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能力提升“强技” 服务创新“暖心”
文章字数:1,728

在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一支专业、温暖、高效的队伍是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基石。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重庆办事处(以下简称“重庆办事处”)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核心工作,通过强化提升专业素养、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互助保障工作队伍,为重庆职工构筑起坚实可靠的互助保障屏障。
能力提升,专业培训育精兵。面对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重庆办事处坚持“以人为本、以训促干、以学促效”,系统化、多层次、全覆盖开展能力培训。
2024年,重庆办事处聚焦基层能力短板,在潼南、石柱等多个区县分批组织开展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累计培训一线经办人员150余名,有效增强了综合履职能力,推动了基层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在区县层面,培训推广工作同样扎实推进。各区县总工会及产业工会2024年开展各类培训多场,参训5000余人次,实现了业务培训的广泛覆盖。为确保政策传达规范统一,重庆办事处精心研发标准化政策宣讲课件,形成统一模板,提升了解读的权威性和清晰度。例如,在2024年的内部业务比拼中,多位经办人员通过自评和互评,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学习了同事的优点,进一步提升了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025年,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重庆办事处积极承接总会核心业务系统在全市的试点推广。开展试点工作培训会议,80余名区县专兼职人员参加。会议明确新系统依托“一网通办”,践行“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的服务理念。首批10个试点区县专职人员接受“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结业考核”一体化培训,显著增强了数字化应用与系统操作能力。培训通过PPT讲解和实操演示,带领学员完成入会、理赔等业务流程,并进行综合测试,确保人人熟练掌握。
7月1日,首批试点单位顺利上线新系统,初步建成“经办人—代办处—办事处”高效协同的三级联动机制,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沙坪坝区总工会经办人员通过培训熟练掌握了新系统操作,显著提高了理赔效率。
服务创新,暖心行动显担当。队伍建设的最终成效,体现在服务品质与职工满意度上。2024年,重庆办事处着力打造“健康公益体检”“互助保障杯文体活动”“互助关爱包”三大品牌项目,全年累计服务职工超3万人次。这些服务既精准呼应职工需求,也生动传递出“娘家人”的温暖。
在推进数字化服务方面,重庆办事处持续优化“重庆互助会”微信公众号功能,职工可在线实时查询参保状态、理赔进度、体检报告,并参与有奖问答等互动活动。2024年开展的18期线上政策问答,总点击量2.5万次,参与人数2.3万人次,显著提升了职工对互助保障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积极性。
服务温度在一线彰显。2024年8月,綦江区总工会组织650余名企业职工参加“互助健康行·公益体检”,医务人员携带专业设备深入厂区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一位职工满意地表示:“利用工间休息就做完体检,还收到贴心早餐,非常温暖!”同年7月,丰都县南天湖景区开展“互助保障杯”职工健步走活动,300余名职工在运动中感受到工会的关怀。此外,重庆办事处联合沙坪坝区总工会推出“互助健康行·公益讲堂”,邀请心理学专家在线授课,单场直播吸引3200余名职工参与互动,有效拓宽了心理服务覆盖面。
2025年,重庆办事处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群体,开展了专项赠险活动。例如,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赠送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累计覆盖1.2万人次。一位快递小哥在收到赠险后感动地说:“这份保障让我们干活更安心,感受到了工会的实实在在的关怀。”
制度保障,文化浸润铸铁军。重庆办事处在机制方面,建立起常态化学习、科学考核、协同联动、质量监控及创新容错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为队伍专业成长和服务优化提供坚实支撑。
例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实施“理论+实操+考核”一体化培养;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打通“经办人—代办处—办事处”协同脉络,提升服务响应效率;推行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将服务质量、职工满意度与个人发展挂钩,激发团队内生动力。积极倡导“至善至诚”的服务文化,通过开展服务承诺、故事分享、典型选树等活动,引导职工将“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助文化也在机制中自然生长——通过开展团队共建增强协作精神,推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同体意识,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特约记者 刘启阳 何军林
发布日期: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