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本版导读

36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四川全面依法治省交出“五年答卷”
文章字数:1,251
  □本报记者 马工枚
  如何推动地方高质量立法?怎样加强执法司法权力监督制约?法治宣传教育成果如何?……11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围绕四川“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主要成就作介绍。
  发布会上,四川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司法厅厅长李丹从“高举旗帜、宣贯思想,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展现新格局”“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彰显新作为”“统筹推进、联动发力,法治建设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牢记宗旨、法治为民,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实现新提升”4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四川“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省工作成就。
  会上,李丹从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服务重大发展项目三个维度举例介绍。据了解,四批36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深化“放管服”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法律服务全流程跟进川藏铁路、引大济岷工程等重大建设和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聚力打造全国首个省级法律服务集聚区——天府中央法务区。
  而在法治建设能力方面,四川则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强化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制定修改废止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修订省政府工作规则、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创新推出“一案一码”案件全周期管理;示范推动全面依法治县,创新开展小区依法治理试点探索。
  会上,李丹还用三个“着力”对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进行了详细介绍:着力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整治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实施根治农民工欠薪、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和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四川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方面明显提速,立法对改革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服务保障作用。2021年至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废止省级地方性法规123件次,审查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224件次,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近年来,四川一直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乱罚款、乱检查、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十四五”期间,四川从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科技赋能、加强执法监督四个维度精准发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修订《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行政裁量权基准管理规定》;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等8个行政规范性文件;编制发布《四川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规则》等6个地方标准;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50余项监督制度;持续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高效监管执法。近三年来,行政检查数量逐年下降,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案件数量逐年提升,行政执法精准性和包容性持续提升。四川已全面试行“天府入企码”,并将于明年4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截至目前,全省共生成入企码13.7万个,保障了企业“扫码、查询、评价、举报”的重要权利。
发布日期: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