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王国华散文二题
文章字数:2,362
作者简介:
王国华 河北阜城人。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城愁”散文的倡导者和书写者。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散文金奖、第八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六届深圳十大佳著奖等。已出版《街巷志:深圳已然是故乡》《街巷志:一朵云来》《掌上花园》等二十余部作品。
河边的果实
果实掉到身后,“啪”地一声;刚一回头,前面又“啪”地一声,吓得行人一哆嗦。用不着害怕,果实仿佛长了眼睛,这么密集地掉落都不会砸到人们身上——人和植物仿佛已达成某种默契。
福田河极窄,一湾清水托着两岸的果木。本地蒲桃居多,开白色的花;偶有几棵洋蒲桃,开粉红的花。花都带着绒毛,柔柔的。春天的时候,二者以花色区分;夏初,它们以果实区分。本地蒲桃的果实像一个乒乓球,黄绿色,裹着硬硬的核。据说可以吃,但我从没有尝过。洋蒲桃的果实洋红色,呈梨形或圆锥形,顶部凹陷。夏日南方市场常见,人称“莲雾”,口感清甜,味淡,像雾像云又像风,名称中带一“雾”字,堪为点睛之笔。
还有芒果树。该物过于普通,若无果实点缀,不论给它冠以何名,它都无法理直气壮地反驳。如今,怀揣一堆长到半大的芒果,它似乎有点底气了。那些芒果圆鼓鼓的,从形状上看简直不像芒果,被一根根细绳吊着,青色、青涩。它很决绝,一意向旁边的蒲桃看齐。
荔枝树的枝干黑而粗粝,七扭八歪。与其他树木比起来,它对人类的善意最明显,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人类攀上高处采摘果实。可是果实呢?抬头望,树上的荔枝真小,堪比手指肚,绿色,无积极进取之势。阳光揉搓它们身上那一个个小疙瘩,似在鼓励。那边厢却无动于衷,一副恹恹的样子。几天过去,再见时,绿荔枝有的干枯而死,有的掉落地面。
菠萝蜜挂在树干上,本该又长又圆的它们,长成了歪把子状,形容怪异,像是被谁打了一拳,凹进去一块,然后凝固了。其中一个还蒙着一层薄薄的白棉絮。旁边的木棉树笔直地扎向天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它已经把种子甩掉,种子随着棉絮飞向哪里、落在哪里,全是春风的安排。
一个人躺在一棵树的树杈中间,两只手架着手机,保持着这一个姿势久久不变。暖风从水边漾上来,经过树林过滤,变成了凉爽的风。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每人骑着一辆小车,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鱼贯而过。清清爽爽的脸蛋,干干净净的衣服,显示着他们都是意料之中的果实。
而树上的那些被定义为不成器的果实,它们知道自己是绿化树,只管在河岸上敲边鼓,不承担为人类提供食物之责。有一些果实是可以吃的,但转头看看其他果实,也便不再绷着了,向着那一群自由的同伴跑去。
地上尽是果实,在路边,在草丛里,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要么浑身上下都是裂开的缝,要么烂掉了半边,果核滚落,稀稀的黄色汤汁四处流淌。芒果黑灰,上面布满一个个斑点;莲雾扎在一根细小的枯枝上,粉嫩的外皮伤痕累累。我试着将其拔出来,却露出一个触目惊心的窟窿,赶紧又插上。木瓜瘪瘪的,有皮无肉……清洁工每隔一会儿就要往复一次,把刚刚掉下的果实扫到一起,倒进垃圾箱里。
丰收季节已到,就让它们跟着季节而生吧。
铁扇关门
环水皆山也。
山青而高,人行其中,如同尘埃。若摄入镜头,山又成一若隐若现背景,被人遮挡和打扮。谁大谁小谁真谁假,且不管它。冬季微凉的风不掩其翠。清冷白雪卡在巍峨南岭背面,千年万年呆愣愣地望着这边,不能过来还是不敢过来,也不管它。
