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老街喝茶忆三毛
文章字数:1,243
赵瑜
周末,和朋友去南岸区黄桷垭,悠闲地逛逛黄桷垭老街。
这条重庆主城区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古街之一,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年间,曾是背夫马帮歇息之地、官府兵营驿站驻地。随着重庆开埠,人口汇聚、商贾云集,逐渐发展成为百姓安居乐业、店铺林立的繁华街市。云南钱王王炽、政界商界文化界名人李奎安、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著名现代作家三毛都曾在此居住。
小时候来过这里,记忆中的三毛旧居,是个破旧的院子,两边有低矮的木头房子,经历霜风露气,久远年代的脚印如梦一般遗留在青石板上。很长一段斑驳沧桑、破旧失修,以至于后来读到三毛那风语般的散文,我都有点吃惊:她,居然曾经和我生活在一个空间。
随着黄桷垭老街的修复和重开,三毛故居慢慢闹热了起来。这里成了文学爱好者和书友们怀念三毛的小小寄托馆,时常有文化活动,游客可以在这里听三毛的故事,追随她书中的旅程,再挑选一张喜爱的明信片,盖上一个有着三毛笑脸的邮戳,将一份思念寄出,穿越时空抚今追昔。
三毛故居幽静的门前,有一个晒太阳的院子,黄桷树冠如巨伞,小猫慵懒地蜷着睡觉。这里没有噪人的音乐,也没有繁琐的小吃,木头的桌椅,供应红茶、花茶。我要了花茶,泡得淡淡的,却味道纯正,齿颊留香,我们猜想大概是用南山泉水泡的吧,那一朵朵憔悴的茉莉在水里一瓣瓣张开,水灵灵地鲜活过来,雪白可人。而周围,还有农夫叫卖清明菜、蒲公英、野葱头,绿茵茵的,鲜嫩嫩的;也有手艺人做的糯米粽子、糍粑块、老咸菜,是城里人稀罕的好东西。我们有点感动地品味着这一刻,听山风吹得山林簌簌作响,慢啜着清淡从容的怡人时光。
三毛有句名言:“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真的,也许每个人的心灵在某些时刻都需要这种简单的放松。生活有时太像一根鞭子,策着我们马不停蹄,于纷繁复杂中沉沉浮浮。那么多铺天盖地的新名词,又那么匆忙地折旧。一切仿佛都太快,如同超速列车。人们总说我太忙,我太累,却没时间静心想一想“忙”和“累”究竟是为什么。
喝一口黄桷垭的茶,再读一本出生在黄桷垭老街的三毛的书。这位奇女子曾经用她的文字征服了世人,如今她虽已化为撒哈拉沙漠里的一粒沙,但故居前的茶席,依然在讲述她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正如茶席的美女主理人,从崇拜三毛,到做成热爱的事业,她可以讲上三天三夜。“幽幽南山上,黄葛古道来。青青石板路,商贾马蹄响。绿绿树荫间,清风拂面爽。浓浓老街味,散发古色香。”黄葛古道的文脉,就这样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青年。
来三毛故居,找一张桌子,点一杯清茶,慢慢品尝。茶不一定要上等,但心一定要静;谈资不一定要丰富,但朋友一定要知心。随意地聊聊,聊聊音乐,聊聊老友,聊聊曾经感动过的文学、旧日电影。如同缤纷的都市向往着清新的田野,看过串串耀眼的霓虹灯,心中闪烁的依然是故乡小木屋里昏黄的烛光。摘掉面具,卸去油彩,生活的本质依然透明、朴实而美丽。
在山风里,重温那首儿歌:黄桷垭,黄桷垭,黄桷垭下有个家。生个儿子会打仗,生个女儿写文章……
(作者系重庆市南岸区文联主席)
周末,和朋友去南岸区黄桷垭,悠闲地逛逛黄桷垭老街。
这条重庆主城区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古街之一,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年间,曾是背夫马帮歇息之地、官府兵营驿站驻地。随着重庆开埠,人口汇聚、商贾云集,逐渐发展成为百姓安居乐业、店铺林立的繁华街市。云南钱王王炽、政界商界文化界名人李奎安、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著名现代作家三毛都曾在此居住。
小时候来过这里,记忆中的三毛旧居,是个破旧的院子,两边有低矮的木头房子,经历霜风露气,久远年代的脚印如梦一般遗留在青石板上。很长一段斑驳沧桑、破旧失修,以至于后来读到三毛那风语般的散文,我都有点吃惊:她,居然曾经和我生活在一个空间。
随着黄桷垭老街的修复和重开,三毛故居慢慢闹热了起来。这里成了文学爱好者和书友们怀念三毛的小小寄托馆,时常有文化活动,游客可以在这里听三毛的故事,追随她书中的旅程,再挑选一张喜爱的明信片,盖上一个有着三毛笑脸的邮戳,将一份思念寄出,穿越时空抚今追昔。
三毛故居幽静的门前,有一个晒太阳的院子,黄桷树冠如巨伞,小猫慵懒地蜷着睡觉。这里没有噪人的音乐,也没有繁琐的小吃,木头的桌椅,供应红茶、花茶。我要了花茶,泡得淡淡的,却味道纯正,齿颊留香,我们猜想大概是用南山泉水泡的吧,那一朵朵憔悴的茉莉在水里一瓣瓣张开,水灵灵地鲜活过来,雪白可人。而周围,还有农夫叫卖清明菜、蒲公英、野葱头,绿茵茵的,鲜嫩嫩的;也有手艺人做的糯米粽子、糍粑块、老咸菜,是城里人稀罕的好东西。我们有点感动地品味着这一刻,听山风吹得山林簌簌作响,慢啜着清淡从容的怡人时光。
三毛有句名言:“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真的,也许每个人的心灵在某些时刻都需要这种简单的放松。生活有时太像一根鞭子,策着我们马不停蹄,于纷繁复杂中沉沉浮浮。那么多铺天盖地的新名词,又那么匆忙地折旧。一切仿佛都太快,如同超速列车。人们总说我太忙,我太累,却没时间静心想一想“忙”和“累”究竟是为什么。
喝一口黄桷垭的茶,再读一本出生在黄桷垭老街的三毛的书。这位奇女子曾经用她的文字征服了世人,如今她虽已化为撒哈拉沙漠里的一粒沙,但故居前的茶席,依然在讲述她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正如茶席的美女主理人,从崇拜三毛,到做成热爱的事业,她可以讲上三天三夜。“幽幽南山上,黄葛古道来。青青石板路,商贾马蹄响。绿绿树荫间,清风拂面爽。浓浓老街味,散发古色香。”黄葛古道的文脉,就这样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青年。
来三毛故居,找一张桌子,点一杯清茶,慢慢品尝。茶不一定要上等,但心一定要静;谈资不一定要丰富,但朋友一定要知心。随意地聊聊,聊聊音乐,聊聊老友,聊聊曾经感动过的文学、旧日电影。如同缤纷的都市向往着清新的田野,看过串串耀眼的霓虹灯,心中闪烁的依然是故乡小木屋里昏黄的烛光。摘掉面具,卸去油彩,生活的本质依然透明、朴实而美丽。
在山风里,重温那首儿歌:黄桷垭,黄桷垭,黄桷垭下有个家。生个儿子会打仗,生个女儿写文章……
(作者系重庆市南岸区文联主席)
发布日期: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