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开放合作聚要素 激活供销新动能
文章字数:1,323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供销社多维发力破解改革难点,通过建立健全社有企业现代化治理机制和开门开放办社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社企改革、坚持守正创新、聚力开放合作、强化要素集聚,切实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供销品牌影响力,展现新时代供销社的责任与担当。
深化社企改革 破解“谁来干”的难题
由青白江区供销社牵头、社有企业主抓,将全区36家全资及控股企业、基层社整合为农业服务、土产果品、资产管理和会计服务4大专业化运营团队,实行“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一体化运作。实行机关与企业“双线交叉、双向赋能”运行,全员下沉到企业开展“进解优促”服务。实现了对企业“随叫随到、无事不扰”的精准服务,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企业市场响应速度和攻坚能力明显增强。
坚持守正创新 明晰“干什么”的方向
青白江区供销社全面规范社有企业及开放联盟成员对外标识使用,擦亮供销金字招牌。强化供销主责主业,整合为农服务资源,聚焦农资、农产品、日用品等主责主业,进一步完善“1+7+N”区镇村三级农资配送和日用品供储体系,实现镇、村(社区)服务全覆盖。创新供销文化产品。推出供销社“搪瓷杯”“文化衫”“丝路红酒”等10余款文创产品,有效提升了供销社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凝聚力,开辟了新的宣传载体和经营增长点,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供销文化的认同。
聚力开放合作 探索“怎么干”的路径
青白江区供销社在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供销+”的成功路径。拓展“供销+联盟”合作。成员单位扩容至190余家,服务网络持续扩大,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探索“供销+国企”联合。推动社有企业逐步由传统“包租婆”向资产“运营商”转型。开展“供销+村社”融合。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带动专合社发展和农民就业,村集体年投资回报率最高达17%。
深化“供销+银企”联动。联合工商银行、四川银行,探索“供销+云管理+金融”县域流通服务赋能新模式,提升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强化要素集聚 夯实“靠啥干”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供销社取得的各项成就,首先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社的具体指导,区级财政经费支持同比增加12.5%,政策与资金保障更加有力。
向系统要联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不断拓展供销社系统“上下贯通”合作渠道,提升项目运作与资源整合能力,促进国家战略性农资储备库和供销冷链等项目签约。
向内部要质效。全面推行社有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系统整体运行质效显著提升。注重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着力锻造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认真较真和实干实效的供销干部队伍,实现从传统计划体制“老宠儿”向现代市场“弄潮儿”的转变。
“十四五”期间,青白江区供销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开门开放办社,聚力开放合作,多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供销答卷。青白江区供销社积极推动总社、省社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培育全省“基层社示范社”13个、全市乡村振兴“十佳基层供销社示范社”2个,“三社”融合经验先后5次被省供销社简报刊发推广,开放合作工作作为全市唯一区(市)县代表在全省现场会交流。依托中欧班列实现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00余万元,年均带动农产品销售300余万元。
陈琴 罗邓
深化社企改革 破解“谁来干”的难题
由青白江区供销社牵头、社有企业主抓,将全区36家全资及控股企业、基层社整合为农业服务、土产果品、资产管理和会计服务4大专业化运营团队,实行“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一体化运作。实行机关与企业“双线交叉、双向赋能”运行,全员下沉到企业开展“进解优促”服务。实现了对企业“随叫随到、无事不扰”的精准服务,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企业市场响应速度和攻坚能力明显增强。
坚持守正创新 明晰“干什么”的方向
青白江区供销社全面规范社有企业及开放联盟成员对外标识使用,擦亮供销金字招牌。强化供销主责主业,整合为农服务资源,聚焦农资、农产品、日用品等主责主业,进一步完善“1+7+N”区镇村三级农资配送和日用品供储体系,实现镇、村(社区)服务全覆盖。创新供销文化产品。推出供销社“搪瓷杯”“文化衫”“丝路红酒”等10余款文创产品,有效提升了供销社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凝聚力,开辟了新的宣传载体和经营增长点,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供销文化的认同。
聚力开放合作 探索“怎么干”的路径
青白江区供销社在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供销+”的成功路径。拓展“供销+联盟”合作。成员单位扩容至190余家,服务网络持续扩大,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探索“供销+国企”联合。推动社有企业逐步由传统“包租婆”向资产“运营商”转型。开展“供销+村社”融合。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带动专合社发展和农民就业,村集体年投资回报率最高达17%。
深化“供销+银企”联动。联合工商银行、四川银行,探索“供销+云管理+金融”县域流通服务赋能新模式,提升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强化要素集聚 夯实“靠啥干”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供销社取得的各项成就,首先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社的具体指导,区级财政经费支持同比增加12.5%,政策与资金保障更加有力。
向系统要联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不断拓展供销社系统“上下贯通”合作渠道,提升项目运作与资源整合能力,促进国家战略性农资储备库和供销冷链等项目签约。
向内部要质效。全面推行社有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系统整体运行质效显著提升。注重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着力锻造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认真较真和实干实效的供销干部队伍,实现从传统计划体制“老宠儿”向现代市场“弄潮儿”的转变。
“十四五”期间,青白江区供销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开门开放办社,聚力开放合作,多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供销答卷。青白江区供销社积极推动总社、省社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培育全省“基层社示范社”13个、全市乡村振兴“十佳基层供销社示范社”2个,“三社”融合经验先后5次被省供销社简报刊发推广,开放合作工作作为全市唯一区(市)县代表在全省现场会交流。依托中欧班列实现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00余万元,年均带动农产品销售300余万元。
陈琴 罗邓
发布日期: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