众山之间仰卧着一片水,是一个水库,名铁扇关门。其名号吸引我匆匆赶来。真是匆匆,头一天听说,第二天就从宝安开车奔向大鹏半岛,九十公里,两小时。我要看看铁扇长什么样子,为什么关门,是如何关门的。名不副实亦可,敢把这样一个突兀的名字戴在头上,已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水库并不小,在山的压迫下又显得微渺。岸边有铁门,上书:“饮用水源,禁止入内”。隔着栅栏,水面波光乱闪,风吹略有小浪。蟛蜞菊的黄花在岸边晃来晃去。几棵树倾斜着身子,越躺越歪,树头已经触到水面。一只鸟跳上去,轻轻踮着脚,生怕一用力将其摁入水下。堤坝有些年头了,曾经新鲜的石灰色变成了陈旧的灰色。岸边搭着脚手架,一群建筑工人正把一车巨大石头卸下来。他们拉着架势做一件很大的事情,要让这潭水旧貌换新颜。
遥望对岸,影影绰绰。问,以前这里有一个村子吧?一工人答,是的,生态治理,早已移民。问,现在还有人住吗?答,没有。
我想说自己似乎看见了人,怕吓着他。又问,那个村子也叫铁扇关门吗?答曰,不清楚。这么小的一个村子,谁关心它。
开车至此,只一条路,两车道,错车需要小心翼翼,超车很难,倒车更甭想。整个大鹏半岛差不多都这样。除了海就是山,山林使劲把道路往海边挤,道路瘦弱不堪,挤不过它。山与海,是其另一面。沿此路走到头,乃东涌沙滩,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仍可下海,水并不凉。海浪一波一波,遥望着此处的湖水。
若敷衍其事,此处的铁扇关门可以理解为地势险要,两扇门一关,谁也进不来、出不去。查相关资料,广东境内还有两个地方,亦以此名。一在梅州,蕉城至蓝坊镇公路旁,距县城五公里处,两面石山夹一谷,交通要道一条。另一处在潮州,是一瀑布,大水跌下来,呈扇形,又有关门之势,因此得名。常理推论,从北至南,三地同名,定非各自原创,至于谁先谁后,无需管它。第一个起用此名者有创造力,第二个有鉴赏力,第三个有接受力。都挺好。
我内心里也有一个铁扇关门,即使被眼前“真实的铁扇关门”疯狂碾压,它仍未消失。它大不同于此景,更不同于前两者。它色彩斑斓,造型多样,水波荡漾,上接着天,下连着地,里面隐藏着人和故事,那么坚硬、真切。它就根植于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天天在我眼前晃,我却不能用文字将其描述出来,也不能讲给你听,一旦具体化,如同一瓢热水浇到好不容易堆出来的雪人上,马上消失,再也找不回来。它对我如此重要,以致我翻山越岭来探望一下。
若有人打听有关铁扇关门的事情,我只能把大鹏半岛上的这一潭水指给你,最多再指一指潮州和梅州,其他免谈。
王国华 河北阜城人。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城愁”散文的倡导者和书写者。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散文金奖、第八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六届深圳十大佳著奖等。已出版《街巷志:深圳已然是故乡》《街巷志:一朵云来》《掌上花园》等二十余部作品。
河边的果实
果实掉到身后,“啪”地一声;刚一回头,前面又“啪”地一声,吓得行人一哆嗦。用不着害怕,果实仿佛长了眼睛,这么密集地掉落都不会砸到人们身上——人和植物仿佛已达成某种默契。
福田河极窄,一湾清水托着两岸的果木。本地蒲桃居多,开白色的花;偶有几棵洋蒲桃,开粉红的花。花都带着绒毛,柔柔的。春天的时候,二者以花色区分;夏初,它们以果实区分。本地蒲桃的果实像一个乒乓球,黄绿色,裹着硬硬的核。据说可以吃,但我从没有尝过。洋蒲桃的果实洋红色,呈梨形或圆锥形,顶部凹陷。夏日南方市场常见,人称“莲雾”,口感清甜,味淡,像雾像云又像风,名称中带一“雾”字,堪为点睛之笔。
还有芒果树。该物过于普通,若无果实点缀,不论给它冠以何名,它都无法理直气壮地反驳。如今,怀揣一堆长到半大的芒果,它似乎有点底气了。那些芒果圆鼓鼓的,从形状上看简直不像芒果,被一根根细绳吊着,青色、青涩。它很决绝,一意向旁边的蒲桃看齐。
荔枝树的枝干黑而粗粝,七扭八歪。与其他树木比起来,它对人类的善意最明显,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人类攀上高处采摘果实。可是果实呢?抬头望,树上的荔枝真小,堪比手指肚,绿色,无积极进取之势。阳光揉搓它们身上那一个个小疙瘩,似在鼓励。那边厢却无动于衷,一副恹恹的样子。几天过去,再见时,绿荔枝有的干枯而死,有的掉落地面。
菠萝蜜挂在树干上,本该又长又圆的它们,长成了歪把子状,形容怪异,像是被谁打了一拳,凹进去一块,然后凝固了。其中一个还蒙着一层薄薄的白棉絮。旁边的木棉树笔直地扎向天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它已经把种子甩掉,种子随着棉絮飞向哪里、落在哪里,全是春风的安排。
