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岁月无痕 父爱有迹
文章字数:1,692
李新苗(四川)
父亲,始终是我心头最坚定的力量,像一棵沉默的老树,在我看不见的身后默默守候。每当目光落在他身上,生活的琐碎烦忧、工作的疲惫倦怠便会悄悄消散,心就像找到了归宿,莫名地安定下来。
记忆里的父亲,总带着军人特有的挺拔。一米八左右的身高,身形清瘦却不单薄,许是早年军旅生涯刻下的印记,无论站多久,脊背都绷得笔直,透着一股肃立的劲儿。他话不多,家里的每一处却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衣物叠得棱角分明,物件摆放得整整齐齐,处处透着军人的严谨。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选了警校。向来沉默的父亲,眼里忽然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担忧,最终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话:“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就得一直走下去,走得更远。干这行和我们当兵一样,最要紧的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那时的我,还读不懂这句话里藏着的重量,只笑着点头应下。
后来的四年警校时光,像一场淬炼成钢的旅程,让我从稚气未脱的少年,慢慢走向成熟。清晨的哨音一响起,我便立刻从床上弹起,不敢有半分拖延,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集合点;夜里一声令下,又踩着整齐的步伐投入队列训练。盛夏的艳阳把训练场烤得发烫,站军姿、踢正步、打军体拳,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浸透了衣衫也不敢动;梅雨季的雨丝绵密如织,我们抱着“小雨不算雨,大雨顶过去”的劲,绕着操场跑完五公里,裤脚沾满泥水也咬牙坚持。
我看着手中的被子,从最初蓬松的“汉堡包”,慢慢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也曾在训练间隙偷偷问自己,会不会后悔选了这条苦路。可一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又觉得自己正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那点犹豫便烟消云散。渐渐地,我彻底适应了警校的节奏,常常在电话里跟父亲分享训练的点滴、成长的喜悦。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带着难得的笑意,语气里藏着我从未听过的欣慰:“听你说话这精气神,就知道不一样了。爸之前还担心你吃不了苦,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你的收获,就是给爸最好的消息。”那一刻,父亲的认同、自律与担当带来的坚韧,像一股热流,在心间缓缓淌过。
临近公安联考,我回到家闭门复习,家里静得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还有翻书的轻响。连父亲的脚步声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我。每天,他都会轻轻端来一杯温热的水,放在书桌旁,不多说一句话,转身又轻手轻脚地离开。
那时的我,心里像有千万只小虫在啃咬,焦虑得睡不着觉,常常学到深夜。每当这时,父亲就会站在书房门口,温声劝我:“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该休息就休息,爸妈都相信你,无论结果怎么样。”见我不说话,他也不催,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门口,既怕多说一句打扰我,又放心不下我熬夜伤身体。夜里的风带着凉意,看着他瘦瘦高高的身影在灯光下轻轻战栗,我心里不忍,终于开口说“马上就睡”。直到看着我放下书、上了床,他才放心地转身离开。那一刻,心里的不甘还在,可那些拧成一团的褶皱,却被父亲的温柔悄悄抚平,连呼吸都变得安稳了。
联考成绩揭晓那天,知道大概率要离父母、朋友和家乡很远,我躲在房间里,眼泪止不住地掉。我知道父亲性子温和,绝不会骂我,可正因为这样,我更怕见到他——怕看到他眼里的失望,怕面对那张添了几分沧桑的脸。那时的我甚至想,要是他能骂我一顿,或许心里还能好受些。
不知过了多久,父亲轻轻敲了敲房门。推开门时,我看见他眼镜后熬红的双眼,身上还带着未散的疲惫,却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苗苗,记住了,不管以后去了哪里,你都是人民警察。人生哪能没遗憾?你的从警生涯才刚开头,以后工作了接着学,照样有无限可能。”我愣住了,抬头看向他,就像看到了暗夜里的月亮,轻轻照亮了我心头的阴霾。“对不起爸,让您失望了……”话还没说完,父亲的手重重地搭在我肩上,那力道里,像是要把所有的嘱托与力量都传递给我:“没事,尽力了就不后悔。以后爸妈不在身边,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他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却带着滚烫的温度,那温暖刻进了我心里,我的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
万家灯火里,总有一盏是为我亮的归处;漫长岁月里,总有一份爱,沉默如山,却能顶天立地。那个人,话不多,却为我遮风挡雨,护我一路前行。沿途的花开了又谢,时光走了又来,四年又四年,父亲的爱像日月般岁岁年年照亮我走过的每一片山海。
