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编者按
文章字数:2,516
供销合作社是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桥梁纽带。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供销合作社系统肩负着夯实基层基础、激活发展动能的重要使命。
内江、巴中、广元、眉山四市供销社聚焦“强基固本”攻坚行动,从不同维度展示了基层社改造提升、“三会”制度规范运行、社有企业空白清零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与创新路径。他们的经验各具特色、系统性强、可复制性高,既体现了锐意改革的担当,也展现了服务基层的智慧。现刊发四市交流材料重点,供各地学习借鉴,期望各地供销社系统结合实际、互学互促,将“他山之石”转化为本地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坚实的供销力量。
巴中市供销社:
改革服务双发力 为“三农”添动能
巴中市供销社积极作为,通过深化改革,在服务“三农”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织密组织网络,推动供销网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规范注册168个基层社,建成53个“三社”合作示范点,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面积累计31万亩,居全省系统第二。
激活企业新引擎,2022年组建市供销投资集团,消除全市社有企业空白县区,形成农林牧渔“大产业链”,年营收1.8亿元。还引进省级企业投资超5亿元,旗下企业开展建设蓝莓产业园、电商直播等多项助农业务,带动增收与就业。
锻造服务硬实力,聚焦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再生资源三大领域,建成25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年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5万亩(次)、配送农资25万吨,“巴食巴适”品牌2024年销售额达2亿元,平昌县获评四川供销流通服务强县,巴中市供销社获评全市消费促进工作先进单位。还合作成立再生资源公司并建设分拣中心。
同时,党政引领破局,推动市政府与省供销社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近三年全市系统承接东西部协作等项目超过5000万元。获评2024年全市“三农”重点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下一步,巴中市供销社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书写更多供销答卷。
内江市供销社:
以强基固本为抓手 深化改革促发展
内江市供销社系统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确立“党建引、夯基础、抓重点、求突破”工作思路,构建“1245”发展新格局。
“一个总目标”聚焦深化综合改革与强化为农服务能力;“双线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系;四大重点项目(省级物流枢纽、中国农批城内江项目等)筑牢发展根基;“五大行动”全面激活系统活力。为保障思路落地,建立每周工作碰头会制度、每月开展“供销大讲堂”,以“头雁效应”带动队伍建设,营造出“团结务实、锐意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为供销事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社有企业发展短板,内江市供销社系统落实“社企分开”要求,组建全资控股的内江市供销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市级社有资产管理平台“零的突破”。目前全市系统拥有社有企业25家,2025年已消除社有企业空白县。
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协调项目分红、建立固定分红机制等举措,推动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多家企业探索“混改”试点,并联合四川省天府粮仓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助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为社有企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同时,紧扣地方产业特色,在市中区构建内江黑猪全产业链体系,实现效益倍增;威远县推行无花果“订单种植+品牌营销”模式,推动农产品增值;隆昌市打造“五维一体”服务架构,覆盖农业全环节。
广元市供销社:
夯实基层强筋骨 服务“三农”建平台
广元市供销社坚持走差异化路径发展基层社,分类推进基层社建设,近年来累计建成基层社171家,其中销售额超500万元的21家,达到“千县千社”标准的6家。大力推行“三社”合作模式,通过“带机入社”“技术入社”“经营入社”等方式,广泛吸纳农民社员,累计发展农民社员4.81万余人。积极协调农业农村、商务、财政等部门,整合资金800余万元支持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基层组织职能纳入乡镇履职清单。
推动融合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引导139个基层社融入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参与猕猴桃、高山蔬菜、土鸡等特色产业发展,自建育秧中心、烘干厂等设施,服务规模超万亩。依托供销社系统优势,开设直营超市23家、综合服务社1835个,设立“政务服务+供销”窗口,提供便民代办服务。创新参与基层治理,推广“农产品+积分”模式,建立社情民意反馈机制,有效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推行“村两委+基层社”交叉任职,村“两委”负责人占比达54.3%。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2024年为农民分红230余万元,节约生产成本近300万元。建立社企帮带机制,以企带社成效明显,全年社有企业销售额33.4亿元,带动基层社销售增长25.3%,助农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下一步,广元市供销社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上下功夫,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供销力量。
眉山市供销社:
乘独立运行东风 筑为农服务高地
眉山市供销社紧扣“强基固本、为民服务”,以体系重构强根基、队伍焕新聚动能、服务提质显担当为抓手,系统性推进供销工作转型升级,全力筑牢为农服务高地。
今年5月完成机构独立设置,修订市、县两级“三定”方案,建立权责清晰的“三会”制度。梳理社有企业、基层社近三年运营情况,创新建立“基层社基础数据库”“企业名录库”,提升行业指导针对性。以“改造+新建”模式推进基层社建设,2020年以来累计新建58个,占总数87.9%,实现中心镇全覆盖;全市18家县级社有企业覆盖6个县(区),筑牢为农服务“主阵地”。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强化党建引领,建立领导班子“1+2+N”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班子成员联系2个县(区)社、10个以上基层社及社有企业,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制定方案指导基层社融入文旅发展。此外,还紧扣眉山特色产业,从生产端、流通端、保障端“三端”发力。生产端强服务,东坡区建农事服务中心,仁寿县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今年1-7月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20万亩次。流通端拓渠道,多县社以“供销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建产业基地,东坡区永丰村供销社开发“米+”产品,2024年为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保障端稳供应,多地农资服务中心投运,探索化肥农药直供模式,健全农资销售网络,打造为农服务“全链条”。
□本组稿件由王林馨 柳奕阳 魏毅欣 本报记者 马工枚整理
内江、巴中、广元、眉山四市供销社聚焦“强基固本”攻坚行动,从不同维度展示了基层社改造提升、“三会”制度规范运行、社有企业空白清零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与创新路径。他们的经验各具特色、系统性强、可复制性高,既体现了锐意改革的担当,也展现了服务基层的智慧。现刊发四市交流材料重点,供各地学习借鉴,期望各地供销社系统结合实际、互学互促,将“他山之石”转化为本地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坚实的供销力量。