一个人躺在一棵树的树杈中间,两只手架着手机,保持着这一个姿势久久不变。暖风从水边漾上来,经过树林过滤,变成了凉爽的风。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每人骑着一辆小车,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鱼贯而过。清清爽爽的脸蛋,干干净净的衣服,显示着他们都是意料之中的果实。
而树上的那些被定义为不成器的果实,它们知道自己是绿化树,只管在河岸上敲边鼓,不承担为人类提供食物之责。有一些果实是可以吃的,但转头看看其他果实,也便不再绷着了,向着那一群自由的同伴跑去。
地上尽是果实,在路边,在草丛里,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要么浑身上下都是裂开的缝,要么烂掉了半边,果核滚落,稀稀的黄色汤汁四处流淌。芒果黑灰,上面布满一个个斑点;莲雾扎在一根细小的枯枝上,粉嫩的外皮伤痕累累。我试着将其拔出来,却露出一个触目惊心的窟窿,赶紧又插上。木瓜瘪瘪的,有皮无肉……清洁工每隔一会儿就要往复一次,把刚刚掉下的果实扫到一起,倒进垃圾箱里。
丰收季节已到,就让它们跟着季节而生吧。
铁扇关门
环水皆山也。
山青而高,人行其中,如同尘埃。若摄入镜头,山又成一若隐若现背景,被人遮挡和打扮。谁大谁小谁真谁假,且不管它。冬季微凉的风不掩其翠。清冷白雪卡在巍峨南岭背面,千年万年呆愣愣地望着这边,不能过来还是不敢过来,也不管它。
众山之间仰卧着一片水,是一个水库,名铁扇关门。其名号吸引我匆匆赶来。真是匆匆,头一天听说,第二天就从宝安开车奔向大鹏半岛,九十公里,两小时。我要看看铁扇长什么样子,为什么关门,是如何关门的。名不副实亦可,敢把这样一个突兀的名字戴在头上,已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水库并不小,在山的压迫下又显得微渺。岸边有铁门,上书:“饮用水源,禁止入内”。隔着栅栏,水面波光乱闪,风吹略有小浪。蟛蜞菊的黄花在岸边晃来晃去。几棵树倾斜着身子,越躺越歪,树头已经触到水面。一只鸟跳上去,轻轻踮着脚,生怕一用力将其摁入水下。堤坝有些年头了,曾经新鲜的石灰色变成了陈旧的灰色。岸边搭着脚手架,一群建筑工人正把一车巨大石头卸下来。他们拉着架势做一件很大的事情,要让这潭水旧貌换新颜。
遥望对岸,影影绰绰。问,以前这里有一个村子吧?一工人答,是的,生态治理,早已移民。问,现在还有人住吗?答,没有。
我想说自己似乎看见了人,怕吓着他。又问,那个村子也叫铁扇关门吗?答曰,不清楚。这么小的一个村子,谁关心它。
开车至此,只一条路,两车道,错车需要小心翼翼,超车很难,倒车更甭想。整个大鹏半岛差不多都这样。除了海就是山,山林使劲把道路往海边挤,道路瘦弱不堪,挤不过它。山与海,是其另一面。沿此路走到头,乃东涌沙滩,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仍可下海,水并不凉。海浪一波一波,遥望着此处的湖水。
若敷衍其事,此处的铁扇关门可以理解为地势险要,两扇门一关,谁也进不来、出不去。查相关资料,广东境内还有两个地方,亦以此名。一在梅州,蕉城至蓝坊镇公路旁,距县城五公里处,两面石山夹一谷,交通要道一条。另一处在潮州,是一瀑布,大水跌下来,呈扇形,又有关门之势,因此得名。常理推论,从北至南,三地同名,定非各自原创,至于谁先谁后,无需管它。第一个起用此名者有创造力,第二个有鉴赏力,第三个有接受力。都挺好。
我内心里也有一个铁扇关门,即使被眼前“真实的铁扇关门”疯狂碾压,它仍未消失。它大不同于此景,更不同于前两者。它色彩斑斓,造型多样,水波荡漾,上接着天,下连着地,里面隐藏着人和故事,那么坚硬、真切。它就根植于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天天在我眼前晃,我却不能用文字将其描述出来,也不能讲给你听,一旦具体化,如同一瓢热水浇到好不容易堆出来的雪人上,马上消失,再也找不回来。它对我如此重要,以致我翻山越岭来探望一下。
若有人打听有关铁扇关门的事情,我只能把大鹏半岛上的这一潭水指给你,最多再指一指潮州和梅州,其他免谈。
发布日期: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