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四川“十四五”扩大内需成果丰硕
文章字数:1,315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10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会上,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介绍,“十四五”以来,四川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推动实施了一大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省项目投资年均增长10.5%,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纳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万亿元。发布会上,陶剑锋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有关情况。
筑牢经济增长“硬支撑” “铁公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
高铁骨干通道加快畅通,成宜高铁、渝昆高铁川渝段等建成通车,成渝中线、成达万等高铁加快建设,铁路运营里程近7000公里,新增铁路运营里程超1600公里,已建和在建铁路覆盖全省21个市(州);公路网通达能力显著提升,新建成高速公路超2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历史性突破1万公里、在全国位于前列,高速公路覆盖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安装充电设施,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持续跃升,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成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民航第四城”;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等工程建成投用,结束了川南片区无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的历史。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四川造”的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涌现
“十四五”以来,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0.8%,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大科学装置不断涌现,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通过国家验收,全省国家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加速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首批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落地绵阳,贡嘎二号、天行者1号等一批人形机器人相继亮相,深度参与国家载人航天等重大任务,为C919国产大飞机、神舟飞船等贡献“四川智慧”和“四川力量”;新质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京东方第8.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等落地投产,有力推动四川省在新型显示、动力电池等领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推动发展成果“暖人心” “有温度”的社会民生项目持续落地
教育医疗供给持续优化,新增9所职业教育院校,支持3054所义务教育学校、397所普通高中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一老一小服务更加完善,建成养老服务机构2596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65万张,新增托位18.6万个;安居工程改善居住环境,改造老旧小区2.98万个,改造各类城市管网5.2万公里,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725套。
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更协调” “筑屏障”的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扎实推进
能源安全贡献四川力量,白鹤滩等世界级大型水电站拔地而起,全球最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两河口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6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四年来,四川新建高标准农田1328.9万亩、改造提升444.3万亩;生态安全底色更加鲜明,长江、黄河干流四川段水质稳定达到域类,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应急救援能力全面加强,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投用,四川省应急救援中心基地项目加快建设,救援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
发布日期: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