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本版导读

无墙的庭院
文章字数:904
  洪萍
  晨雾未散时,枇杷树的剪影总让我想起古画里的折枝图。那些镶着银边的叶片在风里翻动,恍惚是米芾笔下的墨痕正被岁月晕染。二十年来匆匆经过的公园小径,直到四十岁才突然读懂——原来我们都在追寻一座不存在的庭院。
  五月的石榴花总在转角处纵火,烧得满墙都是朱砂印。常遇见侍弄花草的老园丁,竹耙在青砖上划出细浪。他总说草木最通人性,你日日凝视的梧桐,某天清晨会忽然用黄叶覆住你常坐的石凳。这让我想起苏轼夜访承天寺,张怀民庭中的积水空明,原不比他窗前的竹柏更动人。
  深秋的乌桕树最谙世事。霜降后褪去红衣,露出满枝珍珠白的籽实。枝桠间悬着的蛛网盛满晨露,倒比水晶吊灯更璀璨。某日见麻雀啄食树籽,碎玉似的白壳落满长椅,忽然明白《长物志》里“石令人古,水令人远”的真意——美在成全,不在占有。
  冬至后的荷塘别具风骨。残梗支着薄冰,倒影里浮着半阙李商隐的枯荷诗。有老者破冰垂钓,钓竿弯成问号,问的是鱼是雪已不重要。忽见去年折断的芦苇新抽绿芽,惊觉万物皆在残缺处生发圆满,恰如敦煌壁画剥落的金箔里,藏着更永恒的乐章。
  暮春傍晚总能在紫藤架下拾得惊喜。去年遗落的槐荚裂开缝隙,蹦出三五粒翡翠珠。蚂蚁们推着花瓣赶路,在鹅卵石间走出阡陌交通。这让我忆起童年在水泥缝里种太阳花的痴态,如今才懂得陶渊明“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深意——真正的归处不在篱墙内,而在与万物同频的呼吸间。
  前日暴雨后,古银杏树下冒出簇簇地星。这种菌类只在腐木上生长,伞盖晶莹如琉璃盏。几个孩童撑着荷叶围观,争论这是否为《西游记》里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我悄悄退后三步,忽然懂得宋代郭熙“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的妙谛——世间至美之物,恰在可望与不可即的微妙之间。
  如今再看那些锁着铜门的小院,倒像看见无数精致的笼。我们何尝不是那只追着自己尾巴转圈的猫?直到某天在公园长椅上打盹,醒来发现紫薇花瓣落满衣襟,方觉此身已在桃源。原来王维辋川别业的二十景,终究不如他“行到水穷处”那一瞬的顿悟。
  起风时,满园香樟都在摇晃青铜铃铛。菱湖桥望着自己的皱纹在湖面舒展,石缝里的虎耳草开着无人问津的白花。我终于读懂了当年抄在笔记本上的句子:“你不需要一座花园,当你本身就是春天。”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文化馆)
发布日期:202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