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本版导读

四川交出“十四五”产业发展亮眼答卷
六大亮点勾勒发展新图景
文章字数:1,310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十四五’以来,四川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积极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10月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介绍了四川“十四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成就。翟刚表示,在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主要呈现出六大亮点。
  一是工业规模和质效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加到1.79万亿元,在全国排位提升至第7位。工业发展质效明显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分别增长了50%、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3%,位居全国第7位、前十经济大省第1位。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8.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15.4%。
  二是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先后迈上万亿级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3个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大关。四川省积极打造17条重点产业链,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群数量、规模均位居中西部首位。布局25条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全省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2.6%、较“十三五”末提高3.3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四川省加速推动成果转化,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19家、数量居西部第一,布局建设1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4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其中16家中试平台入选国家培育名单。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四川造”大国重器精彩亮相,运-20、C919大飞机机头实现批量交付,世界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研制成功,全链首台“四川造”高端装备盾构机“川山甲1号”成功下线,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顺利运行,兵装58所机器狼亮相九三阅兵,全国首套脑控外骨骼机器人正式发布,全球首个用于治疗肺癌的抗体偶联药物“佳泰莱”成功获批。
  四是发展势能显著增强。“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制造业项目超过1.5万个,带动制造业投资超2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五是智能绿色转型加速升级。“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翟刚介绍,近两年通过集中攻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计划在2027年底实现全覆盖。同时,智能制造加快推进,打造全国“数字领航”企业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1家、国家5G工厂48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此外,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零碳工业园区试点,累计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745家、绿色工业园区1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工业园区数量均居西部第一。
  六是企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十四五”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约12%。推动工业企业“上规、上市、上榜、上云”,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9万家,A股上市工业企业134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6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9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上云企业43万家。
发布日期: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