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集体经济赋能生态价值转化
文章字数:2,973
鱼凫湿地
熊猫香山
天府旅游名宿、成都市精品民宿半盏山房
□张俊华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文/图
开篇语:
九月的龙门山镇,苍翠的群山间,镶嵌着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镇域拥有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河国家级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川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等四大国家级景区,在群山逶迤间,透过阴影的勾勒渲染,俨然是一幅精妙绝伦的山村油画。
龙门山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位于彭州市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腹心地带,森林覆盖率86.7%,常年负氧离子含量达到1.5万个/cm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95%以上,素有“天然氧吧”“避暑天堂”之称,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龙门山镇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领头雁”建设,始终坚持“两山理念”,依托厚实的“绿色家底”、四大国家级生态品牌优势、底蕴深厚的古蜀文化名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进一步将“凉资源”变“热产业”、用“好风景”换“好钱景”。
坚持规划先行 让资源整合活起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龙门山镇在全市“大盘子”规划中找准自身定位,坚持做到规划先行。
以片区规划为引领,坚持产镇一体的发展思路,扎实构建“一廊两心三区四创”产业发展格局,夯实龙门山发展骨架,描绘山水相融、田林交错立体山水田园画卷,重塑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形态。
以统筹发展为前提,探索“居住在城镇,产业在乡村”的城乡统筹融合模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做好土地综合整治,为后续高质量发展预留空间,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重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以核心区域为带动,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机遇,启动以宝山旅游度假区为依托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领头雁”建设,积极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特许经营权试点,加快打造宝山村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创建全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村。
探索一条新路径 “多举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龙门山镇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全面谋划、全程保障,通过政策项目扶持、党员能人带动等举措,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做实集体经济组织联营制建设。整合镇域集体经济资源,提升集体经济竞争力,积极推动“1+C+N”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联合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镇级乡村发展有限公司,统领全镇集体经济发展,鼓励“跨村联营”项目开发,成立“N”个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公司,重塑镇域集体经济发展形态。
推进镇级集体经济企业制改革。推行集体经济组织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厘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镇级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监委会权利与义务,形成“一级公司+二级公司+项目公司”总体架构,科学实施三级管理。
创新党建引领“五长共治·邻里共富”村级发展治理模式。通过层层推选家长、邻长、里长、理事长、监事长,组成“邻里共富共治单元”,构建村集体、群众、外来资本层层联动的邻里共富共治格局,全面激发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经济发展和社区治理的有效衔接。
深化多元场景营造 加快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夏日里,生态观光、山地运动、温泉度假、高山滑雪,龙门山镇景区更是人气爆满,一批又一批游客在这里体验生态旅游,寻找向往的休闲方式。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龙门山镇创新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之一。
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利用良好自然资源禀赋,有效转换自然、文化、功能、经济四个价值,形成绿道成网、康养成品、公园成形,生态有价、环境有价、资源有价的秀美乡村。其中宝山村荣获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渔江楠村、龙源村荣获第二批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搭建场景丰富业态。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宝山旅游区、熊猫生态谷、鱼凫湿地等6个核心景区,囊括生态观光、山地运动、温泉度假、高山滑雪等丰富业态。其中宝山旅游区获得四川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四川省级生态示范区、四川省级旅游度假区等荣誉。打造特色餐饮200余家,乡村民宿1000余家,绿野星辰、半盏山房等精品民宿18家,宝山温泉酒店等高标准酒店2家,精品露营地13家,其中半盏山房荣获天府旅游名宿、成都市精品民宿等殊荣。2022年龙门山镇游客接待量超400万人次、年旅游产值超10亿元。
打造特色农旅文创品牌。以“1+5”特色农业为牵引,开发“鱼凫龙门”特色农产品牌和“龙门云”茶叶品牌,聚焦冷水鱼、中药材、竹笋、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推出“鲟龙盒”“蜂蜜泉饮”“龙门黄茶”等特色产品。新培育半盏山房等4家规上和限上企业,推动磨刀石冷水鱼庄入选“彭州市老字号”。
共建共治共享 打造宜居宜业秀美乡村
干净整洁的巷道、房前屋后的绿植,村头巷尾的垃圾分类收集点……龙门山镇的另一番景象,同样见证了龙门山人民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村通”和道路排险工程,对辖区各道路隐患点进行排查整治;实施点亮场镇工程,对场镇主要道路的路灯进行改造,不断完善场镇基础设施配套。
风貌改造提升场镇“颜值”。围绕道路零破损、污水零直排、绿化零杂乱等十个方面,开展“日巡查、周通报、月排名”制度,大力开展环境秩序整治“清零”行动。持续推进“龙门山乡宿美化提升”行动,策划太子里沿线农家乐提档升级,以鱼窝子、泰子·鱼凫为试点,示范带动沿线及周边30余家农家乐积极主动提升,高位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环境。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开放鱼凫文化中心、冷水鱼体验馆、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开展“龙门讲堂”“龙门阵里·问效问廉”等文艺活动,高品质向群众提供文艺演出、陈列展览、艺术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
营造一种氛围 充实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龙门山镇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多举措群发力,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营造一种浓厚的生活氛围,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融合打造宣传阵地。整合镇集体经济项目、文旅产业场景、社区美空间等,将鱼凫湿地、宝山村庄发展学院、涵舍书吧、龙源乡村会客厅等建设成“产业+”活动阵地,以“宣讲+活动”“志愿+文艺”等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持续提升文明风尚。宣讲小分队深入小区、企业等重点区域,开展各类理论学习。每年开展“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等“最美”评选活动,以宣扬道德模范事迹为抓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现代乡风文明。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各村(社区)分别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群宴管理办法等各类自治章程,配备专职干部组成移风易俗宣传队,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文艺、党员服务等活动,深度融入移风易俗工作。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结合产业发展,举办“春笋生态季暨大熊猫美食文化活动”“蔷薇花节”“冰雪温泉嘉年华”等文旅促销活动;常态化开展社区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群众体育赛事。
“近年来,龙门山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提高村民的经济水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彭州市龙门山镇党委书记郭坤龙如是说。
坚持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品牌价值转化、古蜀探源的文化价值转化、绿水青山雪山的生态价值转化,全力打造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样板。如今的龙门山,乡村旅游发展正走在提质升级的快车道上。
发布日期: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