巴中市供销社:
改革服务双发力 为“三农”添动能
巴中市供销社积极作为,通过深化改革,在服务“三农”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织密组织网络,推动供销网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规范注册168个基层社,建成53个“三社”合作示范点,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面积累计31万亩,居全省系统第二。
激活企业新引擎,2022年组建市供销投资集团,消除全市社有企业空白县区,形成农林牧渔“大产业链”,年营收1.8亿元。还引进省级企业投资超5亿元,旗下企业开展建设蓝莓产业园、电商直播等多项助农业务,带动增收与就业。
锻造服务硬实力,聚焦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再生资源三大领域,建成25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年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5万亩(次)、配送农资25万吨,“巴食巴适”品牌2024年销售额达2亿元,平昌县获评四川供销流通服务强县,巴中市供销社获评全市消费促进工作先进单位。还合作成立再生资源公司并建设分拣中心。
同时,党政引领破局,推动市政府与省供销社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近三年全市系统承接东西部协作等项目超过5000万元。获评2024年全市“三农”重点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下一步,巴中市供销社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书写更多供销答卷。

内江市供销社:
以强基固本为抓手 深化改革促发展
内江市供销社系统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确立“党建引、夯基础、抓重点、求突破”工作思路,构建“1245”发展新格局。
“一个总目标”聚焦深化综合改革与强化为农服务能力;“双线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系;四大重点项目(省级物流枢纽、中国农批城内江项目等)筑牢发展根基;“五大行动”全面激活系统活力。为保障思路落地,建立每周工作碰头会制度、每月开展“供销大讲堂”,以“头雁效应”带动队伍建设,营造出“团结务实、锐意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为供销事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社有企业发展短板,内江市供销社系统落实“社企分开”要求,组建全资控股的内江市供销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市级社有资产管理平台“零的突破”。目前全市系统拥有社有企业25家,2025年已消除社有企业空白县。
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协调项目分红、建立固定分红机制等举措,推动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多家企业探索“混改”试点,并联合四川省天府粮仓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助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为社有企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同时,紧扣地方产业特色,在市中区构建内江黑猪全产业链体系,实现效益倍增;威远县推行无花果“订单种植+品牌营销”模式,推动农产品增值;隆昌市打造“五维一体”服务架构,覆盖农业全环节。

广元市供销社:
夯实基层强筋骨 服务“三农”建平台
广元市供销社坚持走差异化路径发展基层社,分类推进基层社建设,近年来累计建成基层社171家,其中销售额超500万元的21家,达到“千县千社”标准的6家。大力推行“三社”合作模式,通过“带机入社”“技术入社”“经营入社”等方式,广泛吸纳农民社员,累计发展农民社员4.81万余人。积极协调农业农村、商务、财政等部门,整合资金800余万元支持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基层组织职能纳入乡镇履职清单。
推动融合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引导139个基层社融入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参与猕猴桃、高山蔬菜、土鸡等特色产业发展,自建育秧中心、烘干厂等设施,服务规模超万亩。依托供销社系统优势,开设直营超市23家、综合服务社1835个,设立“政务服务+供销”窗口,提供便民代办服务。创新参与基层治理,推广“农产品+积分”模式,建立社情民意反馈机制,有效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推行“村两委+基层社”交叉任职,村“两委”负责人占比达54.3%。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2024年为农民分红230余万元,节约生产成本近300万元。建立社企帮带机制,以企带社成效明显,全年社有企业销售额33.4亿元,带动基层社销售增长25.3%,助农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下一步,广元市供销社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上下功夫,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供销力量。

眉山市供销社:
乘独立运行东风 筑为农服务高地
眉山市供销社紧扣“强基固本、为民服务”,以体系重构强根基、队伍焕新聚动能、服务提质显担当为抓手,系统性推进供销工作转型升级,全力筑牢为农服务高地。
今年5月完成机构独立设置,修订市、县两级“三定”方案,建立权责清晰的“三会”制度。梳理社有企业、基层社近三年运营情况,创新建立“基层社基础数据库”“企业名录库”,提升行业指导针对性。以“改造+新建”模式推进基层社建设,2020年以来累计新建58个,占总数87.9%,实现中心镇全覆盖;全市18家县级社有企业覆盖6个县(区),筑牢为农服务“主阵地”。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强化党建引领,建立领导班子“1+2+N”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班子成员联系2个县(区)社、10个以上基层社及社有企业,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制定方案指导基层社融入文旅发展。此外,还紧扣眉山特色产业,从生产端、流通端、保障端“三端”发力。生产端强服务,东坡区建农事服务中心,仁寿县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今年1-7月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20万亩次。流通端拓渠道,多县社以“供销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建产业基地,东坡区永丰村供销社开发“米+”产品,2024年为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保障端稳供应,多地农资服务中心投运,探索化肥农药直供模式,健全农资销售网络,打造为农服务“全链条”。
□本组稿件由王林馨 柳奕阳 魏毅欣 本报记者 马工枚整理
发布日期: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