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三社融合”增活力 特色产业添动力
文章字数:1,792

□本报记者 李鹏飞
眼下时节,正值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的旅游旺季。当地打造了以水上游乐、旅游观光、餐饮民宿等业态为主的和海田园综合体,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
“我们逛了‘和海’出来,就喜欢去供销社打造的农特产品展示展销点选购农特产品,因为我们一直都很信任供销社,那里的商品质量优且有保障。”德阳市民刘敏口中的“供销社”实际上是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的五星村供销社。近日,记者来到五星村供销社采访时获悉,该供销社以“供销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模式组建运营,形成农民得实惠、集体得效益、供销得发展的“三赢”格局,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
集中优势资源 壮大村集体经济
距离德阳市区仅10余公里的五星村,交通便利。几年前,村级建制调整后,原五星、文泉两村合并为现五星村,是德新镇最大的行政村。如何集中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五星村党委副书记王园介绍,其实,早在2018年,该村就成立了德阳和庄农旅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动138户村民,流转1200亩土地,发展粮油、蔬菜产业。农户保底(租金)分红,采取科技化、机械化种植,紧抓经济作物种植生产大力提高农村土地资源效益,农忙时可带动周边300余名闲置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多样化帮助农民增收。
结合“和海”的发展,看中未来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前景,该联合社流转“和海”外围闲置农房35户,投入资金将残址、废弃房、旧房、闲置农房等统一改造为川西民居风情农家美食品鉴、民俗体验区,也是作为和海景区的配套设施打造德新镇“1+3+1”最后一个产业规划点——农商文旅体融合产业园(和庄商业街)。
产供销一体化 特色产业抱团发展
2018年10月,和庄农旅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向旌阳区供销社申请成为基层社。2019年初,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五星村党委的指导下,该联合社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
结合当时五星村村级规划及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实施以及区域内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有效地将资源利用起来,开辟出一条新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既能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提升合作社经济效益,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达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目的?
据王园介绍,当年6月,五星村党委在旌阳区供销社的引导下,以“党建带社建”的理念,创立“供销社(社有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的发展模式,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2020年1月,由供销社牵头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德阳和庄农旅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共同投资40万元,新组建注册成立了“德阳市旌供坤元和庄供销合作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五星村供销社建设宗旨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资产,有效推动五星村产业发展,通过产供销一体化,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增加农民的收入。”五星村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五星村供销社在和庄商业街,建设打造了和庄名优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初期主要目的是为周边合作社、农户等提供销售平台。
梁鑫是五星村的一种粮大户,常年种植水稻、高粱和小麦,以往每到“丰收季”售粮却要依天气来定。“天气不好时,特别是连日的阴雨天气,收割后的谷子如果没有烘干,很容易导致发芽,面临发霉风险。”梁鑫说,这样的情况自然就卖不起价,只想着尽快能卖出去。
“以往大部分农户都直接销售,收益较低。”五星村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8月,考虑到周边农业种植需求,德阳市旌供坤元和庄供销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扩大经营业态,与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增资启动烘干厂建设。该项目于2020年8月底启动,于10月初完工,对1300亩水稻进行烘干试运行,共计烘干水稻780吨,烘干厂创造收益28000余元。
“现在供销社搞了这个烘干厂,像我们的谷子等就可以进行烘干、储存,价钱也比往年没有烘干直接卖涨了一些,每斤大概提高1毛钱左右。”梁鑫告诉记者,如果按照600亩水稻的规模算,比没有烘干时至少能多增收5万元左右。
据悉,此举提升了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促进五星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农作物经济价值。
此外,在旌阳区农合联的指导下,对全区特色产业进行规划引导,推广特色产业优质技术,提高特色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助推全区特色产业抱团发展,提高特色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五星村供销社供图)
发布日期: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