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四川交出“十四五”成绩单
文章字数:1,239
□本报记者 马工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9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
“总的来看,‘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进展符合预期、重大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表示。这五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经济大省挑大梁政治责任扛得更牢,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安全保障坚实有力。
其中,五组数据展示了五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生的可喜变化。
6万亿元和第5位
“十四五”以来,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过2个万亿元大关、超过6万亿元,在全国排位升至第5位、实现历史性晋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30%和60%
全省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培育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51条、8700万人次和1万亿元
全省内联外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进出川大通道新增13条、达到51条,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成都成为“中国航空第三城”,对外开放能级大幅提升,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规模、居中西部第1位。
80%和100%
全省绿色低碳转型迈出了新步伐。清洁能源年均发电量超过4000亿千瓦时,占比超过80%、居全国第1位,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
6.7%和500万人
全省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5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
此外,四川“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提升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作为四川“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之一,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从6.3万亿元增长至8.7万亿元,对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全省183个县(市、区)平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3.7亿元、较2020年增加88.1亿元。四川重点从“抓强、壮干、提弱”三个方面着力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培育发展龙头,打造县域经济强县强区。2024年,四川经济总量超600亿元的县域达到27个,比2020年增加13个。今年,四川省入围全国百强县7个,数量居全国第5、西部第1;入围全国百强区13个,数量居全国第3、西部第1。发展特色经济,壮大县域中坚力量。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附加值;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向发力;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全省经济总量达200亿元至600亿元的县域增加到78个,占全省县域总数的42.6%。县域经济结构正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加快演进。强化托底性帮扶,推动39个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去年,39个欠发达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2022年提高了五千多元。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9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
“总的来看,‘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进展符合预期、重大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表示。这五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经济大省挑大梁政治责任扛得更牢,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安全保障坚实有力。
其中,五组数据展示了五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生的可喜变化。
6万亿元和第5位
“十四五”以来,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过2个万亿元大关、超过6万亿元,在全国排位升至第5位、实现历史性晋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30%和60%
全省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培育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51条、8700万人次和1万亿元
全省内联外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进出川大通道新增13条、达到51条,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成都成为“中国航空第三城”,对外开放能级大幅提升,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规模、居中西部第1位。
80%和100%
全省绿色低碳转型迈出了新步伐。清洁能源年均发电量超过4000亿千瓦时,占比超过80%、居全国第1位,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
6.7%和500万人
全省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5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
此外,四川“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提升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作为四川“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之一,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从6.3万亿元增长至8.7万亿元,对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全省183个县(市、区)平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3.7亿元、较2020年增加88.1亿元。四川重点从“抓强、壮干、提弱”三个方面着力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培育发展龙头,打造县域经济强县强区。2024年,四川经济总量超600亿元的县域达到27个,比2020年增加13个。今年,四川省入围全国百强县7个,数量居全国第5、西部第1;入围全国百强区13个,数量居全国第3、西部第1。发展特色经济,壮大县域中坚力量。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附加值;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向发力;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全省经济总量达200亿元至600亿元的县域增加到78个,占全省县域总数的42.6%。县域经济结构正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加快演进。强化托底性帮扶,推动39个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去年,39个欠发达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2022年提高了五千多元。
发布日期: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