党总支书记、北碚区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重庆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回顾这十年乡村历程,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江洪流觉得:“千难万难,走进群众的心里最难。”
不怕“冷板凳” 算好乡村发展明白账
四年前江洪流从永兴村到东升村开展工作,时值东升村刚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他满怀雄心壮志决定干出一番事业。可事与愿违,虽然已积累了六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江洪流在东升村却是零起点,老百姓对这个年轻而陌生的村支书一点儿也不买账,甚至有人毫不留情地说“你说的事情不得行,没条件可讲”。
房屋风貌连片整治、特色院落打造、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这些事情明明最终受益的都是老百姓。面对老百姓的诸多质疑和阻挠,这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书记挨家挨户去拜访、做宣讲政策解释工作。
“第一次去不理睬就再去第二次第三次,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再去。”坐够了“冷板凳”的江洪流毫不气馁,“做群众工作,要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江洪流给老百姓算了笔账:“土地、农房一直闲置产生不了任何收益,但把这些闲置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东升村特色旅游景点,大家不仅能收到租金,还能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等,收入更多了,家乡更美了,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让大家相信他不是在“画大饼”,江洪流创下了一个月组织召开32场院坝会的纪录,逐一解答大家的疑问,为大家展示乡村发展的前景规划、具体措施、目标任务,群众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由抗拒、怀疑转变为信任、支持。“柳门竹巷”艺术院落全面落成、“稻香故园”“闻柳观渠”特色景观打造成功……村民积极响应,踊跃参与,900余户1650亩闲置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昔日凋敝的乡村实现了华丽变身,雄伟渡渠、绿树繁花掩映下的民居错落有致,700亩黄金香柳散发出迷人气息,整个村子美得像一幅画。
去年至今,全村接待游客超15万人,接待各类交流学习团队200余批次,东升村仿佛开启了流量密码,一跃成为休闲娱乐学习“长红地”。
磨砺真韧性 当好美丽乡村“服务员”
“我们村外出学习工作的中青年,一到周末、节假日都跑回来耍,还要带很多朋友来,他们觉得特别有面子。”说到这里,江洪流有些自豪。这个越来越美的村子带给村民们越来越深的眷念,是发展给了大家以乡村为荣的面子和底气。
人多了,配套服务也要跟上。“可是那时候,村集体经济还是一个亏损状态,政府拨的钱都是用来搞建设的,也没有企业入驻经营。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流量,我们连服务员、清洁工都请不起。”
“请不起人,我们村8个村干部全部顶上,端盘子、刷碗,给游客讲解,什么活都干。”全年无休的工作,江洪流根本顾不上家里,可是这些都没有让他放弃或者退缩。江洪流咬着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好了,不能给东升村好不容易取得的“国家美丽休闲乡村”牌子抹黑。
百折不挠的韧性是江洪流不怕吃苦、刻苦磨炼的结果,正是由于这几年的磨砺,才有了今天江洪流超越年龄的成熟与从容。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村民齐心协力,东升村进一步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唱响青春歌 探索乡村持续发展路
乡村要发展,不是光靠吃苦就可以的。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江洪流深谙这个道理。或许是仗着自己年轻,江洪流身上有着一腔孤勇。各种场合、各种偶然机会接触到的企业,都成为他“拉拢”的对象。“要找人来我们村发展,最开始肯定是四处碰壁的。”想起自己也曾在深夜里骑着摩托车跑到山里大哭,这个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当他终于拉来了第一家企业,再去跟人谈的时候就踏实多了。东升村有什么、可以给予什么样的优惠政策、企业来了能做什么、如何实现良性持续经营等,这些思考在江洪流的心中逐渐变得成熟和完整。
“至少也接触了上百家单位吧,像新华集团、华润集团、竹马初年、好农汇等。”经过无数次莽撞“突围”,总算是拨开了“产业发展”的迷雾,如今东升村已有注册企业20余家,高粱油菜基地、四季果园、文创产品等特色产业捷报频传。2022年,全村农业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真正实现了企业与村集体的合作共赢,东升村也构建起了自己特有的“农+旅+艺+学”的产业发展链。
“鲜花盛开,蝴蝶自来”可以说是东升村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今年我们的黄金香柳卖火了,被花艺企业用作鲜切花装饰,受到市场广泛追捧。”当被问及怎么想到插花这么棒的点子的时候,江洪流连连摆手:“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啊,这是企业自己找上门来的。”
发展的道路永无止境,江洪流并不满足于阶段性成果,他要扛起“乡村振兴”的旗帜坚定地走下去。
9月24日,在村里一所废弃小学改建的集农耕、科普、美食、民俗、美学等元素于一体的儿童成长空间——“小丰年”,刚刚完成了火爆内测。100组家长和孩子各有所得,大家赞不绝口。江洪流说:“我们的理念是让乡村成为没有天花板和墙壁的教室,‘全城儿童放养村’将成为东升村的新名片。”
“旭日东升照我家,我家住在东山下;稻田鸭叫白鹭飞,晨观日出晚看霞……”这是江洪流集思广益,组织村民共同谱写的村歌《旭日东升》,那轻快的旋律曾唱响在中央电视台。每当歌声响起的时候,江洪流感慨万千,这首歌里有东升村的未来——如日东升;这首歌里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展示着村民奋斗的姿态,也倾注了江洪流不悔的青春。
通讯员 殷艳妮
发布日期: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