父亲,始终是我心头最坚定的力量,像一棵沉默的老树,在我看不见的身后默默守候。每当目光落在他身上,生活的琐碎烦忧、工作的疲惫倦怠便会悄悄消散,心就像找到了归宿,莫名地安定下来。
记忆里的父亲,总带着军人特有的挺拔。一米八左右的身高,身形清瘦却不单薄,许是早年军旅生涯刻下的印记,无论站多久,脊背都绷得笔直,透着一股肃立的劲儿。他话不多,家里的每一处却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衣物叠得棱角分明,物件摆放得整整齐齐,处处透着军人的严谨。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选了警校。向来沉默的父亲,眼里忽然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担忧,最终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话:“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就得一直走下去,走得更远。干这行和我们当兵一样,最要紧的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那时的我,还读不懂这句话里藏着的重量,只笑着点头应下。
后来的四年警校时光,像一场淬炼成钢的旅程,让我从稚气未脱的少年,慢慢走向成熟。清晨的哨音一响起,我便立刻从床上弹起,不敢有半分拖延,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集合点;夜里一声令下,又踩着整齐的步伐投入队列训练。盛夏的艳阳把训练场烤得发烫,站军姿、踢正步、打军体拳,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浸透了衣衫也不敢动;梅雨季的雨丝绵密如织,我们抱着“小雨不算雨,大雨顶过去”的劲,绕着操场跑完五公里,裤脚沾满泥水也咬牙坚持。
我看着手中的被子,从最初蓬松的“汉堡包”,慢慢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也曾在训练间隙偷偷问自己,会不会后悔选了这条苦路。可一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又觉得自己正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那点犹豫便烟消云散。渐渐地,我彻底适应了警校的节奏,常常在电话里跟父亲分享训练的点滴、成长的喜悦。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带着难得的笑意,语气里藏着我从未听过的欣慰:“听你说话这精气神,就知道不一样了。爸之前还担心你吃不了苦,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你的收获,就是给爸最好的消息。”那一刻,父亲的认同、自律与担当带来的坚韧,像一股热流,在心间缓缓淌过。
临近公安联考,我回到家闭门复习,家里静得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还有翻书的轻响。连父亲的脚步声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我。每天,他都会轻轻端来一杯温热的水,放在书桌旁,不多说一句话,转身又轻手轻脚地离开。
那时的我,心里像有千万只小虫在啃咬,焦虑得睡不着觉,常常学到深夜。每当这时,父亲就会站在书房门口,温声劝我:“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该休息就休息,爸妈都相信你,无论结果怎么样。”见我不说话,他也不催,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门口,既怕多说一句打扰我,又放心不下我熬夜伤身体。夜里的风带着凉意,看着他瘦瘦高高的身影在灯光下轻轻战栗,我心里不忍,终于开口说“马上就睡”。直到看着我放下书、上了床,他才放心地转身离开。那一刻,心里的不甘还在,可那些拧成一团的褶皱,却被父亲的温柔悄悄抚平,连呼吸都变得安稳了。
联考成绩揭晓那天,知道大概率要离父母、朋友和家乡很远,我躲在房间里,眼泪止不住地掉。我知道父亲性子温和,绝不会骂我,可正因为这样,我更怕见到他——怕看到他眼里的失望,怕面对那张添了几分沧桑的脸。那时的我甚至想,要是他能骂我一顿,或许心里还能好受些。
不知过了多久,父亲轻轻敲了敲房门。推开门时,我看见他眼镜后熬红的双眼,身上还带着未散的疲惫,却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苗苗,记住了,不管以后去了哪里,你都是人民警察。人生哪能没遗憾?你的从警生涯才刚开头,以后工作了接着学,照样有无限可能。”我愣住了,抬头看向他,就像看到了暗夜里的月亮,轻轻照亮了我心头的阴霾。“对不起爸,让您失望了……”话还没说完,父亲的手重重地搭在我肩上,那力道里,像是要把所有的嘱托与力量都传递给我:“没事,尽力了就不后悔。以后爸妈不在身边,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他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却带着滚烫的温度,那温暖刻进了我心里,我的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
万家灯火里,总有一盏是为我亮的归处;漫长岁月里,总有一份爱,沉默如山,却能顶天立地。那个人,话不多,却为我遮风挡雨,护我一路前行。沿途的花开了又谢,时光走了又来,四年又四年,父亲的爱像日月般岁岁年年照亮我走过的每一片山海。
发布日期: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