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导读
创新服务机制 赋能农业转型
文章字数:1,575
□本报记者 黄韬
四川省南充市供销社系统聚焦丘陵地区农业“小散弱”、土地撂荒、农村老龄化等突出问题,秉持“姓农、为农、务农”的根本宗旨,以“产业+科技+金融”为服务理念,创新推出“三统三包”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着力构建覆盖全链条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为推进粮食稳产增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实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推行“三统”强标准。“三统”模式以标准化、规范化为核心,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一是统一种植品种。采用订单农业模式,服务主体统一提供水稻、小麦、青菜头3个优质品种种子,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与一致性。二是统一技术方案。依托省、市农科院植保专家力量,针对南充浅丘地区土壤特性开展精准测土配方,水稻、小麦种植采取均衡配置氮磷钾比例(各15%),根据青菜头需求提高氮、钾含量并降低磷含量,实现施肥精准化、减量化和绿色化。组建1个专家技术团队和7个农民专家小分队,线上线下组织开展专项生产培训、技术指导,确保科学种养不走弯路。三是统一农机作业。搭建智能农机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农业机械和农机手,组建专业化、本土化农机服务团队,通过卫星遥感测控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机统一调度与高效调配,大幅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全市供销社系统农服机械化率达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落实“三包”保收益。“三包”模式通过全链条服务保障,切实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提升农业效益。一是包收储销售。全面实行订单农业模式,与中储粮、涪陵榨菜集团等龙头企业签订保价回收合同,明确约定收购价格略高于市场价格,并引入保险兜底机制,有效保障了农户收益稳定。二是包农资质量。以南充现代农业产业协会为依托,建立统一的农资供应平台,实行集采集配、厂家直供,从源头确保农药、化肥等农资品质可靠、价格透明,保障农产品价优物美和农业生产安全。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的测土配肥技术方案与厂家实现直接对话,力求“一对一”农资精准订制,为农业产出品高产高效提供最大可能性。三是包金融支持。创新“农户贷款—‘资金池’专户管理—服务主体使用+保险兜底—收后还贷分利”闭环服务机制,由农户(业主)向银行申请贷款,资金进入银行专管账户,专项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农资采购、农机作业、保费等支出,待收储销售资金回笼后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剩余部分向农户分利。该模式已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川银行参与,202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通过该模式已获得金融支持2000余万元。
实现“三链”显成效。“三统三包”模式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程、支撑有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产业链、服务链、统筹链“三链”发展成效。一是全产业链同步发展。以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农机作业和包收储销售、包农资质量、包金融支持为抓手,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全服务链融合发展。整合金融贷款、价值保险、品种规划、测土配肥、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粮食收储、科技赋能等八大服务板块,精准对接农户多样化需求,显著提升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有效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三是全统筹链协同发展。协同政府、企业、银行、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形成政策配套、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运营机制,有效化解农户面临的自然、市场和经营风险,使其从传统的生产者转变为“有保障的农业合伙人”,不仅稳定分享产业链收益,更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提升服务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为丘陵地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充经验。
创新创业永远在路上。南充市供销社创新“三统三包”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业服务效率低、金融风险高、产销环节冗长等产业痛点,真正实现了“有人种地、有钱种地、种出好粮、卖出好价”的目标,为“筑牢天府粮仓,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供销力量。
四川省南充市供销社系统聚焦丘陵地区农业“小散弱”、土地撂荒、农村老龄化等突出问题,秉持“姓农、为农、务农”的根本宗旨,以“产业+科技+金融”为服务理念,创新推出“三统三包”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着力构建覆盖全链条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为推进粮食稳产增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实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推行“三统”强标准。“三统”模式以标准化、规范化为核心,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一是统一种植品种。采用订单农业模式,服务主体统一提供水稻、小麦、青菜头3个优质品种种子,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与一致性。二是统一技术方案。依托省、市农科院植保专家力量,针对南充浅丘地区土壤特性开展精准测土配方,水稻、小麦种植采取均衡配置氮磷钾比例(各15%),根据青菜头需求提高氮、钾含量并降低磷含量,实现施肥精准化、减量化和绿色化。组建1个专家技术团队和7个农民专家小分队,线上线下组织开展专项生产培训、技术指导,确保科学种养不走弯路。三是统一农机作业。搭建智能农机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农业机械和农机手,组建专业化、本土化农机服务团队,通过卫星遥感测控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机统一调度与高效调配,大幅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全市供销社系统农服机械化率达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落实“三包”保收益。“三包”模式通过全链条服务保障,切实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提升农业效益。一是包收储销售。全面实行订单农业模式,与中储粮、涪陵榨菜集团等龙头企业签订保价回收合同,明确约定收购价格略高于市场价格,并引入保险兜底机制,有效保障了农户收益稳定。二是包农资质量。以南充现代农业产业协会为依托,建立统一的农资供应平台,实行集采集配、厂家直供,从源头确保农药、化肥等农资品质可靠、价格透明,保障农产品价优物美和农业生产安全。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的测土配肥技术方案与厂家实现直接对话,力求“一对一”农资精准订制,为农业产出品高产高效提供最大可能性。三是包金融支持。创新“农户贷款—‘资金池’专户管理—服务主体使用+保险兜底—收后还贷分利”闭环服务机制,由农户(业主)向银行申请贷款,资金进入银行专管账户,专项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农资采购、农机作业、保费等支出,待收储销售资金回笼后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剩余部分向农户分利。该模式已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川银行参与,202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通过该模式已获得金融支持2000余万元。
实现“三链”显成效。“三统三包”模式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程、支撑有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产业链、服务链、统筹链“三链”发展成效。一是全产业链同步发展。以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农机作业和包收储销售、包农资质量、包金融支持为抓手,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全服务链融合发展。整合金融贷款、价值保险、品种规划、测土配肥、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粮食收储、科技赋能等八大服务板块,精准对接农户多样化需求,显著提升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有效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三是全统筹链协同发展。协同政府、企业、银行、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形成政策配套、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运营机制,有效化解农户面临的自然、市场和经营风险,使其从传统的生产者转变为“有保障的农业合伙人”,不仅稳定分享产业链收益,更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提升服务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为丘陵地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充经验。
创新创业永远在路上。南充市供销社创新“三统三包”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业服务效率低、金融风险高、产销环节冗长等产业痛点,真正实现了“有人种地、有钱种地、种出好粮、卖出好价”的目标,为“筑牢天府粮仓,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供销力量。
发布日期:2025-09-12