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情怀老院子
文章字数:1,105
周康平
我小时候生活的老街,始于秦代,兴于汉代。听我隔壁家的谭老爷子说,我们这几户人居住的这个老院子,在清朝时曾经挖到过文物,被官府拿走了,至于是书简玉器还是秦砖汉瓦,谭老爷子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是振振有词地说:“要是有一天,我们这院子推倒了重建,说不定还会看到新出土的宝物。”见谭老爷子说得如此肯定,我就是不信他的话也信了。后来,在听老街的一些老人摆龙门阵时,我又听说,我们这老院子很可能埋藏有老古董之类的东西,这更加坚定了我对老院子地下有宝物的笃信,让我感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围绕着我,同时我对老院子更有了一种景仰之情。
一天,我对老院子的玩伴王三娃说:“我这一辈子也不想离开我们老街了。”王三娃掩嘴而笑,说:“难道就为了老院子的那个传说吗?”我明白他笑我的意思。那时我们已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了,懂得即便我们住的院子地下埋有什么宝物,也与我们无关。尽管我对此仍有些心心念念,但我还是很快就离开了老街,谋生于遥远的他乡。
时间是最好的遗忘。在外生活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忘掉了老院子可能埋有宝物之类的事情。一天,我忽然接到王三娃的电话,说他回老街了,我们以前住的老院子太破败不堪,住户都搬走了。他把整个院子买了下来,正在原貌恢复重建。
我在电话里说:“这好啊,那院子确实是太老了,该动动了。”我在嘴上虽然那样说,但一想到我曾经立志要打造好老院子,却被曾笑话我的儿时伙伴给实现了,心中难免有点儿失落,是因为老院子里埋有古董,还是对它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我也说不清楚。
几个月后,王三娃给我打来电话说老院子已重建完毕,并调侃道,他挖了很深的地基,院子下面啥也没有。我笑着说道:“就是有,与你也没关系。”王三娃哈哈大笑。他的笑声,让我的记忆立即晃动起了老院子的身影:千年老街的一个转角处,有一个低矮的拱形小木门,走在狭窄的街面,没多少人会想到在那斑驳陈旧的小木门里面,住有七八户人家。与小木门相连的,是一条光线暗淡的窄窄过道。下午西晒的太阳打在小木门上,借助反光,可看见黑不溜秋的泥巴过道上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坑坑洼洼。院子里的孩子,包括我在内,都在过道上摔过无数次跤……忽然,一个让人费解的念头打断了我的回忆。
在外打工多年的王三娃,为什么突然回到老街买下老院子并重新建造?他花这么一大笔钱,其意义何在?毕竟,王三娃与我一样,都是在外地安家落户的人了,哪有回老街去居住的可能?还有,王三娃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想到此,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向王三娃表明了我的疑问。王三娃的回答显得异常平静,说:“老院子有上百年的历史,我不想它败在我们这一代手里。”王三娃的话让我豁然明了:王三娃说的,正是我潜意识里的愿望。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我小时候生活的老街,始于秦代,兴于汉代。听我隔壁家的谭老爷子说,我们这几户人居住的这个老院子,在清朝时曾经挖到过文物,被官府拿走了,至于是书简玉器还是秦砖汉瓦,谭老爷子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是振振有词地说:“要是有一天,我们这院子推倒了重建,说不定还会看到新出土的宝物。”见谭老爷子说得如此肯定,我就是不信他的话也信了。后来,在听老街的一些老人摆龙门阵时,我又听说,我们这老院子很可能埋藏有老古董之类的东西,这更加坚定了我对老院子地下有宝物的笃信,让我感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围绕着我,同时我对老院子更有了一种景仰之情。
一天,我对老院子的玩伴王三娃说:“我这一辈子也不想离开我们老街了。”王三娃掩嘴而笑,说:“难道就为了老院子的那个传说吗?”我明白他笑我的意思。那时我们已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了,懂得即便我们住的院子地下埋有什么宝物,也与我们无关。尽管我对此仍有些心心念念,但我还是很快就离开了老街,谋生于遥远的他乡。
时间是最好的遗忘。在外生活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忘掉了老院子可能埋有宝物之类的事情。一天,我忽然接到王三娃的电话,说他回老街了,我们以前住的老院子太破败不堪,住户都搬走了。他把整个院子买了下来,正在原貌恢复重建。
我在电话里说:“这好啊,那院子确实是太老了,该动动了。”我在嘴上虽然那样说,但一想到我曾经立志要打造好老院子,却被曾笑话我的儿时伙伴给实现了,心中难免有点儿失落,是因为老院子里埋有古董,还是对它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我也说不清楚。
几个月后,王三娃给我打来电话说老院子已重建完毕,并调侃道,他挖了很深的地基,院子下面啥也没有。我笑着说道:“就是有,与你也没关系。”王三娃哈哈大笑。他的笑声,让我的记忆立即晃动起了老院子的身影:千年老街的一个转角处,有一个低矮的拱形小木门,走在狭窄的街面,没多少人会想到在那斑驳陈旧的小木门里面,住有七八户人家。与小木门相连的,是一条光线暗淡的窄窄过道。下午西晒的太阳打在小木门上,借助反光,可看见黑不溜秋的泥巴过道上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坑坑洼洼。院子里的孩子,包括我在内,都在过道上摔过无数次跤……忽然,一个让人费解的念头打断了我的回忆。
在外打工多年的王三娃,为什么突然回到老街买下老院子并重新建造?他花这么一大笔钱,其意义何在?毕竟,王三娃与我一样,都是在外地安家落户的人了,哪有回老街去居住的可能?还有,王三娃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想到此,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向王三娃表明了我的疑问。王三娃的回答显得异常平静,说:“老院子有上百年的历史,我不想它败在我们这一代手里。”王三娃的话让我豁然明了:王三娃说的,正是我潜意识里的愿望。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发布日期: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