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供销花开惠“三农”
文章字数:1,786
太平供销社——擦亮基层供销社“金字招牌” 11月24—25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供销社的罗云霞同志,作为成都市唯一一名基层供销社社员代表出席此次大会。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承载着青白江这片热土上,成千上万供销人的心声与期盼,也承载着新时代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探索与实践。
自成立以来,青白江区供销社始终坚守“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扎根田间地头,连接城乡市场,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建好“三大体系”,推动开放合作攻坚行动,已建成直营超市8个、合作网点20个,并组建电商运营公司,助力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这些成绩的背后,有无数像罗云霞一样的基层工作者的默默耕耘和付出。
创新求“变” 砥砺奋进
青白江区供销社始终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将“变”的进取与“不变”的坚守融于血脉,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用“变”的创新拥抱时代,以“不变”践行为农服务初心。
“七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青白江区供销社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求“变”的五年,是迈上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这五年,青白江区供销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为农服务宗旨,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开门开放办社,扛起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任,奋力谱写新时代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七代会”以来的五年,青白江区供销人初心“不变”、积极应“变”、创新求“变”,在“变”与“不变”中推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变的是为农服务的初心,变的是精准直达的农资供应。青白江区供销社主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新需求,坚决扛起农资保供政治责任,构建起以区农业服务公司为龙头、7个镇级服务站为支点、N个村级服务点为终端的“1+7+N”三级农资供储网络。
不变的是保障供给的行动,变的是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青白江区供销社“覆盖城乡、双向畅通”的现代流通新格局,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依托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物流枢纽,重点围绕城乡居民端发力,构建覆盖果蔬种植基地、冷链仓储及多渠道分销的完整产业链,致力于将四川优质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已累计建成4个消费帮扶专区,8个直营超市,20个合作超市,30个鲜果供应合作社。
不变的是稳健经营的底线,变的是多元经营的全新业态。青白江区供销社“十四五”以来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规范社有资产监管,确保系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系统现管理地产32500平方米,管理房产29300平方米。代管企业7家,代管基层社12家。
不变的是服务“三农”的使命,变的是智慧赋能的财务根基。青白江区供销社积极开展以会计服务为基础的现代财务管理综合服务工作,从根本上改善乡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薄弱的状况,全力打造严规矩、高标准、便查询的财务体系。目前已承接超60家市场主体的财务管理和涉税服务工作。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责任;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扎根于此、服务人民的初心;时代在变,不变的是社民一家、互利共赢的情怀。
多元发展 再谱新篇
青白江区供销社坚持多策并用、多向发力、多元发展,着力破解改革难点,通过建立健全社有企业现代化治理机制和开门开放办社合作机制,聚力开放合作,强化要素集聚,探索出一条多元发展的成功路径。
太平供销社欧创东路超市等多家零售企业相继开业,标志着基层供销社的强势回归。东山新城安置房商业综合体的成功运营,是青白江区供销社探索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城乡融合的崭新路径,它强化了“三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三社”合作的“青白江实践”因其机制活、成效实,先后5次获四川省供销社简报刊发推广。
供销花开 惠及“三农”
“七代会”以来的五年,青白江区供销社践行为农服务宗旨,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开门开放办社,聚力开放合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交出了一份靓丽的供销答卷。开门开放办社招引的合作项目,“三大体系”壮大的合作网点,“三引三共”打造的便民超市,“数字供富”体系建设的村级供销社……让供销社品牌价值与日俱增。
迈入新时代,青白江区供销社这朵合作之花,栉风沐雨,强势绽放。这花之魂、花之韵、花之香,底蕴深厚、绰约多姿,香飘八方,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惠及“三农”,惠及父老乡亲。
陈琴 里仁
发布日期: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