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在田间地头彰显代表担当
文章字数:1,516
  □李彬 本报记者 庞贵唐
  近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白花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在筠连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举行,村民们与人大代表一道共同庆祝乡村振兴取得的可喜成果。昔日泥泞的稻田里人头攒动,群众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稻田摸鱼抓鸭、稻田集市、打糍粑、挑玉米比赛等活动不断把气氛推向高潮。
   建言献策走在前面 “代表之声”成为园区建设的助推剂
  群众利益无小事。“筠连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筠连镇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涉及农户780户3500余人,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镇党委明确要求。
  混凝土浇灌的田埂保水效果差,灌溉水源要有充分保障,生产便道要便民利民,产业发展要强化分工合作……人大代表们走村入户,一家一户地听取意见,一条一条地进行梳理,然后向业主方、施工方一一提出。
  “从项目设计到技术方案,从工程施工到组织验收,镇人大代表之家乡村振兴代表小组的10多名代表全程参与其中,事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落实。”筠连镇人大代表、白花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坤说。
  园区道路平坦通畅,微风吹来,上千亩水稻浸润着稻花的清香,引来县城及周边的居民在其间骑行或休闲锻炼,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筠连农旅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负责人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当初人大代表的主动作为,没有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的园区建设进展不会这么快,效果就没有这么好!”
  常态监督贯穿始终 “代表之行”成为经营管理的添加剂
  农业产业项目的经营管理一直是乡村振兴中的老大难问题,基层人大代表们都非常清楚,常态化监督也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们肩上。
  从工程施工安全、质量保障,到隐蔽工程、监理记录,再到务工人员管理、统筹制度机制建设,随处可见人大代表忙碌的身影。然而,监督发现,面对稻田缺水、劳动力缺乏、生产进度慢等困难,运营公司却没有成熟的预案。
  “监督既要主动发现问题,更要帮助解决问题。”县人大代表王明刚表示。针对缺水问题,代表主动靠前监督,并协调打井4口、安装管道13千米。针对移栽难问题,明确10名县、镇人大代表分片监督协调,确保1000余亩水稻限时移栽完工。针对大田管理问题,监督村集体公司动员3名“土专家”、15名“田秀才”参与水稻育苗、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人大代表‘双向奔赴’,既当监督员,又当服务员,不仅助推了经营管理,而且促进了资源整合,加强了群众交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争取人大代表的支持,为建好园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实践经验借鉴。”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助推发展主动出击 “代表之力”成为集体经济的孵化剂
  代表们趁热打铁,借园区建设发展之机,围绕怎样让集体经济强起来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加快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和讨论。
  “集体经济不仅是村集体的‘发言权’,更是引领村民发展的‘风向标’。园区‘热’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却‘冷’在原地。这不正常。”镇人大代表李健说。
  说干就干。组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村组干部到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高县庆岭村等地学习先进经验。探索依托园区生产经营,实行农事社会化服务和多元经营补充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人大代表分领任务,与村组干部一道共同推动任务落实。在人大代表的引领和监督下,村集体公司通过购买、整合500余万元的农业机械设备、引入专业技术,重点承接园区“耕、种、防、收”全流程农事社会化服务,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实现集体稳定增收。同时,构建“服务+资产+投资”的多元增收体系,通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开展固定资产及机械出租等方式,拓展非农业务收入,获取稳定投资收益,仅两年,该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就达到130余万元。
  “今天特别高兴,我家6个人的土地,每年租金有近5000元,务工又能挣到10000多元,还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分到240元,活少干了,收入却增加了!”在分红大会现场,刘大叔高兴地说。
发布日期: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